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用大型拖曳式地震勘探系统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
本文选题:子网分配 切入点:帧重校验 出处:《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数据传输是地震资源勘探系统中的关键环节,随着地震勘探系统数据采集道数的不断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速率成为地震资源勘探数据传输的关键指标,也是制约地震勘探装备技术发展的瓶颈,因而是大型地震资源勘探装备武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论文主要研究地震资源勘探装备的数据传输技术,探究提高地震勘探数据传输性能的技术方法。本文依据拖曳式地震勘探系统的架构特点,设计了基于三站式数据传输架构和子网分配管理的数据传输方案;基于W5500以太网接口芯片设计并实现了数据传输节点,验证了以太网用于地震勘探数据传输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数据传输系统进行了优化改进设计,制定了帧重校验和批量包发送补充传输协议机制,提出了减少缓存拷贝机制和自适应拥塞控制算法,优化了传输控制协议,并基于DM9000接口芯片及STM32微控制器,采用优化后的协议,设计实现了优化的数据传输节点;最后对中央控制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进行了分析和设计。论文在完成各单元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中央控制系统构建了数据传输网络测试平台,进行了多节点组网数据传输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传输系统运行稳定,数据传输可靠,数据传输速率得到提高,为后续研究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Abstract]:It is also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exploration equipment, so it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to be solved for large seismic resources exploration equipmen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dat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of seismic resources exploration equipment and explores the technical methods to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owed seismic exploration system, this paper designs a data transmission scheme based on three-station data transmission architecture and subnet allocation management, and designs and implements the data transmission node based on W5500 Ethernet interface chip.The feasibility of Ethernet used in seismic data transmission is verified, and the optimized and improved design of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is carried out, and the mechanism of frame rechecking and batch packet sending supplementary transmission protocol is established.The mechanism of reducing cache copy and adaptive congestion control algorithm are proposed, and the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is optimized. Based on the DM9000 interface chip and STM32 microcontroller, the optimized data transmission node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by adopting the optimized protocol.Finall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module of the central control system is analyzed and designed.On the basis of the design of each unit, a data transmission network test platform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entral control system, and the multi-node network data transmission test is carried out.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runs stably, the data transmission is reliable,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rate is improved, which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work.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31.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建军;胡建华;庞超烈;毛卫平;段海斌;陈漫;;在地震勘探作业中实施“绿色勘探”[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年03期
2 ;地震勘探[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3 张绍红;李擘;;关于优化提高地震勘探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3期
4 ;利用地面地震勘探下部水平反射的浪波[J];煤矿安全;2008年06期
5 柳旭茏;;强化标准化 实现地震勘探新跨越[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年07期
6 姜元刚;杨文华;;地震勘探物理点(桩)号标记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0年04期
7 梁强;;野外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3期
8 段宏群;程增庆;高国军;梁树明;;煤炭山地地震勘探成本控制对策与实例[J];科技资讯;2012年05期
9 陈玉萍;;简述地震勘探的实用性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年13期
10 谢文伟;宋琳;;机械夯钻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坚伟;;稀疏促进地震勘探[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智峰;;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压缩的分形技术[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季钟霖;陈守庄;;复杂地形地区陡倾斜界面地震勘探新技术[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庄锡进;;地震勘探新技术在新疆石油勘探中的应用[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妙月;;我国地震勘探研究进展[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6 凌云;高军;张汝杰;张国珍;王丹;;随时间推移地震勘探处理方法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丹;;陆上水域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晁如佑;杨雁清;;复杂水网地区地震勘探采集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培茂;刘财;;地震勘探中联合数据压缩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改善;李剑峰;王于静;;地震勘探将迎来网格计算时代[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英 通讯员 莫建兴;华东六物中标厄瓜多尔地震勘探项目[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甘露 王海瑞 王志强 卢熠;西北油田启动今年地震勘探项目[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程然 王志玲;安徽局物测队再添地震勘探新仪器[N];中煤地质报;2010年
4 张长杰;勇攀新高峰[N];中煤地质报;2011年
5 李树东 张长杰;7月份连续中标4个地震勘探项目[N];中煤地质报;2005年
6 张长杰;党员面前无难事[N];中煤地质报;2011年
7 王跃 薛诗桂;光纤传感技术向地震勘探领域渗透[N];中国石化报;2014年
8 通讯员 孙红燕;华北经理部承揽内蒙古地震勘探任务[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刘军;辽河外围地震勘探炮声隆隆[N];中国石油报;2008年
10 李静 李维然;提高地震勘探资料质量[N];中国石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峰;基于高精度定位的地震勘探采集处理一体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陈金鹰;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与传输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3 聂鹏飞;地震勘探噪声压制方法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林飞;随钻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王典;地震勘探几种数字新技术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6 林红波;时频峰值滤波随机噪声消减技术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7 苟量;中国西部复杂山地山前带地震勘探应用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8 王权海;子空间分析方法在地震勘探等信号处理中的初步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赵雪平;地震波传播性质及地震勘探弱信号的混沌振子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吴志强;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地层油气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连河;陆用大型拖曳式地震勘探系统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翟金海;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及噪声压制方法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王慧;地震勘探采集控制软件研制及废道处理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姜成玉;基于相关积分的径向时频峰值滤波压制地震勘探随机噪声[D];吉林大学;2015年
5 任宇泽;巨厚黄土地区地震勘探激发参数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再立;地震勘探在查找深部煤矿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帅帅;分布式有缆遥测地震勘探系统交叉站原理样机研制[D];吉林大学;2015年
8 尹燕法;小波分析提高地震勘探资料分辨率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9 段卫星;山地地区地震勘探采集与处理技术[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0 夏静;陆地地震勘探环境噪声指向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23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72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