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盆地构造控水研究及地下水系统划分
本文选题:地下水系统 + 控制作用 ; 参考:《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3期
【摘要】:河套盆地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周边由盆-山之间的断裂围限,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盆地内部形成三凹陷两隆起的构造地貌格局,控制着地下水系统的空间分布;盆山之间的断裂、盆地内部两个隆起的边界断裂以及黄河等地表水系共同控制着地下水流系统的分布特征。文中在凹陷与隆起、断裂与水系等构造地貌对地下水流系统控制分析的基础上,首次对河套平原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划分。依据区域地下水流系统,把河套平原划分为6个一级地下水系统,依据中间地下水流系统,进一步划分为14个二级地下水系统。研究成果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及其他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The Hetao basin is a Mesozoic and Cenozoic faulted basin, which is surrounded by a fault between the basin and the mountain, and is influenced by neotectonic movement. The tectonic and geomorphologic pattern of two uplift in the three sag is formed inside the basin, which control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groundwater system. The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is controlled by the faults between basins and mountains the boundary faults of two uplifts in the basin and the surface water systems such as the Yellow River. The groundwater system of Hetao Plain is divid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rol of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by structural landforms such as sag and uplift fault and water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the Hetao plain is divided into 6 primary groundwater systems and 14 secondary groundwater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intermediate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ground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other related studies.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基金】: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913010)资助
【分类号】:P64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尹立河;赵振宏;;地下水系统理论研究综述[J];地下水;2010年06期
2 李广贺;张广普;;试论地下水系统中有机物质的行为特征[J];世界地质;1990年01期
3 鲁万滨,张焕智;地下水系统的灰色模拟和预测[J];工程勘察;1996年04期
4 朝伦巴根,刘廷玺,和泰,王亚娟,中野芳辅;通辽地区地下水系统的辨识与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潘世兵,王忠静,田伟;河西走廊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年05期
6 崔亚莉,张戈,邵景力;黄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划分及其特征[J];资源科学;2004年02期
7 钱会,王晓娟,李便琴;地下水系统平衡化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年01期
8 郝治福;康绍忠;;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年01期
9 江晓益;成春奇;;矿区地下水系统水质分类判别的多元统计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年04期
10 王国利;梁国华;;地下水系统决策的时序多层次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与应用[J];水文;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中国北方地下水系统[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2 徐晓民;郭中小;贾利民;彭淑娟;;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的应用与展望[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3 周仰效;;石羊河流域武威盆地地下水系统的管理模型[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3)[C];1991年
4 黄菊;卞锦宇;李砚阁;;杭嘉湖地区地下水系统保护标准研究[A];全国控制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江忠荣;杨明明;王恒;王小刚;;西南岩溶地下水系统特点及其研究进展[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6 徐晓民;郭中小;贾利民;郝伟罡;彭淑娟;张金山;;FEFLOW在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A];寒区冰情与冻土水文效应——第4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版编辑 唐克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家军 本报记者 汪栋;科学评估地下水系统的模拟技术[N];中国水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霞;大同盆地高碘地下水系统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于凯;高砷地下水系统中有机质来源及其对砷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3 魏连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地下水系统参数识别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周仰效;石羊河流域武威盆地地下水系统的管理模型[D];中国地质科学院;1988年
5 张翼龙;呼和浩特盆地开采胁迫下的地下水系统响应及适应性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6 刘晓民;干旱区典型地下水系统的动态模拟与模拟优化耦合管理模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杨晓婷;傍河抽水驱动下污染物在河流—地下水系统中运移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侯光才;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及其水循环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曹国亮;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变化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陈宗宇;从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中古环境信息研究地下水资源演化[D];吉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禅;某市东部地区地下水系统氯代烃污染机理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2 辜碧;农业氮污染物输入对青菜-土壤-地下水系统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3 黄会;隧道工程对昆明呈贡黑龙潭地下水系统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叶思源;地下水系统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5 胡冬玲;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系统恢复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韦耀东;昆明盆地北市区地下水系统三维可视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高云伟;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07年
8 毕攀;邯邢铁矿田地下水系统排供结合优化配置[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8年
9 陶占盛;非线性地下水系统分析动态数值模拟及预测[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10 袁延西;神南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04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04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