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塔里木盆地牙哈地区新近系康村—库车组沉积相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3 02:19

  本文选题:牙哈地区 + 沉积相 ; 参考:《长江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是目前中石油在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区块之一,近年来也是地质勘探研究的热点。经前人的研究表明,库车前陆盆地是由南天山向南逆冲产生挠曲沉降而形成的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下白垩统主要为含砾砂岩、中细砂岩、粉砂岩地层。研究区库车坳陷东部的勘探程度较高,但拜城凹陷勘探程度较低,通过研究区的整体研究,对下新近系康村—库车组沉积相发育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开展新近系康村—库车组组沉积相的研究,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寻找有利区块提供理论支撑。根据目前的钻探结果,库车坳陷自下而上发育的地层有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其中新近系康村—库车组是本次课题的研究目的层。近十余年,各科研单位和院校对库车坳陷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沉积相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本次论文带来启迪的同时,也带了许多新的思考,沉积相带复杂、沉积相变化快,对沉积微相的划分存在许多争议,对康村—库车组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本论文以库车坳陷中部地区新近系康村—库车组组为研究对象,以现代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原理、构造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研究区野外露头剖面和地震、钻井、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岩芯观察、薄片室内鉴定等资料,对该区康村—库车组的沉积体系、构造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并对研究区的沉积相带进行了预测。野外露头与钻井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点的详细研究再到面的综合评价、从单因素精细研究到结合所有分析资料对沉积相进行深化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在岩心精确描述基础上,根据电测曲线和地震属性资料,分析研究区内的岩石类型、沉积结构与构造、沉积序列等相标志,结合区域沉降背景,得出研究区为泛滥平原上发育的曲流河沉积体系;并识别出河床、堤岸、河漫和牛轭湖4个亚相。在相认识的前提下,对南北-东西两个方向的沉积相连井剖面和工区沉积相平面加以研究,认为库车组自下而上沉积演化的规律是由平水期以河床为主的组合亚相,到高水位时期的以堤岸为主的组合亚相,最后再到洪泛期的河漫亚相,整体体现出了一个湖进上升半旋回的特征。(1)研究区内各个微相在横向上分布稳定,各砂体互相连通、连续性好,泥岩夹层薄、横向不连续,空间上具有厚度大、分布广的特点。总体来看,研究区主要是曲流河沉积通过对沉积相分布规律的研究,明确了库车坳陷中部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和物源方向。同时还探讨了控制沉积的主要因素:沉积相展布受到了古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和古生物物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古地貌和古构造为主控因素。(2)通过研究区物源分析及沉积体系横向演化深入研究,碎屑岩成份的综合分析,重矿物的组合分析及古水流分析对库车坳陷中部的沉积物来源进行了一个系统综合的研究,并得出物源来自多个方向。其中北部天山带有多个物源入口,其次是西部的温宿凸起也是主要物源之一。(3)精细的岩心观察,对大北地区的岩心进行沉积微相精细描述,并对大北地区地层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划分,并进行对比,为层位划分对比提供依据。完成了岩心沉积标准井综合柱状图。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沉积相进行精细研究。(4)对库车坳陷康村一库车组的沉积相分七个层段进行编图,在沉积相厘定、沉积体系划分上有进展。特别是康村一库车组库一段和库二段的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相对前人有一定的进展,前人对于一段和二段是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沉积相展布,而本论文把两个段细分开来分别研究。(5)研究区康村一库车组自下而上分为七段,其中二段的沉积时间最长,沉积以大段的细砂岩为主,通过对测井资料、岩性特征等分析研究,总体表现为海进的过程,康村一库车组库三段是湖盆扩张期天然堤,到了康村一库车组二段,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和西部温宿凸起的急剧隆升,湖盆开始萎缩,沉积相发生了的改变,这时发育了河漫滩沉积,库车组构造运动趋于平缓,沉积相未发生较大的改变,和康村组的沉积相基本相同。
[Abstract]:The Kuqa depression in Tarim basin is one of the key exploration blocks in the Tarim basin in China . In recent years , the study of sedimentary facies of Kangcun - Kuqa Formation in Kuqa depress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recent years . Based on the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core ,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 On the basis of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core ,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electrical survey curve and seismic attribute , the rock types , sedimentary structure and structure , sedimentary sequence and so on in the study area are analyzed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sedimentary facies in the middle of Kuqa depression by stud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s . ( 5 ) The study area is divided into seven sections from bottom to top , in which the second section has the longest sedimentation time and the sedimentary period is mainly the fine sandstone of the large section .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ogging data and lithology characteristics , the lake basin begins to shrink and the sedimentary facies change , and the sedimentary facies has not changed greatly , and the sedimentary facies of Kangcun Formation is basically the same .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新桂,孙宝珊,李跃辉,,邵兆刚;库车坳陷滑脱推覆构造成因及油气评价[J];地质力学学报;1999年02期

