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北缘晚古生代—新生代烃源岩特征研究
本文选题:北部湾 + 晚古生代-新生代 ; 参考:《长江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广西北部湾盆地是一个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地处欧亚板块南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的结合地带,属于过渡型地壳,主要成盆期为古近纪。盆地基底为下古生界变质岩,上古生代发育了一套海相碳酸盐岩,中生代主要以上升剥蚀为主,燕山运动末期,拉张作用形成断陷盆地。研究区处于北部湾北缘,西起中越边境线,东止两广交界,北自南宁,南达海岸线。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资源开发,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总体上,研究程度较低、较片面,油气资源有待进一步勘查和开发。本文在对前人研究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实测剖面进行勘查和采样,并对采集样品进行室内地球化学技术分析,对广西北部湾北缘晚古生代-新生代烃源岩分布特征、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分析、氯仿沥青“A”、显微组分分析、镜质组反射率、稳定碳同位素、物性分析、铸体图像分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烃源岩评价研究,为全面认识北部湾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提供依据,为下一步深部验证提供地质依据。本次论文取得了一下主要认识:1.广西北部湾北缘晚古生代-新生代沉积地层厚度较大,烃源岩类型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和湖相陆源碎屑岩,其中海相碳酸盐岩有机质含量较高,湖相陆源烃源岩为暗色泥岩、煤及煤系泥岩,主要分布在第三系地层中。本次研究的165块样品有机碳含量平均值达为0.41%,最大值为5.26%,最小值为0.001%,分布不均一,下三叠统的罗楼组、上二叠统的合山组、下石炭统的寺门组、黄金组、英塘组以及上泥盆统的额头村组为较好烃源岩层位;有机质类型属于Ⅰ型或Ⅱ型,母质来源为海洋低等浮游生物、藻类;有机质的热演化大多处于过成熟阶段,仅合山组与板利南安剖面的罗楼组灰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那读组烃源岩达很好烃源岩的标准,有机质含量较高,最大值达到14.82%,平均值为4.04%;有机类型为Ⅰ型和Ⅲ型;有机质演化处于未成熟阶段,11个样品的Ro最大为0.41%,最小为0.37%,平均值为0.40%,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2.运用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判断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①古近系那读组的驮龙和昌墩剖面的烃源岩有机质是还原环境沉积,主要是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的混合来源;四塘煤矿和捻子坪则是偏氧化环境沉积,主要是陆源生物有机质来源。②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三叠系的罗楼组和二叠系的栖霞组、合山组的母质来源主要是藻类输入,三叠系的南洪组的母质来源主要是低等水生生物输入,其沉积环境为弱还原-氧化环境,石炭系的寺门组、英塘组的母质来源主要是陆源高等植物输入,而上泥盆统的额头村组由于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仅从谱图中无法判断其母质来源。由于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有机质大都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对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的判断失去意义。3.主要的生烃层段有3套:①古近系那读组(E2n),生烃产物以生物甲烷气、未成熟油和凝析油为主;②上二叠统合山组,以高成熟的轻质油、凝析油和湿气为主;③下石炭统寺门组(C1S)、黄金组(C1h)、英塘组(C1yt)及上泥盆统的额头村组(D3et)为一组合层段,因地层为连续沉积,地层累计厚度较大,具有可观的生烃潜力,生烃产物以干气、天然气为主。4.广西北部湾的油气勘探目的层要以第三系地层为主,这些地层的有机质处于未成熟或低成熟期,容易聚集形成矿床。
[Abstract]:The Beibu Gulf basin in Guangxi is a 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 . The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Eurasian plate . The basin is the combination zone between the Yangtze plate and the Cathaysian plate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value of organic carbon is 0.41 % , the maximum value is 5.26 % and the minimum value is 0.001 % .
