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柴达木新生代盆地沉积演化对祁连山隆升的响应
本文选题:青藏高原东北缘 + 新生代盆地 ; 参考:《中国科学基金》2017年04期
【摘要】: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590681,41372220,41661134011,412772215,41474053)等资助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伟涛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Expans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Neogene"为题于2017年6月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论文链接:http://rdcu.be/tA7i)。
[Abstract]:It is under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 project approval number : 41590681 , 41372220 , 1661134011 , 412772215 , 4147 4053 ) . The research team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on the Cenozoic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Qinghai - Tibet Plateau .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published online in Nature Communications in June 2017 ( http://rdcu.be / tA7i ) in June 2017 .
【作者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分类号】:P5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远云,张序强,何葵,李长安;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粒度组成及物质来源分析[J];中国地质;2002年03期
2 侯光良;张雪莲;肖景义;鄂崇毅;;晚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人类的迁移与扩散[J];干旱区研究;2013年01期
3 赵金仁,李松林,张先康,杨卓欣,张成科,刘宝峰,张建狮,潘素珍;青藏高原东北缘莫霍界面的三维空间构造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4 张永志,王卫东;青藏高原东北缘断层活动变形的模拟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年01期
5 周民都;张元生;石雅撔;张树勋;范兵;;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三维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1期
6 杨国华;江在森;张风霜;刘峡;韩月萍;;昆仑山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水平形变影响的讨论[J];国际地震动态;2007年07期
7 刘明军;李松林;方盛明;樊计昌;赵丽;;利用地震波速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组成及其动力学[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2期
8 张培震;郑德文;尹功明;袁道阳;张广良;李传友;王志才;;有关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扩展与隆升的讨论[J];第四纪研究;2006年01期
9 朱爽;杨博;;青藏高原东北缘近期水平形变场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4年03期
10 王先彦;鹿化煜;季峻峰;王晓勇;赵景波;黄宝春;李珍;;青藏高原东北缘中新世红色土状堆积序列的成因及其对亚洲干旱过程的指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新胜;方剑;许厚泽;;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庆举;安张辉;周明都;;用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壳上地慢速度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朱照宇;;青藏高原东北缘第四纪事件与环境变迁[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袁道阳;石玉成;刘百篪;;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晚第四纪水系沉积物年代标尺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5 崔笃信;王庆良;王文萍;胡亚轩;梁伟锋;朱桂芝;;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及其机理[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祝意青;梁伟锋;徐云马;郭树松;;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场及其动态演化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石磊;郭良辉;孟小红;;优化滤波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异常处理上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飚;刘启元;陈九辉;李顺成;赖院根;;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震层析成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万永革;沈正康;曾跃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应力演化与地震发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方盛明;李松林;张先康;赵金仁;;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地壳结构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行勇;阿尔金山断裂或致青藏高原东北缘再次扩张[N];中国矿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韩芳;青藏高原东北缘白垩纪—始新世干旱植被演化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叶卓;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结构及高原扩展之地球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3 马润勇;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动及其工程灾害效应[D];长安大学;2003年
4 余大新;蒙古中南部地区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面波层析成像[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张广良;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马东山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综合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6 袁道阳;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时空演化[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7 王琼;利用接收函数和噪声面波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各向异性[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8 詹艳;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深部电性结构及构造涵义[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琦;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流域地貌参数分析与构造变形探讨[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5年
2 郑丹;利用P波接收函数和瑞利面波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北缘S波速度结构[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钟世军;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瑞利面波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焦煜媛;利用地震波形特征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6年
5 杨皓;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构造带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地壳变形[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6年
6 高海英;用重力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岩石圈形变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马小军;背景噪声方法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4年
8 谭静;基于噪声成像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三维速度结构和径向各向异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黄星;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四个固定台站的接收函数各向异性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4年
10 李翠芹;青藏高原东北缘壳内低速层及Moho面性质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1859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59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