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震台阵记录的地震动空间相干函数实用模型
本文选题:强震台阵记录 + 地震动场 ; 参考:《土木工程学报》2016年S1期
【摘要】:为寻求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场地的地震动空间相干函数实用模型,从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的密集型强震观测台阵的35次地震记录库中,选取1116条地震动记录,利用随机振动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不同类型场地的地震动空间相干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水平分量地震动和竖向分量地震动空间相干函数计算值的拟合,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场地、一般场地和基岩场地的地震动空间相干函数实用模型,并进行了参数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动场空间任意两点的相干性随着距离和频率的增大呈指数函数形式逐渐减弱;在软土场地、一般场地和基岩场地三类场地中,软土场地衰减最快,一般场地次之,基岩场地衰减最慢;基岩场地在距离20km处仍有较大的相干函数值;地震动水平分量的相干性要大于竖向分量的相干性。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a practical model of spatial coherence function of ground motion for different sites, 1116 seismic records were selected from 35 seismograms of the intensive strong earthquake observation array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Taiwan. Based on random vibration theory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 the spatial coherence of ground motion in different sites is studied. By fitting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spatial coherence functio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ground motions, a practical model of spatial coherence function of ground motion for soft soil site, general site and bedrock site is established. Parametr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also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herence of any two points in the space of ground motion field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tance and frequency, and the attenuation of soft soil site is the fastest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sites: soft soil site, general site and bedrock site. In general site, the attenuation of bedrock site is the slowest; the bedrock site still has larger coherence function value at the distance from 20km; the coherence of horizontal component of ground mo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vertical component.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K17B04) 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 中国地震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分类号】:P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阿布都瓦里斯;俞瑞芳;俞言祥;;基于汶川地震加速度记录的地震动相干函数变化特性[J];振动与冲击;2013年16期
2 ;Vertical coherency function model of spatial ground motion[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1年03期
3 丁海平;宋贞霞;;震源参数对地震动相干函数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10年07期
4 郑飞;叶继红;;空间地震动场的相干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年06期
5 王君杰;陈虎;;面向设计应用的地震动空间相干函数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1期
6 丁海平,刘启方,金星,袁一凡;A coherency function model of ground motion at base rock corresponding to strike-slip fault[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4年01期
7 屈铁军,王君杰,王前信;空间变化的地震动功率谱的实用模型[J];地震学报;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边;张敏;;大跨超长类结构多点激励输入地震动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7年08期
2 于彦彦;丁海平;刘启方;;透射边界与谱元法的结合及对波动模拟精度的改进[J];振动与冲击;2017年02期
3 赵雷;刘宁国;;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多维多点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7年01期
4 陈清军;杨永胜;王沿朝;;基于强震台阵记录的地震动空间相干函数实用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16年S1期
5 程昀;韩晶晶;昌晓旭;何聪;袁伟;;基于相关多点人工合成方法的地震动时程拟合[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6 范晨阳;郑史雄;陈航;张金;;行波及相干效应对超千米跨度斜拉桥多维多点随机地震响应的影响[J];铁道标准设计;2016年08期
7 王立宪;刘屺阳;狄生奎;项长生;;非一致激励下钢管混凝土拱桥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8 Laib A;Laouami N;Slimani A;;Modeling of soil heterogeneity and its effects on seismic response of multi-support structure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5年03期
9 雷虎军;;空间相关的多点多维地震动合成方法[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10 赵博;石永久;江洋;王元清;陈志华;;一种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合成的实用模拟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5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云;谢礼立;;自贡市西山公园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7期
2 郑飞;叶继红;;空间地震动场的相干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年06期
3 刘启方;金星;丁海平;;复杂场地条件下震源参数对断层附近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4 陈原;李杰;;一致激励条件下非线性工程场地地震动相干函数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5 丁海平;刘启方;金星;;长周期地震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5期
6 贺秋梅;闫维明;董娣;徐国栋;高丽霞;;震源机制和场地条件对近场强震地面运动特性的影响[J];地震研究;2006年03期
7 刘启方;袁一凡;金星;丁海平;;近断层地震动的基本特征[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1期
8 刘先明,叶继红,李爱群;竖向地震动场的空间相干函数模型[J];工程力学;2004年02期
9 丁海平,刘启方,黄勇,金星;三维地震动场数值模拟并行计算系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10 丁海平,刘启方,金星,袁一凡;基岩地震动的一个相干函数模型——走滑断层情形[J];地震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伯艳,陈厚群,胡晓,朱栗武;合成人造地震动的非线性解法[J];水利水电技术;2000年07期
2 范留明,黄润秋;一次冲击地震动的特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3 金星,陈超,张明宇,王绍博,丁海平;双侧破裂模型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影响的定量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4 王国新,陶夏新;地震动衰减关系拟合的新两步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5 谢异同,张同亿,吴敏哲;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小波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2期
6 金星,陈超,张明宇,王绍博,丁海平;双侧破裂模型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影响的远场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1期
7 夏友柏,王年桥,鄢常舒;多点地震动时程人工合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8 谢礼立,翟长海;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J];地震学报;2003年03期
9 戴君武,张敏政,郭迅,齐霄斋;地震动的3D瞬态特征与结构破坏的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P.G.Somerville;R.W.Graves;刘素英;;强地震动的表征[J];世界地震译丛;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美巧;俞瑞芳;俞言祥;;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动时—频特性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白泉;朱浮声;赵东阳;孙乐娟;康玉梅;;地震动的时频特性对结构弹性响应的影响[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令心;张继文;;近远场地震动及其地震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4 江帆;董银峰;李英民;郭俊锋;;时程分析中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适用性及影响规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孙进忠;彭一民;赵鸿儒;;超声模拟在地震动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6 胡聿贤;张敏政;;地震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综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7 袁一凡;;近场地震动的模拟[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8 张天中;马云生;舒曦;;关于地震动衰减关系、不确定性和设防标准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9 陈培善;李保昆;白彤霞;;中国强地震动速度衰减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10 窦玉斌;林永星;;地震动时程模拟的工程方法研究现状与预测[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袁芳;北京交大发挥学科优势支持灾后重建[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志旺;近场脉冲型地震动的量化识别及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陈辉国;完全非平稳多点地震动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黄景琦;岩体隧道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4 施炜;RC框架结构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左占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齐;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区域性差异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6年
7 孙晓丹;强地震动场估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王伟;地震动的山体地形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9 王德才;基于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及能量谱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张冬丽;基于数值格林函数方法的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志旺;建筑结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胡均升;非线性场地放大效应及其在地震动衰减关系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宇航;近断层区域划分及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陈勇;集集地震余震地震动衰减关系及其不确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谭力川;川滇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中震源谱与衰减参数反演的改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谢丰蔚;地震动记录选择和调幅方法的研究及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颜昆明;具有双平稳段强震动的工程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李尔超;强度包络函数参数不确定性对土层地震反应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9 邬迪;考虑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核电厂抗震设计谱[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10 王倩;水平地震动持时的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1892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9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