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震伤人员快速评估模型

发布时间:2018-05-02 07:48

  本文选题:震灾 + 震伤人员评估 ; 参考:《系统工程》2016年08期


【摘要】:震伤人员的快速评估对统筹配备医疗资源和进一步预测废墟受伤和失踪人数十分关键。为提高震后受伤人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对影响震伤的关键性影响因子的提取,采用能够有效处理模糊性和非线性指标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对震后受伤人员进行快速评估。从分析震后造成人员受伤的影响因子入手,从承载体减抗风险能力、暴露性和敏感性三个维度提出震伤人员预测指标体系;在受伤人员预测方法上,考虑指标的小样本性、非线性和部分指标的模糊性特征,将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方法结合起来,采用动态优化的径向基(RBF)神经网络方法,以提高评估模型的全局搜索和优化能力,避免常规BP神经网络较早陷入局部优化的不足;案例结果显示:与BP神经网络训练的绝对误差3.24%相比,RBF神经网络震伤人员评估模型的绝对误差能够降低至1.71%,精度提高47.2%,说明本文评估模型评估可靠性高、模型鲁棒性强,能够推广于震灾应急的管理决策之中。
[Abstract]:Rapid 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victims is critical to co-ordinating medical resources and further predicting the number of debris injured and miss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post-earthquake injured people, the RBF neural network model, which can deal with the fuzzy and nonlinear indexes effectivel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injured persons quickly by extracting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uman injury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prediction index system of earthquake injury personnel is put forwar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risk reduction, exposure and sensitivity of the carrier, and the small sample nature of the index is considered in the prediction method of the injured pers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lobal searching and optimization 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the nonlinear and fuzzy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indexes are combined with fuzzy logic and neural network method, and the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neural network method of dynamic optimization i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global searching and optimization 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To avoid the deficiency of conventional BP neural network falling into local optimization earli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absolute error of BP neural network training 3.24%, the absolute error of earthquake personnel evaluation model of RBF neural network can be reduced to 1.71 and the accuracy is increased by 47.2%. It shows that the evaluation model in this paper has high reliability and strong robustness. It can be extended to the management decision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6YJC630040)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资助项目(15SA0034)
【分类号】:P315.9;TP1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德益;;神经网络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1993年06期

2 刘力辉,杨梦岩,康剑;模糊竞争神经网络在地震微相划分中的应用[J];石油学报;1998年01期

3 王永刚,曹丹平,朱兆林;神经网络方法烃类预测中的问题探讨[J];石油物探;2004年01期

4 王小完;杨桦;;神经网络技术在矿体边界圈定中的应用研究[J];金属矿山;2009年02期

5 贺康;庞海荣;代粉蕾;;SOM神经网络在全液压钻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煤矿机械;2011年04期

6 孙玉学;谢建波;赵景原;历艳明;王娇;;应用量子神经网络快速预测储层敏感性[J];钻采工艺;2012年05期

7 李文娟;姚竹亭;;基于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的地震预测[J];电子世界;2013年11期

8 霍润科,刘汉东;神经网络法在地下洞室围岩分类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9 吴洪词,包太,张小彬,胡兴;土本构模型的有限元—神经网络耦合模拟[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施云惠,阮秋琦;基于再生核神经网络的断层面模型重构[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广生;刘瑞林;;用神经网络建立孔隙度预测模型[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张仲林;许金余;朱笃美;赵靖;范建设;;神经网络在围岩稳定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3 王靖涛;;建立岩土本构模型的反问题理论及神经网络方法[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韩道范;谢靖;张让;马瑞杰;;自动识别岩性的基于距离的神经网络系统[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曹张军;王栋;;粒子群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在岩溶地区的应用[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边亚东;吉晓朋;曹洪洋;张玉国;;基于BP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潘滨;陈剑平;李晓茹;;改进BP神经网络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蔡敏;王政;;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质灾害细网格预报模型[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李彤;陈小宏;;利用神经网络进行道编辑[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孙效功;王硕儒;;函数型连接神经网络的一种改进算法及其应用[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江沸菠;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合非线性电阻率反演成像[D];中南大学;2014年

2 陈煌琼;基于神经网络的滑坡预测及其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廉城;基于极限学习的重大工程灾变滑坡预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雪梅;基于热异常信息的神经网络地震预测初探[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付博;基于小波优化的灰色BP神经网络在深基坑变形预测中的应用[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3 李钦;泛化回归神经网络在深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袁姝;神经网络在地震反演中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5 殷保臣;样条权函神经网络在基坑变形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锐;非线性神经网络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7 项月文;基于SOM自组织神经网络的地震预报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8 陈海军;神经网络有限元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9 周洪祥;基于神经网络的重力异常反演[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10 张U,

本文编号:1833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33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6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