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互信息熵与同步压缩变换的微地震信号去噪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微地震信号 + 经验模态分解 ; 参考:《石油物探》2017年05期
【摘要】:针对微地震信号具有随机性、非平稳性与时频耦合的特点以及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模态混叠问题,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互信息熵与同步压缩变换(Synchrosqueezing Transform,SST)的微地震信号去噪方法。首先对微地震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获得从高频到低频排列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然后求取相邻固有模态函数分量之间的互信息熵,从而辨识出高频与低频部分的分界;最后利用同步压缩变换提取高频部分的有效信号,将其与低频部分重构,实现微地震信号的有效去噪。利用不同噪声强度的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对本文方法与直接舍弃高频成分的去噪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很好地去除微地震信号中的混叠噪声,并将有效信号从噪声中提取出来,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
[Abstract]:In view of the randomness, non-stationarity and time-frequency coupling of microseismic signals and the modal aliasing problem of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A method for de-noising micro-seismic signals based o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utual information entropy and synchrosqueezing transform (SST)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arranged from high frequency to low frequency are obtained by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of microseismic signals, and then the mutual information entropy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adjacent inherent modes is obtained. Finally, the effective signal of the high-frequency part is extracted by synchronous compression transformation, and reconstructed with the low-frequency part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de-noising of the micro-seismic signal. By using the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actical data of different noise intensity, the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the method of removing the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direct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remove the aliasing noise in the microseismic signal very well.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is improved by extracting the effective signal from the nois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110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21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UG160602)联合资助~~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向东;陈波;姜福兴;;微地震工程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S2期
2 刘建中,王春耘,刘继民,赵玉武,刘志鹏;用微地震法监测油田生产动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2期
3 T. Wallroth ,朱成宏;用注水激发的微地震描述裂隙储层[J];石油物探译丛;1996年06期
4 刘建安,马红星,慕立俊,邱筱琳;井下微地震裂缝测试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2005年02期
5 王亚娟;张华光;王成旺;刘利霞;邓军;胡淑娟;;利用微地震测绘和压裂模拟分析进行水力裂缝增长动态研究[J];国外油田工程;2006年10期
6 朱卫星;;相关滤波在微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年02期
7 黄今;苏华友;沙椿;何刚;郝名扬;;锦屏电站微地震监测仪故障分析与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11期
8 周仲礼;王琪;殷静;范谭广;谈伟敦;;用微地震发现高速岩性及识别油气[J];吐哈油气;2008年03期
9 黄今;苏华友;卢国胜;杜林;范波峰;;采动过程中微地震定位方法研究[J];现代矿业;2009年02期
10 黄克献;李利立;刘军芳;岳琳;杨启明;;微地震地下影像技术在注水破裂监测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储仿东;王永辉;李永平;衡峰;容娇君;;微地震井中监测技术在致密砂岩中的应用实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余洋洋;梁春涛;杨宜海;;微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3 张佩;张海江;M.Nafi Toksoz;;犹他州Cove Fort-Sulphurdale地区微地震震源机制研究与应用[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论文集[C];2014年
4 骆循;;矿山与大型地下工程灾害监测的微地震技术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特约记者 林勇;胜利油田首次自主微地震压裂监测采集试验成功[N];东营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江海宇;油田压裂微地震地面监测速度模型校正及定位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况文欢;结合地震学和地质力学对微地震数据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张唤兰;微地震数值模拟及震源定位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微地震正演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亮;微地震信号自动检测及震源扫描分割矩阵反演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于子超;水力压裂微地震信号提取与裂缝反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蒋腾飞;微地震数据去噪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5 屈敬翔;面向页岩气勘探的微地震采集记录仪研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王东鹤;基于射线理论的微地震速度模型校正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刘昕;基于高阶累积量和Shearlet变换的微地震数据噪声压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常凯;稀疏约束反演在微地震插值与成像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9 金泽龙;微地震波形初至自动拾取和震源定位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孙川;基于约束的微地震信号定位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65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6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