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根山蛇绿岩就位时代:古生代沉积盖层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制约
本文选题:贺根山蛇绿岩 + U-Pb数据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贺根山蛇绿岩作为中亚造山带出露区典型的蛇绿岩带,对限定中亚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有关贺根山蛇绿岩的就位时代和形成构造背景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本文通过对不整合界面之上古生代沉积盖层的研究为贺根山蛇绿岩的就位时代提供了直接的制约。贺根山蛇绿岩在乌斯尼黑地区被古生界葛根敖包组碎屑岩不整合覆盖,葛根敖包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全部锆石的年龄分布在298~363Ma之间,可以划分为两个年龄组(1)298-320Ma,峰值年龄为308Ma。(2)320-360Ma,峰值年龄为330Ma。较年轻的年龄组298-320Ma限定了该沉积岩的沉积下限年龄,并与晚古生代格根敖包组火山岩年龄一致;320-360Ma年龄组的锆石U-Pb年龄则与贺根山蛇绿岩中铁镁质-超铁镁质岩石原岩年龄一致,表明贺根山蛇绿岩曾作为古生界主要沉积物源之一。有鉴于该古生代沉积盖层直接不整合覆盖于贺根山蛇绿岩之上,因此贺根山蛇绿岩的就位时代应早于格根敖包组的沉积时代,极大可能在308-330Ma之间,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志留纪、泥盆纪或者中生代。
[Abstract]:As a typical ophiolite belt in the exposed area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the Helgenshan ophiolit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fining the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great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age and tectonic background of the ophiolite in Hegen Mountain. The study of Paleozoic sedimentary caprocks on the unconformity interface provides direct constraints for the age of ophiolite emplacement in Hegenshan. The Hergenshan ophiolite was unconformably covered by the clastic rocks of the Gegenaobo formation in the Wushnihei area. The U-Pb chronological study of the detrital zircons of the Gegen Obao formation shows that all the zircons are distributed between 298~363Ma ag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age groups, the peak age is 308Ma, the peak age is 320-360 Ma, and the peak age is 330Ma. The lower sedimentary age of the sedimentary rocks is defined by the younger age group 298-320Ma, and the zircon U-Pb age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volcanic rocks of the Gegenaobo formation in the late Paleozoic age group (320-360 Ma), and the age of the ferromagnesian-ultraferromagnesitic rocks in the Hegensan ophiolite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rocks of the igneous rocks in the Hegenshan ophiolit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phiolite was one of the main sediments of Paleozoic. In view of the direct unconformity of the Paleozoic sedimentary caprock over the Helgenshan ophiolite, the age of the Hegenshan ophiolite should be earlier than the sedimentary age of the Gegenaobo formation, which is most likely between 308-330Ma and not the Silurian period as previously thought. Devonian or Mesozoic.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597.3;P53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厚钧;南斯拉夫“蛇绿岩成矿”会议[J];地质地球化学;1989年03期
2 张旗,,肖序常;中国蛇绿岩研究概述[J];岩石学报;1995年S1期
3 倪志耀,王仁民;蛇绿岩鉴别的关键问题探讨[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8年03期
4 何国琦,李茂松;中亚蛇绿岩带研究进展及区域构造连接[J];新疆地质;2000年03期
5 陈根文,夏斌,钟志洪,王国强,王核,赵太平,汪劲草,张莉,漆亮,李荪蓉;西藏得几蛇绿岩体中玻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学报;2003年01期
6 张旗,周国庆,王焰;中国蛇绿岩的分布、时代及其形成环境[J];岩石学报;2003年01期
7 王成善,李亚林,刘志飞,李祥辉,唐菊兴,REJEAN Hebert,COTE Dubois,VARFALVY V,HUOT F;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再研究:从地质调查到矿物记录[J];地质学报;2005年03期
8 史仁灯;;蛇绿岩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思考[J];地质论评;2005年06期
9 周国庆;;蛇绿岩研究新进展及其定义和分类的再讨论[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杨文敏;;对北祁连中段皇城一带蛇绿岩的初步认识[J];甘肃科技;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芳林;;蛇绿岩研究中有关问题的讨论[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张旗;杨经绥;邵济安;姚玉鹏;李锦轶;;关于中国蛇绿岩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郑海翔;张选阳;江耀明;徐耀荣;;西藏蛇绿岩新知——新鉴别出来的蛇绿岩剖面[A];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7)[C];1986年
4 张旗;周国庆;王焰;;中国蛇绿岩的分布、时代及其形成环境[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地球动力学)[C];2003年
5 吴浩若;;放射虫硅岩与蛇绿岩[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李锦轶;;中国蛇绿岩的时空分布[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左国朝;张淑玲;程建生;巩彦学;王彦斌;吴汉泉;;祁连地区蛇绿岩带划分及其构造意义[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8 肖序常;王方国;;中国蛇绿岩概论[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9)[C];1984年
9 何国琦;李茂松;;中国兴蒙-北疆蛇绿岩地质的若干问题[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6)[C];1994年
10 田昌烈;杨芳林;;东北地区蛇绿岩岩石学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6)[C];198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强;北山古生代蛇绿岩、火山岩研究与构造演化[D];长安大学;2015年
2 赵佳楠;藏南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中西段蛇绿岩及其就位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刘亚然;新疆东准噶尔早古生代蛇绿岩SHRIMP U-Pb定年、成因类型及其构造环境[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马中平;天山及其邻区蛇绿岩研究与古生代洋盆演化[D];西北大学;2007年
5 黄圭成;西藏雅鲁藏布江西段蛇绿岩及铬铁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王行军;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郝梓国;新疆西准噶尔地区蛇绿岩与豆荚型铬铁矿床的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88年
8 李文霞;西藏日喀则地区雅鲁藏布蛇绿岩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韦振权;西藏蓬湖西蛇绿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榴辉岩中的出溶物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10 张万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朗县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年代学及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竺;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中铬铁矿的深部矿物组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魏博;东昆中构造带(东段)蛇绿岩与岛弧型侵入岩地质特征及构造属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王元元;东昆仑南缘东段可可尔塔地区蛇绿岩与相关火山岩地质特征、年代学及构造环境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范索亚;西藏拉萨地块北部申扎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地质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张晓鹏;青海省绿梁山落凤坡蛇绿岩及铬铁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龙雄志;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形成构造环境与流体来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7 李小波;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安多—丁青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8 武勇;西藏洞错蛇绿岩成因及构造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郭忠;阿尼玛卿蛇绿岩带东倾沟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0 唐华;青海省治多县查涌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25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2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