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土体蠕变的铁路边坡稳定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21世纪中国大型工程与工程地质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南大学》 2009年
考虑土体蠕变的铁路边坡稳定性分析
郭建光
【摘要】:大量工程研究及实践经验表明,边坡变形及破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必要针对考虑土体蠕变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结合赣龙铁路工程背景,在考虑土体蠕变变形的基础上,由实测数据反演蠕变本构模型参数,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考虑蠕变的铁路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 本文调查了铁路边坡存在的问题及边坡工程的研究动向,通过文献调研、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了铁路边坡变形的时效性,指出了铁路边坡工程中考虑蠕变的重要意义。研究了边坡蠕变机理及蠕变本构模型,分析了确定流变本构模型参数的改进最小二乘法,建议采用Burgers流变模型作为考虑蠕变的数值计算本构方程。在大量的文献调研及国内外工程实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安全系数K≥1.30作为考虑蠕变的铁路边坡安全系数。结合赣龙铁路K65+731高边坡工程,设置变形及应力观测元件,对土体蠕变变形进行了长期监测。监测数据表明深层土体位移蠕变曲线特征反应了初始蠕变阶段和稳定蠕变阶段变形特征。依据位于边坡顶面的ZK01监测点X方向边坡位移蠕变监测数据,采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通过曲线拟合得到了Burgers流变模型参数。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K65+731铁路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K65+731边坡经过2年的变形发展,土体蠕变变形已经逐渐收敛,锚索拉力已经趋于稳定,安全系数逐步稳定在1.39。综合各方面指标显示K65+731边坡已经基本稳定,安全系数达到使用要求。 工程研究及理论分析表明,铁路边坡工程中有必要考虑土体蠕变,边坡安全评估时需要引入蠕变因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U213.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猛;陈村水库坝址附近的岸坡稳定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2 张倬元;滑坡防治工程的现状与发展展望[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2期
3 王晓鸿,许彦卿,,刘汉超,张倬元;龙羊峡水库库岸高边坡地下水位预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5年04期
4 孙玉科;21世纪中国大型工程与工程地质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1995年04期
5 何满潮,崔政权,蒋宇静,蒋文彪,姚爱军;三峡库区边坡稳态3S实时工程分析系统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2期
6 陈大松;盐津桥水库右坝肩基坑上游边坡稳定分析[J];贵州水力发电;1998年01期
7 陈祖煜,王胜洪,曾祥健,杨健;大水沟水库右岸溢洪道边坡稳定性研究[J];贵州水力发电;2001年03期
8 李军海;滑坡体抗滑桩标准化设计[J];广西电力工程;1999年04期
9 孙士安;广西中低水头径流电站水库天然岸坡分类方法初探[J];广西水利水电;1998年03期
10 周建普,李献民,王永和;粘土边坡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万兴,胡旭明;粘弹性动态增量反演分析在软土隧道注浆加固顶升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2 陈建峰,秦建庆,石振明,沈明荣;砂井地基沉降的二维有限元分析(二)——修正剑桥渗流耦合模型有限元及实例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3 蔡江东;考虑稠度状态时饱和粘性土自重应力计算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4 周亦唐,钟国强,俞进,赵惠敏,葛晓旭;塑料土工格栅加筋土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5 付志前;单向土工格栅加筋土的流变模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6 马明江;某泵站边坡土质特性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7 张伟,陈正汉;近岸海床边坡的稳定性及其分析方法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8 郭艳华;郭志昆;;岩土工程反分析的初步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9 吴怀忠;王汝恒;刘汉峰;郭文;初文荣;;围压和固结应力比对砂卵石土动力特性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10 陈广斌;;关键块体在边坡岩体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权;刘小生;赵剑明;赵军强;陈宁;刘启旺;;深厚覆盖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李成刚;付小婷;王世澎;;人工岛回填砂土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明;梁力;刘冬霞;王伟;;珲春紫金矿尾矿坝安全稳定性计算[A];2010年第三届尾矿库安全运行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谢欣;张家生;刘聪聪;;尾矿料的力学性试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尾矿库安全运行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刘寒鹏;马志军;王东元;;尾矿砂邓肯-张模型及尾矿库变形特性分析[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昌富;袁玲红;龚晓南;;边坡稳定性评价T-S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7 李世海;张磊;;岩体结构效应的三维离散元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8 邓祥辉;柴军瑞;;自适应遗传算法在某拱坝渗流参数反演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9 李平;梁冰;;动孔隙压力下多孔介质蠕变模型的数值解[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同彬;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绍杰;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3 席本强;废弃矿山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性及加固防渗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何峰;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胡光海;东海陆坡海底滑坡识别及致滑因素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孙军杰;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徐玉胜;大能量强夯置换法处理深圳地区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9 江辉煌;砂井处理超软地基的固结计算[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孙书伟;微型桩结构加固边坡受力机制和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培淼;注水强化松软煤壁稳定性的规律及工艺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根保;基于邓肯—张模型的垃圾土强度特性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魏明俐;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泽;大台煤矿深部原岩应力场及岩爆地质力学成因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云娟;类岩石材料蠕变本构试验研究及基于FLAC~(3D)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钊;桩—锚杆支护结构可靠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仰强;石膏蠕变特性及矿房矿柱长期稳定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志宽;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桩承载力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李科;地下工程结构耐久性分析与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彭玉平;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数值模拟[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迪,马水山;岩石边(滑)坡稳定性的判识[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5年03期
