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定量预测裂缝型孔隙度

发布时间:2018-04-17 05:33

  本文选题:页岩气 + 岩石物理建模 ; 参考:《特种油气藏》2017年06期


【摘要】:为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定量表征裂缝的发育程度,运用拓展的SPM软孔隙度模型,建立了适合页岩储层的岩石物理模型,并求取了裂缝型孔隙度曲线,通过FMI成像测井信息和岩心照片证实了裂缝型孔隙度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认为:SPM软孔隙度模型更适合于致密页岩储层岩石物理建模;通过岩石物理图版建立了裂缝型孔隙度与纵波速度的关系,相比于硬孔隙和基质孔隙,裂缝型孔隙体积的增加能引起纵波速度的迅速下降,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利用岩石物理图版实现裂缝型孔隙与速度的定量解释。该研究对页岩储层定量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后续可进一步研究通过地震反演预测裂缝型孔隙的横向分布特征。
[Abstract]: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degree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by using conventional logging curves, a petrophysical model suitable for shale reservoir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extended SPM soft porosity model, and the fracture porosity curve was obtained.The reliability of fracture porosity results is confirmed by FMI imaging logging information and core photograph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PM soft porosity model is more suitable for rock physical modeling of tight shale reservoi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ure porosity and longitudinal wave velocity is established by rock physical chart, which is compared with hard pore and matrix pore.The increase of pore volume of fracture type can cause the rapid decrease of the velocity of the longitudinal wave, and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 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rosity and velocity of the fracture type can be realized by using the lithophysical chart.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 of shale reservoirs and can be further studied to predict the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d pores by seismic inversion.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阳光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恒利华石油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页岩气储层甜点预测地球物理理论与方法研究”(4157213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东海深层大型气田勘探评价技术”(2016ZX05027-002)
【分类号】:P631.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张晶;吴学勇;焦玉卫;衣杰;;裂缝型凝析气藏数值模拟研究新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5期

2 于建宁;邹华耀;;川东北清溪场裂缝型气藏形成过程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1期

3 卓龙成;;裂缝型油气藏勘探评价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6期

4 何雨丹;魏春光;;裂缝型油气藏勘探评价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2期

5 向鼎璞;四川裂缝型油气藏地震勘探的体会[J];石油物探;1993年02期

6 唐浩;虞兵;杨冬;王博;李伟伟;;裂缝型碳酸盐储层的一种电阻率校正方法[J];国外测井技术;2013年04期

7 何将启,王宜芳;计算剥蚀厚度的优化孔隙度法:程序及应用[J];高校地质学报;2002年02期

8 李传亮;孔隙度校正缺乏理论依据[J];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03期

9 尚彦军,岳中琦,胡瑞林,涂新斌,王思敬;五种不同途径获取全风化花岗岩孔隙度数值对比[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年01期

10 刘福平;曹跃祖;王安玲;杨长春;;孔隙度数值反演计算[J];计算物理;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兵;唐杰;孙成禹;;双孔隙度岩石应力依赖的孔隙变形特性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张佳佳;李宏兵;姚逢昌;;可变临界孔隙度模型及横波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崔京钢;;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定砂岩(视)孔隙度的方法[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冯敬英;罗建群;张革;聂勋碧;;利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预测孔隙度[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李亚军;姚军;;裂缝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流动模拟方法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谭茂金;张松扬;;全直径岩芯标定测井孔隙度方法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繁昌;曲寿利;康仁华;;用神经网络求取孔隙度[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张佳佳;李宏兵;姚逢昌;;多孔可变临界孔隙度模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唐俊;王琪;廖朋;郝乐伟;田兵;庞国印;;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定量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中心及离退休等部门[C];2014年

10 刘惠芳;于吉顺;;电子显微镜图像法测定岩石的孔隙度[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薛姣;裂缝型油气储层裂缝参数反演与流体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郭殿军;裂缝型新站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杨磊磊;酸性流体参与的成岩过程中水岩化学作用及对砂岩储层孔隙度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4 刘开元;孔隙—裂缝型储层预测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5 赵越超;多孔介质中CO_2与油(水)两相渗流的MRI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烨;二氧化碳封存储层影响因素分析—效果预测以及4D地震监测可行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璐娟;火成岩核磁共振影响因素分析与解释[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刘爱田;什股壕地区下石盒子组盒2+3段储层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杨振;青西致密油储层测井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4 贾雨婷;礁滩储层高精度孔隙度反演[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鑫;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有利储集相及孔隙度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6 邢焕伟;地震数据反演孔隙度及其在地下水储量估计的应用[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4年

7 高博;压实过程中砂岩韧性岩屑的变形特征及其对孔隙度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叶聪聪;镇北—环县地区长6-长8油气成藏动力研究和有利目标预测[D];长江大学;2013年

9 刘洪柯;裂缝介质流动模拟研究及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姜亚南;机械压实作用对低孔低渗储层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62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762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5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