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西南印度洋中脊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矿物学特征与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18-04-29 01:20

  本文选题:西南印度洋中脊 + 沉积物 ; 参考:《矿物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利用电子探针以及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南印度洋中脊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沉积物中含有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以及等轴方黄铜矿等硫化物颗粒,硫化物颗粒多呈自形-半自形,保存完好。其中黄铁矿晶体呈立方体及立方体-八面体聚形形态,闪锌矿与黄铜矿晶体中常见溶蚀孔洞,而等轴方黄铜矿中出现固溶体分解结构。硫化物类型、颗粒结构和微量元素组成指示49.6°E热液区附近沉积物中的硫化物至少属于两个热液成矿阶段的产物,早期为中温成矿阶段,后期经历了高温富Fe流体的改造;50.5°E热液区附近沉积物中出现了高温硫化物组合。
[Abstract]:The mineralogical study o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middle ridge of the southwest Indian Ocean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electron prob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energy spectrome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diments in the area contain pyrite and sphalerite. Sulfides such as chalcopyrite and equiaxed chalcopyrite are well preserved. Pyrite crystals are cubic and cube octahedral, sphalerite and chalcopyrite crystals are common dissolution holes, and solid solution decomposition structures appear in equiaxed chalcopyrite. The type of sulphide, particle structure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indicate that the sulfides in the sediments near the 49.6 掳E hydrothermal zone belong to at least two hydrothermal metallogenic stages, and the early stage is a medium-temperature metallogenic stage. The high temperature sulfide assemblage occurred in the sediments near the 50.5 掳E hydrothermal zone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Fe rich fluid in the later stage.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和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基金】: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项目(DY125-11-R-04)
【分类号】:P57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红;曹志敏;李军;陶春辉;于增慧;;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沉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矿物学报;2011年S1期

2 韩宗珠;张贺;范德江;丁蒙蒙;刘明;徐翠玲;;西南印度洋中脊50°E基性超基性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初探[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9期

3 张涛;林间;高金耀;;90Ma以来热点与西南印度洋中脊的交互作用:海台与板内海山的形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6期

4 李小虎;初凤友;张平萍;雷吉江;余星;赵宏樵;;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产物稀土元素组成变化及其来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4年06期

5 张涛;高金耀;;西南印度洋中脊超慢速扩张的构造和岩浆活动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6 陈灵;初凤友;朱继浩;董彦辉;余星;王巍;李正刚;;西南印度洋中脊地质构造对地幔部分熔融的影响:深海橄榄岩尖晶石成分证据[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1期

7 ;太平洋、印度洋中脊型地幔在两个时间段的位置——来自澳大利亚新生代玄武岩Pb、Sr和Nd同位素证据[J];海洋地质动态;1999年06期

8 颜佳新;始新世的温室效应[J];地质科技情报;1986年01期

9 张克信;;热液沉降[J];地质科学译丛;1991年01期

10 J.M.Edmond ,黄玉生;大洋中脊轴的热液活动[J];地质地球化学;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阮爱国;李家彪;牛雄伟;吴振利;丘学林;赵明辉;陈永顺;;西南印度洋中脊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A];大数据、云计算与地球物理应用研讨活动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张佳政;赵明辉;敖威;丘学林;;西南印度洋中脊A区(49°39′E)三维地震结构研究进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牛雄伟;阮爱国;李家彪;吴振利;丘学林;赵明辉;陈永顺;;西南印度洋中脊构造的海底地震仪探测及初步结果[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小虎;初凤友;雷吉江;赵宏樵;余星;;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硫化物成矿物质来源探讨:同位素证据[A];“小岩体成大矿与找矿战略突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红;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成矿作用及其地质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孙玄琦;贺兰山北部中生代岩浆—热液活动及其油气意义[D];西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17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17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4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