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小型断陷湖盆有机质富集和烃源岩形成机制——以二连盆地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05 16:06

  本文选题:二连盆地 + 小型断陷湖盆 ; 参考:《新疆石油地质》2017年06期


【摘要】:为明确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形成机理,开展了烃源岩形成、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综合有机质供给、保存和稀释对烃源岩形成的影响,建立了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形成的3种模式:边界断层活动强、沉积速率大的湖盆,有机质供给量大,保存条件差,烃源岩形成主要受有机质供给控制,主要发育于有机质供给量大的深洼带;边界断层活动弱、沉积速率小的湖盆,有机质供给量小,有机质保存条件好,烃源岩形成主要受有机质保存条件控制,主要发育于还原程度强的缓坡带;边界断层活动强度和沉积速率居中的湖盆,有机质供给量较大,保存条件较好,烃源岩形成受沉积速率、有机质供给和保存的综合控制,在深洼带和近洼缓坡带均有发育。
[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ource rocks in small faulted lacustrine basins, the 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s were studied, and the effects of organic matter supply, preservation and dilu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source rocks were studied. Three models of source rock formation in small faulted lacustrine basin are established: the lake basin with strong boundary fault activity, large deposition rate, large supply of organic matter, poor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formation of source rock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organic matter supply. It is mainly developed in deep depression with large organic matter supply, weak boundary fault activity, low deposition rate, low organic matter supply, good organic matter preservation condi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organic matter preservation condition.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gentle slope zone with strong degree of reduction, in the lacustrine basin where the activity intensity and deposition rate of the boundary faults are in the middle, the organic matter supply is larger, the preservation condition is bet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source rock is controlled by the sedimentation rate, the organic matter supply and the preservation, Both deep and near-lying gentle slope zones are well developed.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6-00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3DM016)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红,金奎励;烃源岩成熟度评价指标及选取[J];地质地球化学;2000年02期

2 郭绍辉,李术元,陈志伟,秦匡宗;低熟烃源岩的超强混合溶剂抽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3 戴金星,刘德良,曹高社,秦胜飞;华北石油天然气烃源岩的确认及其地质矿产意义[J];地质通报;2002年06期

4 杜宏宇,王鸿雁,徐宗谦;马朗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地化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04期

5 周杰,李娜;有关烃源岩定量评价的几点意见[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宋一涛,廖永胜,张守春;半咸-咸水湖相烃源岩中两种赋存状态可溶有机质的测定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2005年14期

7 高志勇;朱如凯;张兴阳;;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烃源岩沉积环境[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6期

8 王瑞;李季;蒋启贵;张彩明;;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烃源岩中轻烃的含量[J];岩矿测试;2008年05期

9 樊馥;叶文青;蔡进功;包于进;;烃源岩中粘土对有机质保存的研究进展[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3期

10 叶文青;蔡进功;樊馥;包于进;徐金鲤;;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级分离与有机碳分配[J];高校地质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孙永红;李景坤;宋兰斌;;杏深1井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包建平;朱翠山;唐友军;朱俊章;肖中尧;李梅;张秋茶;;判断烃源岩倾油倾气性的定量分析技术[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吴应琴;王永莉;雷天柱;张虹;高苑;孟培;王有孝;夏燕青;;高过成熟烃源岩成熟度指标-姥鲛烷异构化指数[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4 国建英;马顺平;安霞;;测井信息解释烃源岩有机碳方法在廊固凹陷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陈中红;查明;;东营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应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宋桂侠;李振广;王成;徐春龙;;烃源岩中酸性含氧化合物的色谱-质谱特征[A];2005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立武;;烃源岩脱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分析方法[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8 蔡雄飞;冯庆来;顾松竹;;对上扬子北缘广元大隆组烃源岩的评价[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欣国;饶丹;贾存善;;周口中生界潜在烃源岩有效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张林晔;刘庆;张春荣;张守春;王茹;孔祥星;李政;;湖相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层”的成烃与成藏[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杨建超;秦建中名列我国学科高被引作者[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江其勤 马中良;石勘院启动烃源岩生排烃机理研究[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江其勤;松辽盆地断陷层资源潜力巨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江其勤;四川盆地二叠系资源潜力研究启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5 江其勤;石勘院甄别海相页岩成烃生物组合[N];中国石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国朋飞;珠I坳陷优质烃源岩形成机理及其成藏贡献[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郭绍辉;低熟烃源岩地质有机大分子结构与成烃机理研究[D];石油大学;1998年

3 李吉焱;火山流体对烃源岩生烃效应的评价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4 邹德江;断陷湖盆控砂机制研究与有利勘探方向优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谈玉明;白音查干凹陷油气成因与勘探方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6 许君玉;惠民凹陷北部油气成藏动力系统与资源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肖中尧;哈得4油田成藏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巨世昌;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油成藏动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穆国栋;四川盆地海相地层可溶有机质成气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张鸾沣;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深层烃源岩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张本浩;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烃源岩铀富集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D];西北大学;2011年

5 肖家乐;济源市虎岭—店留地区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守春;东营凹陷第三系烃源岩排烃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陈炜;沙三层与沙四层烃源岩排烃门限压力动力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沈斌;羌塘盆地主要中生代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9 谢宏琴;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D];中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1年

10 李波;未熟烃源岩低温催化混合脂肪酸酯水解及生烃动力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48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48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c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