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渗流特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4 03:24

  本文选题:气体渗透率 + 围压加卸载 ; 参考:《岩土工程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平行、合并、T型、斜交以及正交裂隙,通过模具浇筑成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试样,应用低渗透岩石惰性气体渗透测试系统测试不同围压加卸载条件下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渗流特性,研究具有不同渗透结构面试样在不同围压作用下气体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充填物相同情况下,开度相同,形式不同的渗透结构面试样渗透率不同,但数量级上不存在差异,以围压加载25 MPa为例,平行裂隙试样渗透率最大,合并裂隙试样渗透率最小;试样渗透率随围压变化曲线在围压加载阶段高于卸载阶段,不同渗透结构面试样渗透率随围压变化波动幅度不同;围压加载阶段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渗透率与围压关系符合多项式函数;不同试样渗透率对应力敏感系数随围压变化曲线在围压加载阶段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在围压卸载阶段各曲线变化趋于接近,呈"W"型,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渗透率对应力敏感性受渗透结构面影响。
[Abstract]:Using 3D printing technology to make parallel, combined T-shaped, oblique and orthogonal fractures, and then pouring through and filling fissured rock samples through the mould, The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d rock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 loading and unloading conditions were tested by using the inert gas permeability test system of low permeability rock. The variation of gas permeability of interview samples with different permeability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was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interview samples with the same opening and different forms is different under the same filling condition, bu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order of magnitude. Taking the confining pressure loading for 25 MPa as an exampl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parallel fracture specimen is the largest. The permeability of combined fracture specimen is the smallest, the variation curve of sample permeability with confining pressur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nloading stage at confining pressure loading stage, and 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permeability with confining pressure varies with different permeability structure interview samp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meability and confining pressure of fractured rock in confining pressure loading stage accords with polynomial function, and the variation trend of permeability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with confining pressure is different in confining pressure loading stage. At the stage of confining pressure unloading, the changes of the curves tend to be close, showing a "W" typ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fractured rock is affected by the permeability structure plane.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572110,51479049,5130924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6B05314)
【分类号】:TU4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建平,罗国煜;土坡中的优势结构面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2 谭冬生;李学潮;张忠平;;优势结构面理论在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6年02期

3 徐佳;张勤;吴继敏;;功效系数法在确定岩体优势结构面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4 周莲君;彭振斌;何忠明;彭文祥;;结构面剪切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04期

5 李永红;彭振斌;杨明;李俊;;三维锯齿型结构面直剪特性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11期

6 王川婴;钟声;孙卫春;;基于数字钻孔图像的结构面连通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7 沈明荣;张清照;;规则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8 司富安;贾国臣;高玉生;高义军;鞠占斌;;不均匀及不连续结构面抗剪强度模拟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02期

9 宋博学;俞缙;林从谋;;穿越位移不连续结构面的随机地震波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10 王观石;胡世丽;李贵荣;李世海;;爆破地震波在结构面的传播特性与结构面倾角判断[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一种新型的结构面起伏形态测量工具——接触打孔器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结构面质量分级体系及力学参数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庆寿;何思为;;含两组结构面模型的超动态应变测试[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4 孙强;李曼;杨继红;;西南某地结构面的右行形成机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佳川;;节理岩体按结构面性质分区的聚类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6 沈明荣;;不规则齿形结构面的力学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7 张龙波;沈明荣;;结构面在加载和卸载条件下的强度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沅江;吴超;傅衣铭;;软岩结构面流变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张中俭;杨志法;李丽慧;张路青;杨天瑶;;蛇蟠岛清风洞古采石场中某组结构面长期抗剪强度的反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10 李荣强;夏静;;不连续结构面抗剪性能的夹层效应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家成;非连续结构面破坏过程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2 杨明;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及其锚固效应的数值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赵宇飞;加锚结构面剪切特性及锚固岩体综合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4 范雷;鄂西志留系裂隙砂岩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5 王小江;岩石结构面力学及水力特性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宋琨;花岗片麻岩体渗透特性及水封条件下洞库围岩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何刘;交通工程边坡在振动力作用下行为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黄磊;测线取样法引起的岩体结构面几何偏差纠正[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杰;贵州省印江县革底滑坡成因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云起;岩体结构面形貌特征对剪切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3 孙海洋;破裂围岩注浆加固后的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李者;含结构面岩体力学参数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5 冯志平;节理岩体结构面空间表征及其模型优化[D];东北大学;2013年

6 刘单权;应力波在层状岩体中的传播特性和结构面弹性模量测试[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7 孔祥辉;结构面表面形态与力学性质相关性研究[D];长江科学院;2008年

8 刘颖利;规则锯齿状结构面受力变形过程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王蓬;节理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D];同济大学;2008年

10 黄曼;岩石模型结构面的相似材料研制及力学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86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86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b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