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南秦岭汉阴县金斗坡-汉滨区柳树坪脆-韧性剪切带控矿构造特征与金矿成矿富集规律

发布时间:2018-04-12 16:44

  本文选题:南秦岭 + 脆-韧性剪切带 ; 参考:《长安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以安康紫金矿业有限公司“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将军河-汉滨区柳树坪一带构造-岩相填图与金矿成矿规律研究”项目和中国地调局“陕西石泉-旬阳金矿整装勘查区长沟一带重点工作区找矿预测研究”项目为基础,选取汉阴县北部金斗坡-汉滨区白果树-汉滨区柳树坪三个金矿区进行控矿构造对比研究,在野外地质研究中综合采用矿田构造、构造变形解析研究的新方法手段,运用地质路线调研、构造剖面实测、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等方法手段进行探索研究,室内通过充分总结、分析前人资料和利用这两个项目的野外调研及勘探资料,实验室显微镜下光薄片矿物岩石的鉴定,显微构造现象的观察,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的测试,特殊变形变质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人工重砂(物质组分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研究,分析了汉阴县北部金斗坡-汉滨区白果树-汉滨区柳树坪三个矿区的脆-韧性剪切带特征、控矿构造特征、控矿因素及其与金矿体的关系,总结了这三个矿区金矿的成矿规律,主要取得了如下几点成果和认识:1.通过野外构造-岩相填图,划分出脆-韧性剪切带DSZ1(RF3)的展布范围,并将其分为3个次级脆-韧性剪切带RF3-1、RF3-2和RF3-3,且划分出了RF2脆-韧性剪切带,发现汉阴县金斗坡-汉滨区白果树-汉滨区柳树坪一带金矿区内金矿体的形成和展布严格受该脆-韧性剪切变形带DSZ1(RF3)的控制,脆-韧性剪切带整体上控制了矿体的产出和富集部位;金矿体、矿化体主要发育于脆-韧性剪切带内的次级脆-韧性剪切带RF3-1内,次级脆-韧性剪切带内的同期脆性构造与金成矿作用关系较密切,研究区金矿(化)体产出部位往往有同期脆性构造发育,研究认为与剪切带同期或稍晚期发育的脆性构造对金元素起到进一步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作用;研究区内S2面理走向整体较为稳定,靠近金矿体附近S2面理发生了褶曲变形,面理走向、倾向变化较为明显,且矿体一般顺各类片岩S2面理产出,S2面理控制了矿体的产出形态和特征。2.通过对柳树坪矿区内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测试发现,第Ⅱ类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在191.3℃~455.3℃之间,总体看属于中高温;第Ⅲ类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在171.1℃~454.1℃,变化范围较大,可细分为170℃~270℃,属中低温;柳树坪地区的S2-1流体包裹体整体显示出了低温、低盐度的特征,具有改造热液的特点。综合分析S2-1期石英脉与金矿的形成关系密切。3.通过金斗坡矿区石榴子石和黑云母变斑晶电子探针实验及地质温度计,估算出本区的石榴子石-黑云母变斑晶变质时的温度为360℃~500℃,变质温度较高,相邻近的柳树坪矿区内有利成矿石英脉流体包裹体测试温度为230℃~310℃,金矿的成矿温度为中温-中低温,由中温-中低温变形变质阶段的热流体迁移、富集成矿。金斗坡矿区内石榴子石发育的区域北部见有金矿体,柳树坪矿区石榴子石发育部位的周缘见有金矿(化)体分布,研究认为该区内促使石榴子石和黑云母变斑晶发育的热变质作用对金矿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4.金斗坡和白果树车板沟矿段、柳树坪矿区内金矿(化)体的空间展布形态不同,金斗坡矿区金矿(化)体向南西方向侧伏发育,白果树矿区车板沟矿段金矿(化)体向南东方向侧伏发育,柳树坪矿区金矿(化)体向南东方向侧伏发育。同一条脆-韧性剪切带的不同部位金矿(化)体展布形态不同。5.研究区内金矿体的主要控矿因素有:(1)脆-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具体细分为:1)脆-韧性剪切带内强应变区域控矿;2)脆-韧性剪切带内产状突变部位控矿;3)同期脆性构造叠加区域控矿;(2)地层、岩性控矿;(3)热变质作用和蚀变作用控矿。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s have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ittle - ductile shear zones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ore -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ittle - ductile shear zone ( RF3 - 1 , RF3 - 2 and RF3 - 3 ) , and divided them into three sub - brittle - ductile shear zones ( RF3 - 1 , RF3 - 2 and RF3 - 3 ) , and then divided them into three sub - brittle - ductile shear zones RF3 - 1 , RF3 - 2 and RF3 - 3 .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formation of gold orebodies in the area of Liushu ping ,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salinity ,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salinity . In this area , 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s .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滨,潘一山,马瑾;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韧性剪切带理论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关键,孙丰月,刘洪文;吉林省东部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与金银成矿关系[J];地质与勘探;2004年02期

