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地区延长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本文选题:延长组 切入点:储层非均质性 出处:《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为了研究延长地区延长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通过宏观和微观2方面,根据测井资料、岩心观察、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压汞测试等方法对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各项参数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粒度分布的韵律性对纵向上储层非均质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粒度均一的部位物性较好,层理构造密度较大的层段物性较差,隔夹层越薄,分布范围越小,油气越容易发生垂向运移,隔夹层对油气在纵向上的分布起重要影响;层内非均质性可用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等参数进行评价,层间隔层对流体运动起隔挡作用;储层砂体的平面连续性及物性是控制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了延长地区延长组含油砂体的基本骨架,主流方向上砂体呈条带状分布,砂体在所处的相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连通性和非均质性;成岩过程中原生孔隙与后期改造形成的次生孔隙控制着油气进入储层的饱满程度。分析认为,延长地区延长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表现为粒度韵律、层理构造、隔夹层、渗透率、砂体几何形态、孔隙结构等因素的不均一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Yanchang area, according to logging data, core observation, core analysis and laboratory data,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re discussed by mercury injection t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hythmicity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has a certain controlling effect on th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he physical property of the section with uniform grain size is better, the physical property of the section with higher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density is poor, the thinner the intercalation is, the smaller the distribution range is.The vertical migration of oil and gas is easy to occur, and the interca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the heterogeneity in the layer can be evaluated by the parameters of permeability variation coefficient, breakthrough coefficient, differential, and so on, and the interval layer acts as a barrier to the fluid movement.The planar continuity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 sand body are important factors controlling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The delta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body constitutes the basic skeleton of oil-bearing sand body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Yanchang area.Sand bodies exhibit different connectivity and heterogeneity in different facies zones, and primary pores and secondary pores formed during diagenesis control the degree of fullness of oil and gas entering the reservoir.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heterogeneity of Yanchang formation reservoir in Yanchang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heterogeneity of grain size rhythm, bedding structure, intercalation, permeability, sand body geometry, pore structur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期刊中心;西北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40028)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翠玲;林承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4期
2 王晓彬;卢刚;;榆林山_2~3段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2期
3 夏进军;汪盈盈;;小洼油田洼38块东三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张云鹏;汤艳;;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综述[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3期
5 丛琳;马世忠;李文龙;钱方园;邢贝贝;;萨北油田北二东两三结合试验区高台子油层储层非均质性[J];价值工程;2012年20期
6 郭侃;柳肯;;陕北曹崾岘地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辽宁化工;2012年10期
7 邓燕;;我国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研究评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23期
8 刘秀婵;陈西泮;张添锦;罗江云;;鄂尔多斯盆地曹凡峪地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3年23期
9 尹燕义,,王国娟,李世安,王岫岩;辽河冷家油田S_(1+2)段储层非均质性灰色理论评价[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10 杨颖;黄煜辰;张茂;薄婷婷;张家志;;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技术发展现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景彦;李喜臣;张英志;张宇;;北一区断东西块葡一油层河流-三角洲沉积构成及储层非均质性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吴何珍;符力耘;方战杰;;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多尺度储层非均质性定量描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光荣;刘秋兰;刘学刚;杜朝峰;卢燕;;利用组合模型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于建华;李幼铭;;应用非线性优化方法模拟储层非均质性质[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唐志远;孙赞东;魏建新;;基于物理模型的溶蚀孔洞型储层非均质性AVO/AVA反演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邢德敬;刘辰生;;东濮凹陷濮城油田南区沙2~(上2+3)辫状三角洲砂体的储层非均质性[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国会;蒙启安;包丽;李奕农;;砂体成因类型与成岩作用对储层非均质性和含油性的控制作用[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吉利明;徐金鲤;宋之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蓝藻及其油源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离退休和其他部门[C];2013年
9 史成恩;朱圣举;周益辉;;鄂尔多撕盆地中生界储层非均质性与开发对策[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韩双彪;张金川;Brian Horsfield;唐玄;Nicolaj Mahlstedt;;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陆相延长组页岩油气生成及相态演化特征[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付绪凯 陈涛;宁东油田延长组喜获工业油流[N];中国石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翠玲;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郑忠文;陕北丰富川油田西部探区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3 郭艳琴;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高鹏鹏;延长油田延长组深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D];西北大学;2013年
5 马海勇;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下组合油藏控制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庞军刚;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史家畔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冯娟萍;陕北姚店油田北区延长组沉积相及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李克永;鄂尔多斯盆地富黄探区延长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谢渊;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10 刘航军;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高自然伽马储层成因及测井评价[D];西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传美;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_3储层非均质性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翟顺涛;陕北富县地区马五段上部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刘加军;塔中Ⅰ号气田83井区油气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杜阳阳;利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相与储层非均质性[D];长安大学;2015年
5 薛颖;文明寨油田明1、明15、明16块沙二下、沙三上亚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6 王海鹏;储层非均质性等效表征及三维地质模型[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许宏龙;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8 张文奇;齐40区沙河街组莲花油层沉积特征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9 胡越;福山油田流一段测井解释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10 张乐;英买34井区志留系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30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73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