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相山CUSD3钻孔铀矿化蚀变带元素活动性探讨
本文选题:铀矿化 + 热液蚀变 ; 参考:《地质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本文以江西相山科学深钻CUSD3钻孔铀矿化段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岩心观察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分为矿化中心带、近侧强蚀变带、旁侧中等蚀变带、远侧弱蚀变带和外侧微弱蚀变带,由内向外热液蚀变强度依次减弱。蚀变类型主要为钠长石化、绿泥石化、伊利石化、碳酸盐化和磷灰石化等。运用标准化Isocon图解法分析表明,U含量与蚀变岩中Na_2O、FeO、CaO、MnO、P_2O_5含量呈正相关,主要与钠长石化、伊利石化、碳酸盐化、磷灰石化有关,且成矿流体为碱性富P流体;SiO_2和K_2O含量与U含量呈相反迁移特征,主要为岩石中钠长石交代石英和钾长石所致;蚀变带中,Fe_2O_3、MgO含量向两侧逐渐降低,与两侧黑云母和斜长石的绿泥石化有关;微量元素Sr、Pb、Zn、Mo、W、Bi、Sb、Zr、Hf等与U呈正相关,结合各蚀变带中U元素含量较未蚀变新鲜岩石明显富集,表明成矿流体和物质并非来源于围岩。此外,蚀变带中稀土元素总量、δEu值、重稀土含量与U含量呈正相关,指示成矿流体可能为深部来源。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USD3 borehol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section of Jiangxi Xiangshan scientific deep drilling i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core observation and petrographic study, it is divided into mineralized center zone, near lateral strong alteration zone, side medium alteration zone, distal weak alteration zone and lateral weak etch zone, 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intensity decreases in turn. Alteration type is the main type. For sodium feldspar, green mud petrifaction, illite, carbonation and phosphorous fossilization, the standard Isocon graphic analysis shows that U content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Na_2O, FeO, CaO, MnO, P_2O_5 content in altered rocks, mainly related to sodium feldspar, illite, carbonation and phosphorization, and the ore-forming fluid is alkaline rich P fluid; SiO_2 and K_2O contain The content of Fe_2O_3 and U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metasomatism of quartz and potash feldspar in the rock. In the alteration zone, the content of Fe_2O_3 and MgO gradually decreases to both sides of the two sides of biotite and plagioclase, and the trace element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contents of the elements in the alteration zones, such as Pb, Zn, Mo, W, Bi, Sb, Zr, and Hf. In addition, the total amount of rare earth elements, the value of delta Eu and the content of heavy rare earth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U, indicating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may be a deep source.
【作者单位】: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核集团“龙灿工程”相山深部三维成矿环境研究项目(LCD116)的成果
【分类号】:P619.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欢;;铀矿找矿中的物化探方法[J];地质装备;2011年05期
2 黄正东;;对“热液钠交代与铀矿化”一文的商榷[J];放射性地质;1982年06期
3 黄正东;;对“热液钠交代与铀矿化”一文的商榷[J];放射性地质;1982年06期
4 程学友;;再谈“热液钠交代与铀矿化”[J];放射性地质;1983年01期
5 闽山;;利用铀钾比值指示铀矿化[J];国外铀矿地质;1984年01期
6 张振强;陆家堡凹陷铀矿化特征及地浸参数研究[J];辽宁地质;2000年03期
7 张如良;鄂尔多斯深盆气与铀矿化关系初探[J];铀矿地质;2004年04期
8 杜乐天;迎接铀矿找矿新高潮——华南二轮找矿势在必行[J];铀矿地质;2005年03期
9 吕开云;胡振琪;高永光;;光谱指数在铀矿找矿中的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年04期
10 谈成龙;;俄罗斯希阿格达和达尔马道夫地浸铀矿的开发[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西省宁都县车头坪—谢源地区铀矿普查[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2 张万良;徐松生;;浙江大洲铀矿田矿后构造格架及意义[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3 赵剑波;姚建;黎丕林;;四川省攀枝花市大田505铀矿点混合岩型铀矿化成因初探[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4 赵凤民;;加强科研 保障铀矿大基地建设[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郭湖生;;桃山铀矿田新一轮找矿突破的思考[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李细根;王国荣;朱明永;刘陶勇;任满船;王军宁;李晓红;刘百涛;;新疆察布查尔县乌库尔其地区第Ⅶ旋回铀矿普查[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7 吴磊伯;;略论中国铀矿分布的若干规律[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5)[C];1985年
8 罗龙;刘正安;;攀西裂谷轴部的碱性岩与铀矿化的关系和找铀前景[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9 吴继光;张会成;韦文忠;;下庄铀矿田湖子地区东部铀矿找矿新思路[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范洪海;;铀矿大基地找矿理论和方法探讨[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于德福 特约记者 王俊;大营铀矿西段普查告捷[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2 记者 王琼杰 特约记者 王俊;大营西段铀矿普查获阶段性重大进展[N];中国矿业报;2014年
3 综闻;非洲铀矿:矿业投资的新热点[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4 记者 于德福 特约记者 王俊;大营铀矿创造煤铀兼探成功范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朱学蕊 贾科华;我国铀矿第一科学深钻顺利终孔[N];中国能源报;2013年
6 记者 张先余 通讯员 顾金秋;芙蓉山铀矿普查报告通过评审[N];中国矿业报;2005年
7 文子亚;激情铸就的丰碑[N];湖南日报;2005年
8 记者 袁于飞;我国铀矿钻探达到2818.88米新深度[N];光明日报;2013年
9 全国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矿业联合会名誉会长 朱训;运用科学思维指导找矿的成功范例[N];中国矿业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朱学蕊;地浸技术“盘活”数万吨复杂砂岩铀矿[N];中国能源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新建;东胜地区砂岩铀矿低温流体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04年
2 惠小朝;陕西省华阳川铀多金属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为;广西全州矿田铀成矿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谢小占;粤北南雄盆地铀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云龙;西澳伊尔加恩地区多元地学信息GIS集成与钙结岩型铀矿成矿预测[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仁泽;桃山铀矿田大府上矿床铀的赋存状态及成矿机理探讨[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冰;鹿井铀矿田牛尾岭矿床矿物学特征铀的赋存状态及成矿机制探讨[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6 刘芳;岩坝地区铀矿找矿方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马瑞;贵州太白地区铀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鲍小柯;综合物化探方法勘查隐伏花岗岩铀矿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赵倩;满洲里—灵泉地区铀矿遥感异常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孙悦;四川省冕西岩体中北段煌斑岩成因及其与铀矿化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96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79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