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储集体发育模式
本文选题:储集体 + 太古界 ; 参考:《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为了建立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储集体发育模式,综合运用岩心、测井、试油及露头资料对太古界储集体微观储集空间及宏观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认为太古界潜山发育了风化壳和内幕两套储集体,两类储集体形成的主控因素及发育特征有差异。结果表明:风化壳储集体主要受控于断裂改造程度、岩石矿物组成与风化体保存程度等三大因素,潜山顶面岩石矿物组成的差异影响风化壳储集体的平面分布,断裂改造则影响了风化壳储集体的纵向规模,而风化体保存程度控制了风化壳储集体的最终储集性能。内幕储集体主要受控于构造改造程度、岩石矿物组成、潜山岩石结构等三大因素,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岩石矿物组成差异较小,构造改造程度为控制内幕储集体发育程度的最关键性因素,潜山岩石结构为重要的调节性因素。
[Abstract]: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Archean buried hill reservoir in Jiyang depression, the microcosmic reservoir space and macroscopic distribution of Archaean reservoir were studied by using core, well logging, oil test and outcrop data.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re are two sets of reservoirs developed in Archaean buried hill, namely weathered crust and insider reservoir, and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types of reservoirs are differ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athering crust reservoi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ree major factors, such as the degree of fault transformation, the composition of rock minerals and the degree of preservation of weathering body, and the difference of rock mineral composition on the top of buried hill affects the plane distribution of weathered crust reservoir. The fracture transformation affects the vertical scale of weathered crust reservoir, and the degree of weathering body preservation controls the ultimate reservoir performance of weathered crust reservoir. The inside reservoi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ree major factors, such as the degree of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rock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buried hill rock structure, and the difference of rock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of Archaean buried hill in Jiyang depression is small. The degree of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ner reservoir and the rock structure of buried hill is an important adjusting factor.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管理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6)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科技攻关项目(YKB1214)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凯;袁向春;康志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组合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29期
2 赖生华;;楚雄盆地上三叠统储集体成因类型及几何模式[J];云南地质;2007年03期
3 赖生华,孙来喜,赵霞飞;楚雄盆地北部上三叠统储集体构型及空间分布[J];沉积学报;2005年02期
4 尹凤岭,刘纪常,李贵学,郭东晓;储集体是致密碎屑岩气的重要储集型式[J];石油实验地质;1993年01期
5 康建威;林小兵;田景春;张翔;;黔南-桂中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储集体特征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0年03期
6 朱筱敏,信荃麟,张晋仁;断陷湖盆滩坝储集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J];沉积学报;1994年02期
7 彭苏萍,肖乾华,李宏伟,高险峰;辽河断陷东部凹陷中段沙河街组砂岩储集体预测[J];地球学报;2003年05期
8 刘学利;鲁新便;;塔河油田缝洞储集体储集空间计算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10年06期
9 杨栓荣;潘文庆;韩剑发;史鸿祥;祁新中;程光华;;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控油机理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1期
10 付金华;白海峰;孙六一;马占荣;;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类型及特征[J];石油学报;2012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成;吴涛;张军华;;溶洞储集体大小定量描述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九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叶勇;;溶洞储集体的模拟检测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盆山作用与山前盆地油气有效储集体分布规律研究[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4 罗平;刘柳红;汪满福;杨式升;马龙;魏军;耿兴岩;;酒西盆地青西坳陷下沟组致密细粒储层的形成与特征[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江其勤 马玉春;塔里木白云岩储集体预测项目初获成果[N];中国石化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牛永斌;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陈鑫;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井下和露头对比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高潮;低渗储集体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油藏分布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方园;塔中卡1区块奥陶系岩溶储集体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婧如;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类型及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刘俊杰;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含水特征与储集体配置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陈妍;塔河4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储集体特征研究及油藏三维地质建模[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5 竹合林;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下丘里塔格组储集体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谢世文;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鹰山组层序地层及储集体地质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胜;轮古15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8 叶宁;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良里格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储集体地质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康建威;黔南—桂中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及其格架中的储集体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10 范兟瑶;构造作用对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发育和分布的影响[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21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2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