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
本文选题:古地貌 切入点:岩溶台面 出处:《石油勘探与开发》2017年01期
【摘要】:基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三维地震和钻孔资料,论证并选取龙王庙组顶—寒武系底界印模地震厚度来表征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岩溶古地貌。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可进一步划分为岩溶台面、斜坡和叠合斜坡3种地貌单元,且不同地貌单元具有不同的古水文条件,进而控制了岩溶作用强度和储集层质量差异。其中,叠合斜坡区域溶蚀作用最强,发育较大型的溶沟、溶洞系统,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蜂窝状溶蚀孔洞,质量最好;台面斜坡溶蚀作用有所减弱,发育较小型的溶沟、溶洞系统,储集层质量相对变差;岩溶台面区域溶蚀作用最弱,主要发育小型花斑状岩溶系统,储集空间多为针孔—较小的溶蚀孔洞,整体质量相对较差,局部也存在质量较好储集体。结果表明,除高勘探程度的西部台缘带外,台内勘探程度较低的台面斜坡也可作为灯四段有利勘探区带。
[Abstract]:Based on the 3D seismic and borehole data in Gaoshitian-Moxi area of Sichuan Basin, the authors demonstrate and select the thickness of the upper Cambrian impression earthquake to characterize the karst paleogeomorphology of the fourth member of the Dengying formation of the Sinian system.The karst paleogeomorphology of the fourth section of the Landing formation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of geomorphologic units: karst table, slope and superimposed slope, and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 units have different paleohydrological conditions, which control the difference of karst action intensity and reservoir quality.Among them, the superimposed slope region has the strongest dissolution effect, and develops a large system of dissolution trenches and caverns, the storage space of which is mainly honeycomb cavities with the best quality, the dissolution of the table-surface slopes is weakened, and relatively small gullies are developed.In karst cave system, the quality of reservoir is relatively poor, the dissolution of karst Mesa is the weakest, and the small flower porphyry karst system is mainly developed. The reservoir space is mostly pinhole-small solution hole, and the whole quality is relatively poor.Part also has good quality storage collective.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high exploration level of the western margin zone, the platform slope with low exploration degree can also be used as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zone of the fourth section of the lamp.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集层重点实验室沉积-成藏研究室;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事业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十三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16ZX0500400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2126)
【分类号】:P618.13;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楼章华,徐宏;河道古水文古地貌参数的计算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2年02期
2 吕学斌;;金衢盆地古地貌演变[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3 周川;王英民;黄志超;陆金波;万丽芬;;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北部侏罗纪古地貌特征与演化[J];海洋地质动态;2009年10期
4 王建平;樊太亮;高志前;侯伟;李一凡;贺永奎;;辽河滩海西部海南—仙鹤地区古地貌特征及其控砂作用[J];现代地质;2012年02期
5 冯磊;吴伟;;井震结合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以辽河滩海西部地区沙一段为例[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年03期
6 庞军刚;杨友运;李文厚;李玲;文莹;;陆相含油气盆地古地貌恢复研究进展[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7 张洲;;周原地区新生代地貌特征略论[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8 时圣彪;王建民;;陕北太阳湾地区长2油藏与前侏罗纪古地貌[J];石油化工应用;2014年01期
9 黄第藩;王则民;石国世;;陕甘宁地区印支期古地貌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石油学报;1981年02期
10 孙在骏;;运用晕渲法绘制古地貌图[J];地图;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柳保军;庞雄;施和生;舒誉;;南海13.8Ma以来珠江扇古地貌特征研究[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王世星;;古地貌差异起伏恢复及在古岩溶地貌表征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侯景涛;王军;邵晓岩;杨国斌;白旭;张战雨;王高强;王楠;;靖吴地区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油藏控制作用研究[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敬小军;高攀锋;李儒春;徐婷;杨立国;姬瑞兰;;绥靖油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及侏罗系油藏成藏规律研究[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周飞;王碧涛;黄文芳;朱亚娣;于海英;李积林;;吴起地区侏罗系古地貌刻画及油藏富集规律研究[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伟;辽河滩海东部古近系层序—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其制约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芳芳;靖边气田陕384~陕400井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及储层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彭莉;塔中隆起奥陶纪古地貌及其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林琳;辽河滩海地区中央凸起带古地貌特征及其对两侧砂体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韩敏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奥陶纪末古地貌与马五段储层预测[D];西北大学;2010年
5 刘聪颖;川中GST构造灯影组顶部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6 项广鑫;广西平果原生铝土矿物源、沉积相及古地貌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孙文峰;乌南地区古地貌发育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8 李长志;黄龙区块马五_(1+2)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9 胡新友;渤海湾盆地桩西地区沙四段上亚段古地貌恢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李辉;靖边西部中生界储层地震综合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22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72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