不同卸荷路径下大理岩破坏过程能量演化规律
本文选题:能量演化 切入点:应力路径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9期
【摘要】:为寻找破坏过程中能量的实时演化规律,对大理岩进行不同路径的加、卸载试验,探讨岩体轴向能量、实际吸收的总能量随应变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路径下,岩样轴向能量随应变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增大,初期能量增长速率较小,随后速率慢慢增大,在达到岩样临界破坏点时,出现1个速率的拐点,随后增长速率趋于稳定;在不同应力路径下,岩样破坏的轴向能量-应变曲线与总能量-应变曲线都存在1个速率突然变化的拐点,轴向能量的拐点出现在对应应力-应变曲线的破坏处,而总能量的拐点出现在对应峰值处。围压的变化没有改变不同路径下岩样的轴向能量-应变曲线的形式,但在不同围压下,加轴压、卸围压路径的总能量-应变曲线呈现不同的形式。卸围压速率没有改变轴向能量与总能量曲线的形式,只是改变曲线在不同阶段的变化速率。围压的增大,不同路径下岩样的轴向能量与总能量差增大,而卸荷速率的影响正好相反。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eal time evolution rule of energy in the process of failure,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tests of different paths of marble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evolution law of axial energy of rock mass and the total energy absorbed with strain a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different stress paths, the axial energy of rock samples increases non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the initial energy growth rate is small, and then increases slowly, when the rock samples reach the critical failure point,Under different stress paths, the axial energy-strain curve and the total energy-strain curve of rock sample failure have an inflection point of sudden rate change.The inflection point of axial energy appears at the failure point of the corresponding stress-strain curve, while the inflexion point of total energy appears at the corresponding peak value.The variation of confining pressure does not change the form of axial energy-strain curves of rock samples under different paths, but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the total energy-strain curves of confining pressure paths show different forms.The release rate of confining pressure does not change the form of axial energy and total energy, but changes the rate of change of curve at different stages.With the increase of confining pressu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xial energy and total energy of rock samples increases under different paths, but the effect of unloading rate is opposit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青岛理工大学理学院;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2298,11232024,41320104005,4147227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M5722232)~~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德春;;基于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的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2 曾玲玲;陈晓平;;软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05期
3 高正中,胡德金,张青云;复杂应力路径下土的本构模型研究[J];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7年05期
4 路德春;姚仰平;;黏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J];岩土力学;2007年04期
5 徐艳虎;郑玉;李爱明;;应力路径在岩土工程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8年04期
6 曹权;施建勇;柴寿喜;王沛;;自钻式旁压试验中邻近腔壁土的应力路径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7 李林国;;基坑开挖中土体受力状态与应力路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8 侯世伟;路德春;程星磊;杜修力;;基于数字图像测量技术的砂土应力路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9 曾玲玲;洪振舜;刘松玉;陈福全;;应力路径对天然沉积土压缩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10 周健;王子寒;张姣;邓益兵;;不同应力路径下砾石土力学特性的宏细观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卢廷浩;钱玉林;殷宗泽;;宽级配土应力路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2 田斌;卢应发;邵建富;;复杂应力路径下流体饱和砂岩本构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向天兵;冯夏庭;陈炳瑞;江权;;开挖与支护应力路径下硬岩破坏过程的真三轴与声发射试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4 杨光;张丙印;于玉贞;孙逊;;不同应力路径下粗粒料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辉;张光永;王靖涛;;黏土不排水条件下的应力路径损伤本构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夏志高;金丰年;杜广义;浦奎源;;关于Fairhurst破坏接近度隐含应力路径的讨论[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高莲士;黄志国;赵红庆;陈学军;;粘性土多种应力路径试验及一种新的非线性K-G模型验证[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相彪;筑坝堆石料应力路径本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路德春;基于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的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孙奇;复杂应力路径下饱和砂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周葆春;黏土本构建模理论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建红;基于细观破损机理的胶结结构性土本构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培;应力路径对砂土变形特性的影响[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6年
2 江美英;应力路径对饱和黄土强度变形及孔压特性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邓yN文;基坑开挖应力路径试验与有限元变形分析的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4 马路兴;高压下应力路径对饱和砂土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赵宇;不同动应力路径下粉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吴华;基坑开挖空间效应的数值模拟及应力路径对土体力学性状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7年
7 刘晓东;成样方法对饱和粉砂应力路径试验结果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秦鹏飞;不同应力路径下土体强度特性试验研究与现场监测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陈星耀;基于复杂应力路径饱和砂土动力试验的本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徐鹏冲;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合肥膨胀土非饱和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15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71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