The type of organic matter belongs to type I or II , and the source of organic matter is plankton and algae such as low ocean ;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is mostly in the over - mature stage , and only the limestone of the Luolou Formation in the section of the Heshan Formation and the Bani Nanan section is in the mature ~ high maturity stage .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reading group reach the standard of goo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s high , the maximum value reaches 14.82 % , and the average value is 4.04 % ;
the organic type is of type I and III ;
The organic matter evolution is at an immature stage , the Ro of 11 samples is 0.41 % , the minimum is 0.37 % , the average value is 0.40 % , and has bette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
In the Late Paleozoic - Mesozoic strata , the source of organic matter is mainly the input of low - grade aquatic organisms .
( 2 ) Upper Permian integrated mountain group , with high mature light oil , condensate and moisture ;
( 3 ) In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 C1S ) , the gold group ( C1h ) , the Yingtang Formation ( C1yt ) and the Ertou Village Group of the Upper Devonian are a combined layer , because the formation is a continuous deposit , the accumulated thickness of the formation is relatively large , which has considerabl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 The hydrocarbon products are mainly dry gas and natural gas .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根耀;攀枝花-西昌古裂谷晚古生代的演化[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2 胡宝全;包瑞民;张文聪;李茂松;;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晚古生代板块汇聚带的主要特征[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3年05期
3 赵富有;张晓博;曹成润;李晓英;;东北地区及邻区晚古生代晚期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J];吉林地质;2007年04期
4 Jason R.ALI;Jonathan C.AITCHISON;Haz M.C.CHEUNG;Sam S.Y.CHIK;SUN Ya-dong;;晚古生代冈瓦纳的演化:长逾13500km的基墨利超级地体的裂离及其向亚洲的漂移(英文)[J];地球学报;2012年S1期
5 孔宪祯,,李润兰,常江林,刘陆军,赵修祜,张遴信;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及其生物群[J];中国煤田地质;1995年01期
6 刘永江;张兴洲;金巍;迟效国;王成文;马志红;韩国卿;温泉波;赵英利;王文弟;赵喜峰;;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J];中国地质;2010年04期
7 黄文辉,杨起,汤达祯,赵志根,唐修义;华北晚古生代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学报;1999年04期
8 高山林;张进;;贺西地区中-晚古生代盆地性质刍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年01期
9 王成文;孙跃武;李宁;刘欢;赵国伟;;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分布规律[J];地层学杂志;2009年01期
10 莫虎岑;;晋北并非晚古生代沉积边缘[J];地质论评;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邝国敦;吴浩若;;桂西晚古生代深水相地层[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蒋汉朝;王明镇;张锡麒;李增学;;山东济宁煤田(东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王惠初;赵凤清;李惠民;;华北陆台北缘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对中亚造山带造山过程的制约[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4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成果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2中英文合订本)[C];1985年
5 张照伟;李文渊;;新疆北部晚古生代集中成矿的构造岩浆条件约束[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成源;Amarjargal Altansukh;;蒙古南部索仑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时代的修订及地质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张志亮;刘钦甫;石松林;余雄威;;平朔露天矿区晚古生代风化粘土特征及成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晚古生代潘吉亚超大陆(Pangea)裂离—解体的时空过程——区域构造)—热事件和显生宙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制约[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9 牛贺才;单强;杨武斌;罗勇;李宁波;于学元;;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岩浆作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谢士稳;吴元保;刘小驰;;燕山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源区和华北北缘抬升过程的制约[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房强;晚古生代冰期末期米兰科维奇旋回在华南的记录及环境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周安朝;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盆地演化及盆山耦合关系[D];西北大学;2000年
3 张拴宏;燕山构造带内蒙古隆起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年
4 李洁;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层序充填特征与物质分布规律[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建峰;内蒙古林西—东乌旗地区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D];吉林大学;2009年
6 刘兵;大兴安岭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彦军;新疆达坂城一带晚古生代地质特征及其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杨雪;广西北部湾北缘晚古生代—新生代烃源岩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丁凌;内蒙古东部地区晚古生代地层构造演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马玉涛;恰库尔图地区晚古生代岩浆系列及大地构造背景分析[D];新疆大学;2013年
5 吴元伟;北山与银额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沉积背景对比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6 郭桦;湘桂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杨r
本文编号:1832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32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