2 秦胜飞,贾承造,陶士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油气成藏的若干特征[J];中国地质;2002年01期

3 刘景彦,林畅松,肖建新;库车坳陷古近系层序和沉积体系发育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6期

4 蒋维东,胡春明;库车坳陷逆掩断裂输导通道及输导天然气特征[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5年01期

5 李传亮,靳海湖;也谈库车坳陷的异常高压问题[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5期

6 秦胜飞,潘文庆,韩剑发,宋岩,洪峰;库车坳陷油气相态分布的不均一性及其控制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2期

7 付广;孙永河;吕延防;黄劲松;;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天然气效率评价[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1期

8 张博;赵力彬;唐雁刚;李江海;王月然;曹长城;马玉杰;;库车坳陷变质核杂岩与油气相态分布格局成因初探[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2期

9 黎斌林;;库车坳陷的构造特征及油气储藏条件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汪新;王招明;谢会文;李世琴;唐鹏程;尹宏伟;李勇;黄少英;;塔里木库车坳陷新生代盐构造解析及其变形模拟[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良书;李成;刘绍文;李华;;库车坳陷地温场和新生代热体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涛;黄宝春;;库车坳陷第三纪磁性地层和磁组构的研究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包建平;朱翠山;唐友军;朱俊章;肖中尧;李梅;张秋茶;;对库车坳陷原油成因类型的再认识[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薛会;张金川;唐玄;徐波;;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根缘气潜力[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沈军;吴传勇;李军;向志勇;陈建波;谢天;宋正娜;王翠;;库车坳陷活动构造的总体特征[A];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C];2005年

6 宋小超;邓小林;赵玉海;韦钊;;重力方法在库车坳陷找(钾)盐岩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0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换届暨 2013 年学术研讨会分会场[C];2013年

7 王良书;王勤;葛锐;贾承造;李成;魏国齐;李华;徐鸣洁;;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地温场和新生代热体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赵瑞斌;卢静芳;杨主恩;周伟新;郭芳;;南天山山前库车坳陷深浅构造与地震[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张忠民;李铁军;赵洪文;;库车坳陷南缘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10 朱如凯;郭宏莉;高志勇;;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第三系沉积储层研究[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苏华 通讯员 叶红;从博孜1井八年攻关看科学发展[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记者 罗良才;西部勘探十年硕果累累[N];中国石油报;2002年

3 汤良杰;油气成藏研究取得系列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2年

4 汤良杰;取得阶段性重要研究成果[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洪星;库车坳陷北带断裂控制气藏形成机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2 石昕;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煤成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2000年

3 张斌;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典型油气藏成因机制与分布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田军;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第三系沉积相及储层分布预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5年

5 冯松宝;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高压大气田形成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6 康南昌;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第三系盐岩相关构造及油气成藏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唐鹏程;南天山库车坳陷西段新生代盐构造:构造分析和物理模拟[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斌;库车坳陷东部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5年

2 邵羽琪;塔里木盆地牙哈地区新近系康村—库车组沉积相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施立志;库车坳陷流体动力演化与流体演变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宋铁征;库车坳陷断裂输导效率模拟与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5 关鹏;遥感影像在库车坳陷新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钟兴平;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压力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7 石刚;库车坳陷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张国锋;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构造特征[D];西北大学;2011年

9 王康乐;库车坳陷白垩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有利储层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曹远志;库车坳陷东段山前带构造特征[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81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81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f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