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时矢量剪切的三维地质体模型序贯剖面可视分析方法
本文选题:三维地质体模型 + 矢量剪切 ; 参考:《岩土力学》2017年05期
【摘要】:三维地质模型是地质结构、成分、构造和地质数据在三维可视化空间的有效载体。而基于矢量剪切技术的地质切片,可以直接从三维地质体模型上快速提取纵横交错的虚拟地质剖面,直观地显示地下某一位置的地层结构及地质构造的空间形态。但孤立的地质剖面不能很好地表征地质结构、构造及地质现象的空间连续变化。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矢量剪切的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序贯剖面可视分析方法。运用基于多线程的实时矢量剪切技术,分别完成每个虚拟剖面的地质结构、构造和属性特征的布尔运算,生成具有空间拓扑结构和属性特征的可视化地质切片;依次生成整个地质体模型的多组序贯剖面,最终实现对三维地质模型的结构进行连续、动态显示。通过定制界面进行扫描方向、线程、剖面帧数等参数的控制,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可控性和自动化程度,实现了对三维地质模型的实时、多角度序贯剖面的动态扫描,使得地质空间可视化分析更加直观、高效、灵活。
[Abstract]:3D geological model is an effective carrier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geological data in 3D visualization space. The section based on vector shear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extract the vertical and intersected virtual geological sections directly from the 3D geological body model, which can directly display the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and the spatial form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a certain position of the underground. But the isolated geological profile can not well represent the spatial continuous variat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structure and geological phenomena. For this reason, a method of sequential profile 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real time vector shearing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real-time vector shea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multi-thread is used to complete the Boolean operations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structure and attribute features of each virtual section, respectively, and to generate the visual geological slices with spatial topological structure and attribute characteristics. Multiple sequential sections of the whole geological model are generated in turn,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3D geological model is displayed continuously and dynamically. By customizing the interface to control the parameters such as scanning direction, thread, section frame number and so on, it has good flexibility, controllability and automation, and realizes the dynamic scanning of 3D geological model in real time and multi-angle sequential section. Th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geological space is more intuitive, efficient and flexibl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智能地学信息处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No.2012AA121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1172300)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合作项目(WJHY2016-03)~~
【分类号】:P6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幸;黄临平;刘艳阳;;三维地质实体建模研究进展[J];科技广场;2007年05期
2 凌毅平;程夏胜;;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年06期
3 张昌新;三维地质图的制作[J];铁路航测;1994年03期
4 方海东,施斌,吴振君;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三维地质分析[J];上海地质;2001年S1期
5 王李管;何昌盛;贾明涛;;三维地质体实体建模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2006年02期
6 侯卫生;吴信才;刘修国;;基于线框单元体的三维闭合地质块体构建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5期
7 王剑波;斯小君;华锡宏;胡根兴;张国光;;杭州城市三维地质结构特征介绍[J];浙江国土资源;2011年03期
8 沈妍;;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8期
9 刘劲松,许云,乌达巴拉;用于油藏描述的三维地质体剖分及体积计算方法[J];现代地质;1997年02期
10 宋仁波;王细元;王月香;李文慧;;基于GIS协同AutoCAD和Google SketchUp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超岭;李丰丹;吕霞;刘畅;刘园园;;三维地质图建模与编制一体化技术方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7第六届全国地质制图与地理信息学术交流会分会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于德福 段金平;全球首个特大城市三维可视地质信息系统问世[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段金平;北京智能化三维地质信息系统问世[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窦涛 孙宇浩 段金平;缔造“理想城市”[N];中国矿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花卫华;多约束下复杂地质模型快速构建与定量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邹伟;三维地质勘查软件核心技术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岚;基于IDL的三维地质勘查建模方法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徐亚杏;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及建模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3 李博;基于ActiViz.NET的三维地质体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云南大学;2013年
4 文学东;基于三棱柱的三维地质体建模与可视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5 朱荣跃;矿山工程三维地质可视化建模分析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6 王静;基于QuantyView和多源数据的滑坡体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7 王绍刚;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建立与可视化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8 王小勇;三维地层建模与可视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9 武百超;基于类三棱柱的三维地质体建模与可视化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10 张宏嘉;本溪—集安地区三维地质结构重磁电综合解释[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30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30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