2 殷坤龙,晏同珍;汉江河谷旬阳段区域滑坡规律及斜坡不稳定性预测[J];地球科学;1987年06期
3 胡时友;新型框格护坡的设计与实践[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2期
4 阳友奎,贺咏梅;斜坡坡面地质灾害SNS柔性防护系统概论[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2期
5 殷跃平,康宏达,陈波;三峡工程移民区滑坡防治与利用技术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2期
6 罗国煜;吴恒;;岩坡稳定系统工程分析的初步探讨[J];地质论评;1986年02期
7 王来贵,王泳嘉,刘学;岩石试件的流变失稳理论及判据[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8 吕小平;岩石边坡稳定性层次类比评价方法[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1期
9 殷跃平,康宏达,张颖,费宇明;工程地质新拓展──地质工程论评[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4期
10 郑黎明;工程地质评价定量表格化的一种实现方法[J];工程地质学报;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思敬;;岩石力学与工程的新世纪[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沅江;岩石流变的本构模型及其智能辨识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练伟雄;严革;;浅谈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力学验算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04期
2 王晓峰;刘光焰;刘均利;郭俊平;;降雨入渗与滑坡关系研究综述[J];人民黄河;2006年08期
3 宋雅坤;郑颖人;赵尚毅;雷文杰;;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三维边坡中的应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4 孙树芳;车颖辉;;ABAQUS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13期
5 王庆中;;降雨条件下膨胀土边坡稳定性探讨[J];现代交通技术;2008年05期
6 赵旻;阳云华;冯建伟;郭伟;强鲁斌;朱瑛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膨胀土裂隙的再认识[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S2期
7 康亚明;杨明成;胡艳香;任克峰;;基于重度增加法的边坡稳定性三维有限元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8 谢世强;;台阶式露天采矿方法在南沙石场整治的运用[J];广东科技;2007年07期
9 李敏;安建文;;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S1期
10 杨明成;康亚明;;容重增加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家艳;;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处理方法研究[A];2010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根龙;伍法权;张军慧;刘建有;刘彤;;变形体条件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克明;;五强溪水电工程6~#—7~#沟人工边坡稳定性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4 陈刚;黄骁;孙进忠;;赤平极射投影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汪春桃;胡光伟;徐春明;孙青凤;;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护设计[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6 郭书太;邵景林;孙炜锋;杨美伶;谭成轩;;西气东输管道工程EJ065号桩附近山涧跨越边坡稳定性分析[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祁生文;伍法权;兰恒星;;盘石头水库泄洪洞、导流洞进出口高边坡稳定性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周德培;;岩石的抗压蠕变性质[A];首届全国岩土工程博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9 王志俭;殷坤龙;简文星;;万州区红层软弱夹层蠕变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石崇;徐卫亚;孙怀昆;宁宇;;基于滑面变形的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杨焕星 记者 刘如春;[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郭宪忠;[N];伊犁日报(汉);2006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李存信;[N];中国文物报;2008年
4 王海波 张伯艳 周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中心);[N];中国水利报;2005年
5 记者 王巷扉 周华俊 魏平;[N];丽水日报;2010年
6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N];中国纺织报;2005年
7 戴鸿鹏;[N];广东建设报;2000年
8 王脏样;[N];中国矿业报;2003年
9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N];中国文物报;2005年
10 马琳;[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先伟;结构性软土蠕变特性及扰动状态模型[D];吉林大学;2010年
2 曾杰;深埋硬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赵同彬;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4 季明;湿度场下灰质泥岩的力学性质演化与蠕变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崔少东;岩石力学参数的时效性及非定常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陈绍杰;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7 周华樟;旋切板胶合木的蠕变及其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何峰;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郭臣业;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陈龙伟;土体弱化与地震动关联性理论及相互作用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光;考虑土体蠕变的铁路边坡稳定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2 王松鹤;黄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朱龙;隧道掘进中的围岩蠕变与土体软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帅飞;不同卸荷等级下软土的损伤及微观定量分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5 程博;堆石坝坝体堆石料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6 陈丽刚;基于ABAQUS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杨欣;充填体蠕变本构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8 姚伟林;超固结粉质粘土短期蠕变行为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吕俊青;昆明盆地泥炭土流变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玉兰;彬县大佛寺明镜台边坡稳定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21世纪中国大型工程与工程地质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4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4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