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图古日格一带金矿成矿作用研究
本文选题:兴蒙造山带 + 古亚洲洋 ; 参考:《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中东部,其中发育有众多的各类型矿床,构成了古亚洲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古日格一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华北板块的北缘,兴蒙造山带的西缘,处于查干此老-巴音杭盖金成矿带上。长期以来,关于华北板块北缘的古生代演化众说纷纭,缺乏统一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兴蒙造山带成矿作用的研究。另外,该地区关于金成矿作用研究也仅仅集中在对某个金矿床所进行的勘察或对某个成矿要素所进行的研究,缺乏对同区域内相同类型的金矿进行对比或与其他地区典型金矿床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本文重点对研究区内出露的古生代岩浆岩做了岩石学、地质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以期还原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在古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同时本文还对图古日格金矿和准噶顺金矿进行了对比研究,深化了对图古日格一带金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内蒙古中西部晚古生代的金成矿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研究表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在早古生代处于古亚洲洋俯冲增生阶段,研究区内出露的晚寒武世哈达呼舒角闪岩(513Ma),早志留世准噶顺花岗闪长岩(433Ma)和呼和楚鲁中志留世钠长花岗岩(426Ma)代表了这一阶段大洋俯冲所形成的岛弧岩浆岩。图古日格地区300~297Ma的二长花岗岩、286Ma花岗斑岩与286Ma的辉长闪长岩构成了双峰式侵入岩,标志着研究区自晚石炭世末开始进入了由碰撞向伸展转换的过渡阶段。其中,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均具有埃达克质岩的性质,主要由加厚的年轻下地壳部分熔融所形成。275~266Ma出露的超基性、基性、中酸性侵入岩体表明研究区处于后碰撞伸展的构造环境。这些岩体形成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有关,角闪石等镁铁质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在岩浆的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图古日格金矿和准噶顺金矿流体包裹体具有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属于Na Cl-H2O-CO2体系,成矿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不混溶作用,成矿环境显示为中温、中压环境,成矿深度为中成深度。图古日格金矿和准噶顺金矿黄铁矿δ34S值可分为两组-0.5‰~-2.9‰和-5.4‰~-9.0‰,指示成矿物质分别来自于幔源和宝音图群;黄铁矿铅同位素具有壳幔混合铅的特征,铅的来源可能为地幔铅和俯冲带铅的混合物。H-O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和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图古日格和准噶顺金矿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的动力学环境,成矿时代可能在三叠纪时期。它们在赋矿围岩、矿石矿物组合、控矿构造以及成矿构造背景等方面均与造山型金矿相似,属于Groves等(1998)所定义的典型造山型金矿。图古日格金矿区内发育有中二叠世超基性岩-基性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的构造环境;超基性岩中富含黄铜矿、镍黄铁矿等金属矿物,指示该地区具有一定的钴、镍成矿潜力。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study on the metallogenet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 geological chronology and geochemical aspects of the late Paleozoic in the western part of Inner Mongolia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 The potential of nickel mineraliz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敬党;梁帅;肖荣阁;张艳飞;;内蒙古宝音图钼矿成矿岩体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成因研究[J];中国地质;2015年01期
2 廖闻;徐备;鲍庆中;周永恒;;兴蒙造山带西南缘早古生代晚期变形带的变形特征与白云母Ar-Ar年龄[J];岩石学报;2015年01期
3 邵济安;何国琦;唐克东;;华北北部二叠纪陆壳演化[J];岩石学报;2015年01期
4 石玉若;刘翠;邓晋福;简平;;内蒙古中部花岗质岩类年代学格架及该区构造岩浆演化探讨[J];岩石学报;2014年11期
5 李长民;邓晋福;苏尚国;刘翠;刘新秒;;冀北水泉沟岩体西段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J];岩石学报;2014年11期
6 党智财;李俊建;宋雪龙;赵泽霖;付超;唐文龙;;内蒙古中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J];地质找矿论丛;2014年03期
7 邵济安;唐克东;何国琦;;内蒙古早二叠世构造古地理的再造[J];岩石学报;2014年07期
8 徐备;赵盼;鲍庆中;周永恒;王炎阳;罗志文;;兴蒙造山带前中生代构造单元划分初探[J];岩石学报;2014年07期
9 方俊钦;赵盼;徐备;邵军;汪岩;;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哲斯组宏体化石新发现和沉积相分析[J];岩石学报;2014年07期
10 Richard J.Goldfarb;M.Santosh;;The dilemma of the Jiaodong gold deposits: Are they unique?[J];Geoscience Frontiers;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丁正江;胶东中生代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王兴安;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早古生代—泥盆纪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14年
3 刘建峰;内蒙古林西—东乌旗地区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杨志明;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浆作用与矿床成因[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868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6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