3 赵清泉,孙传斌,姜杉,王大平,阎力;牡丹江地区遥感解译脆性—韧性剪切带与金属找矿探讨[J];黄金科学技术;2005年04期

4 王雅平;张成新;屈旭钧;;黑龙江省小黑山韧性剪切带特征[J];吉林地质;2008年04期

5 韩玉英;韧性剪切带的变形[J];地质科技情报;1982年04期

6 马宝林;鲁南地区首次发现大型韧性剪切带[J];中国地质;1987年04期

7 陶建华;;政和—大埔断裂中段韧性剪切带特征[J];福建地质;1988年03期

8 王汉霞;李世涛;;辽宁西部两条大型韧性剪切带及其地质意义[J];辽宁地质;1988年03期

9 崔文智;韧性剪切带的发展演化与金银矿化的基本关系[J];黄金地质科技;1990年02期

10 徐学纯;含金韧性剪切带的特点及其标志(以内蒙古乌拉山地区为例)[J];黄金地质科技;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华;李勇;苏春乾;郭俊锋;;纪念相对论发表100周年:鞘褶皱式结构和运动方式的普遍性及生命动力学[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许志琴;张建新;;中国主要大型韧性剪切带及动力学研究进展[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7)[C];1994年

3 徐德明;翟淳;王国芝;;河南信阳龟山韧性剪切带变形组分及迁移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0)[C];1995年

4 蔡学林;曹家敏;朱介寿;程先琼;;中国大陆岩石圈壳幔韧性剪切带系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母润昌;高平;刘若新;马宝林;;高温高压下华北地壳韧性剪切带岩石波速各向异性实验研究[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6 杨兴科;张康;李希;李万玲;何虎军;晁会霞;;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田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A];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新社;郑亚东;王涛;;三维变形分析及其在楼子店韧性剪切带中的应用[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戚学祥;李海兵;吴才来;陈松永;;北阿尔金巴什考供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变形对岩石地球化学行为的制约[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杨海兵;;新疆鄯善小尖山金矿韧性剪切带控矿地质特征[A];冶金地质勘查技术文集[C];2003年

10 朱光;谢成龙;王勇生;牛漫兰;刘国生;;郯庐高温、高压走滑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40)Ar/~(39)Ar定年[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明 记者  谭迎春;我省新发现找矿线索40余处[N];黑龙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雪锋;桂北四堡韧性剪切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聂江涛;陕西省煎茶岭金镍矿田构造特征及其控岩控矿作用[D];长安大学;2010年

3 苗培森;恒山中深变质岩区构造样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绍昌;内蒙古狼山地区韧性剪切带构造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樊培贺;南秦岭汉阴县金斗坡-汉滨区柳树坪脆-韧性剪切带控矿构造特征与金矿成矿富集规律[D];长安大学;2015年

3 商咏梅;西藏南部仲巴微地体脆—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马涛;肥东西韦低角度韧性剪切带变质变形特征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5 吕凤玉;内蒙古西红山子地区东西向韧性剪切带的成因及动力学特征[D];吉林大学;2009年

6 陈颖;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南部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关晶;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区阿尔嘎顺韧性剪切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孔红杰;韧性剪切带及其控矿作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9 马佳虹;金川矿区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意义[D];长安大学;2012年

10 谢静博;内蒙古四子王旗韧性剪切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1740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740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