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沉积物滑塌变形物理模拟及变形机理分析
本文选题:软沉积物滑塌变形 + 重力驱动 ; 参考:《古地理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软沉积物滑塌变形是一种地质现象,对于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地学界的重视。但大多数的研究是基于野外现象的定性观察描述,对其形成过程和成因机制的定量探究较少。笔者建立了一套斜坡背景下重力驱动的软沉积物滑塌变形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并设计了完整的实验程序,利用具有不同黏滞系数的材料模拟地层,通过多次实验改变沉积箱坡度模拟不同的地层倾角,总结了软沉积物滑塌变形的演化模式:滑塌开始,模拟地层逐渐隆起;随着地形坡度变大,滑塌褶皱依次发展成圆弧褶皱、紧密等斜褶皱,断裂产生后形成类似无根等斜褶皱和鞘褶皱的变形构造,直到地层趋于平稳。分析了软沉积物滑塌变形的机理:软沉积物受到自身沿斜坡重力的驱动,发生滑塌,层与层之间的剪切效应导致软沉积物发生变形。
[Abstract]:The collapse deformation of soft sediment is a kind of geological phenomen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history and the guidance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by the geosciences. However, most of the studies are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field phenomena. In this paper, a set of gravity driven physical simulation device of soft sediment sloughing deform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lope is established, and a complete experimental program is designed to simulate the formation with different viscous coefficient materials. By changing the slope of sedimentary box to simulate different dip angles, the evolution model of slide deformation of soft sediment is summarized: the landslide begins, the simulated strata gradually uplift, and the slide fold develops into circular arc fold with the increase of topographic slope.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the faults, the deformed structures are similar to the rootless isoclinal folds and sheath folds, until the strata become stable. The mechanism of collapse deformation of soft sediment is analyzed: soft sediment is driven by its own gravity along the slope and collapses occur, and the shear effect between layers leads to deformation of soft sediment.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02098)资助~~
【分类号】:P618.13;P5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巨银娟;张小莉;;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滑塌变形特征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金华;邓秀芹;楚美娟;张海峰;李士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水岩相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13年05期
2 屈红军;马强;高胜利;梅志超;苗建宇;;物源与沉积相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砂体展布的控制[J];沉积学报;2011年05期
3 贺静;冯胜斌;黄静;袁效奇;韩鹏;李廷艳;;物源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长6砂岩孔隙发育的控制作用[J];沉积学报;2011年01期
4 丁晓琪;张哨楠;葛鹏莉;易超;;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储层成岩体系研究[J];沉积学报;2011年01期
5 付锁堂;邓秀芹;庞锦莲;;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J];沉积学报;2010年06期
6 窦伟坦;刘新社;罗静兰;杜金良;王涛;;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坡折带、斜坡类型与油藏的关系[J];沉积学报;2010年06期
7 田景春;隆昊;苏楠;王卫红;张锦泉;;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3厚层块状砂岩成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傅强;李益;;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期湖盆坡折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10年02期
9 邹才能;赵政璋;杨华;付金华;朱如凯;袁选俊;王岚;;陆相湖盆深水砂质碎屑流成因机制与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沉积学报;2009年06期
10 李文厚;庞军刚;曹红霞;肖丽;王若谷;;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演化[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 Van Wellen ,温国义;海滩沿岸粗砾沉积物搬运公式的评述[J];海洋地质动态;2002年07期
2 苗育田;东海特定点近底层沉积物运移和水动力特征分析[J];海洋通报;1984年05期
3 郭文翠;应用数值模拟预测英吉利海峡沉积物的搬运[J];世界地质;1994年04期
4 贾玉连,柯贤坤,许叶华,王艳;渤海湾曹妃甸沙坝-泻湖海岸沉积物搬运趋势[J];海洋科学;1999年03期
5 汪亚平,高抒,贾建军;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分布特征和运移趋势[J];地理学报;2000年04期
6 蒋东辉,高抒,程鹏;渤海海峡沉积物输运的数值模拟[J];海洋与湖沼;2002年05期
7 蒋东辉,高抒;海洋环境沉积物输运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8 许志峰,王明亮;福建沿岸晚第四纪地层的混合现象[J];台湾海峡;1992年03期
9 兰朝利,李继亮,郭永贵;冲积沉积物搬运和底形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2期
10 李栓科;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的沉积[J];地理研究;199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鹏豹;城乡梯度带上河流沉积物钙富集特征及其对磷行为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6年
2 蒋东辉;渤海海峡沉积物输运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3 邓兵;中国东部海区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物、有机碳埋藏通量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蓬;渤黄海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及其与生态环境的耦合解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5 潘国富;南海北部海底浅部沉积物声学特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3年
6 陈志华;北冰洋西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金秉福;末次冰期东海南部沉积物特征和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时连强;黄河三角洲飞雁滩沉积特性与沉积物抗冲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玉洁;太湖典型湿地恢复区植物群落及沉积物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张军强;黄海西部近岸陆架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演化与物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鹏;龙口湾海区沉积环境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2 殷铎;喀拉库里近代沉积物组成特征及粉尘贡献[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6年
3 窦维伟;黄、东海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组成及铝、钛的形态分布[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刘治帅;厦门海域沉积物特征、输运趋势及其环境意义[D];南京大学;2012年
5 张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0年
6 江辉煌;渤海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高峰;黄、东海泥质区沉积物部分金属元素赋存形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刘珊珊;青岛近海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年
9 王张峤;三峡封坝前长江中下游河床沉积物分布及河床稳定性模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齐君;胶州湾现代沉积速率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累积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本文编号:1903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0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