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河南内乡上奥陶统石燕河组牙形石生物地层及生物相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9 16:30

  本文选题:牙形石 切入点:凯迪阶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对河南内乡寺岗地区石燕河组进行了详细的采样分析,共获得33件样品,室内分析后获得8858枚牙形石,经鉴定可分为15属34种,其中包含4个未定种及1个未定属。在研究区石燕河组共识别出了4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依次为:Oulodus ulrichi带,Oulodus robustus带,Aphelognathus grandis带和Aphelognathus divergens带,时代可归于上奥陶统凯迪阶(Ka2-Ka4阶段)。此外,在本地区还发现有Aphelognathus,Oulodus和Yaoxianognathus等生物地层意义重要的属种,有助于生物地层对比。从区域上看,石燕河组牙形石动物群与中国西部塔里木陆块和华北地台西南缘同期牙形石动物群十分相似,但该动物群的组成与北美中大陆型牙形石动物性群的关系更为密切,彼此之间可以很好地对比。研究区石燕河组牙形石动物群主要由Aphelognathus grandis,Aphelognathus divergens,Aphelognathus grandis,Aphelognathus grandis,Aphelognathus grandis,Belodina confluens,Belodina stonei,Drepanoistodus suberectus,Oulodus robustus,Oulodus ulrichi,Panderodus gracilis,Phragmodus undatus,“Plectodina”tenuis,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组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在本区共识别出5个牙形石生物相,分别为:AphelognathusOulodus生物相,“Plectodina”生物相,Panderodus生物相,Drepanoistodus生物相以及Phragmodus生物相。牙形石生物相的纵向更迭与古海水深度关系密切。因此可用牙形石生物相的替代来探讨研究区的海平面变化。
[Abstract]:In this paper, 33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Shiyan River formation in Sigang area, Neixiang, Henan Province, and 8858 conodonts were obtained after laboratory analysis. The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15 genera and 34 species, including 4 undetermined species and 1 undetermined genus.Four conodont zon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Shiyanhe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they are: the ulrichi ulrichi belt and the Aphelognathus grandis belt and the Aphelognathus divergens belt,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Ka2-Ka4 stage of the upper Ordovician Keti stage.In addition, some important biostratigraphic genera such as Aphelognathus Oulodus and Yaoxianognathus have been found in this area, which are helpful for bi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Regionally, the conodont fauna of Shiyanhe formation is very similar to the conodont fauna of Tarim block and southwest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but the composition of this fauna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odont fauna of the middle continental type of North America.There is a good contrast between the two.A total of five conodont biofacies were identified b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this area. They are: 1. Aphelognathus Oulodus, "Plectodina" Panderodus, Drepanoistodus and Phragmodus.The vertical change of conodont biofaci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pth of paleoseawater.Therefore, conodont biofacies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sea level change in the study area.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15;P53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Derek E.G.Eriggs ,丁梅华 ,吴顺宝;牙形石动物[J];地质科技情报;1983年04期

2 徐桂荣;“牙形石”研究入门必读[J];地球科学;1985年02期

3 张又秋;一种新的牙形石分析方法——塔式分析法[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4 包德宪;论牙形石的发展与条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5 David L.Clark;赖旭龙;;牙形石的绝灭[J];基础地质译丛;1987年01期

6 包德宪;;牙形类漫谈[J];化石;1987年03期

7 史立群;;牙形石:一个绝灭的脊椎动物类群[J];化石;1993年02期

8 杨守仁,郝维城,江大勇;广西凌云县罗楼地区早三叠世牙形石[J];古生物学报;2001年01期

9 梅仕龙,Charles M. Henderson;试论二叠纪牙形石古地理分区、演化及其控制因素[J];古生物学报;2001年04期

10 武桂春,姚建新,纪占胜;鲁西地区寒武纪原始真牙形石分类方案的探讨[J];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疆;蔡仁杰;杨守仁;;贵州贞丰姚家湾中晚三叠世之交牙形石特征及其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夏菁;白志强;王今飞;;基于数字图像中心骨架的牙形石自动识别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松银;;山西沁水盆地晚石炭世的一些牙形石[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C];1982年

4 邱洪荣;;新疆尉犁县中奥陶世的几个北大西洋型牙形石[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9)[C];1984年

5 赵松银;万世禄;;唐山上石炭统开平组牙形石的发现及其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8)[C];1984年

6 毛力;田传荣;;西藏林周县麦隆岗组顶部的晚三叠世牙形石[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7)[C];1987年

7 邱洪荣;周兴瑞;赵起超;朱茵德;冯锦芬;;北京大兴钻井下马家沟组牙形石[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7)[C];1988年

8 赵来时;袁鹏;陈建波;周炼;胡兆初;;浙江长兴煤山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牙形石微量元素微区分析[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吴沙;张宁;夏文臣;冯庆来;;鄂西茅草街剖面罗德阶-沃德阶界线附近的牙形石及地层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喻洪津;;藏北申扎地区中—晚志留世牙形石生物地层[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6)——地层·古生物——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汪汀邋段志勇;问责还需治本——探寻避免蓝藻危机之路[N];中国建设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程;华南泥盆纪F-F事件的特征与致因:来自高分辨率牙形石生物地层及化学地层的证据[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王丽娜;华南与冈瓦纳地区二叠—三叠纪之交牙形石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3 王志宏;西准噶尔晚泥盆世牙形石生物地层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姚建新;二叠—三叠纪牙形石生物相生物更替和相关界线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0年

5 江海水;华南二叠—三叠纪之交牙形石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6 阎春波;南盘江地区早、中三叠世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7 张再天;滇黔地区拉丁期—卡尼期牙形石生物地层格架及沉积环境演变[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8 景秀春;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台地相区牙形石及寒武—奥陶系界线[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陈浚;生物转鼓净化NO废气及微生物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10 张宁;广西板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硅质岩系放射虫演化及其对全球事件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华;滇西保山地区上泥盆统牙形石及其生物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王达成;黔南紫云晒瓦剖面四大寨组、新苑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3 韩丹丹;广西大新榄圩地区泥盆纪牙形石生物地层[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4 孙浩;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奥陶系牙形石及其生物地层[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季文婷;贵州南部早、中三叠世台缘斜坡—盆地相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6 吕贝贝;广西隆林德峨地区晚古生代牙形石生物地层[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7 杨文瑞;冀东油田南堡凹陷奥陶系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房强;川东北瓜德鲁普统与乐平统牙形石(刺)动物群及其生物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宋先腾;四川旺苍罐子坝下三叠统牙形石及其生物地层[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涂燕红;表面活性剂强化生物滴滤器处理正己烷废气的净化效果及机理[D];湖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27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727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9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