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我国青年学者李元首次发现俯冲带中的C-H-O不混溶相

发布时间:2018-05-22 14:11

  本文选题:俯冲带 + C-H-O ; 参考:《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6年05期


【摘要】:正了解由俯冲及火山活动引起的地球上长时间尺度的碳循环是理解地球结构、动力学和气候变化的关键。然而,俯冲带碳迁移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由板块熔融产生的流体可能溶解大量的碳,但是通常认为在俯冲带流体中C-H-O完全混溶相。为了限定在俯冲带中天然C-H-O流体混溶相关系,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所青年千人学者李元设计
[Abstract]:Understanding the long-time carbon cycle on Earth caused by subduction and volcanic activity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dynamics and climate change of the Earth.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carbon transport in subduction zone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The fluid produced by plate melting may dissolve a large amount of carbon, but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C-H-O is completely miscible in subduction zone fluids. In order to limit the miscible phase relationship of natural C-H-O fluids in the subduction zone, the Li Yuan design of the young thousand scholars at th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分类号】:P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政,邵喜彬;全球俯冲带形态特征研究[J];东北地震研究;2004年03期

2 闵慧;任建业;高金耀;左玉山;;南海北部古俯冲带的位置及其对南海扩张的控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年04期

3 臧绍先,吴忠良,宁杰远;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下俯冲带的应力状态及其深部形变[J];地球物理学报;1992年05期

4 宋茂双,谢鸿森,,徐有生;俯冲带热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5年04期

5 臧绍先,宁杰远;西太平洋俯冲带的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02期

6 邓鹤鸣;苏根利;李和平;代立东;孟宪武;;俯冲带中水流体的化学性质研究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6年02期

7 侯广顺;李英杰;;俯冲带环境物质运移的地球化学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8 周留煜;;大洋板块俯冲带角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2年01期

9 姜辉;邓志辉;高祥林;陈梅花;杨竹转;;日本俯冲带地震发生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7期

10 Evgenii Sharkov;Valentin Eroshenko;孟庆丽;;俯冲带岩浆生成的热力学和物理特征[J];世界地质;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斯奇;石耀霖;;喜马拉雅俯冲带温度场二维有限差分法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宁杰远;臧绍先;;汤加和日本海俯冲带深部形变和应力场特征的数值模拟[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臧绍先;宁杰远;景志成;;西太平洋俯冲带流变结构的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克亮;魏东平;;基于速度边界层的俯冲带运动学热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刘建华;刘福田;胥颐;刘劲松;;西北太平洋俯冲带的形貌特征及动力学状态探讨[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石耀霖;葛社民;;巴巴多斯俯冲带增生复合体的热演化[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臧绍先;宁杰远;徐飞;;俯冲带深部运动状态及应力场的数值模拟[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陶仁彪;张立飞;;低温俯冲带还原性含碳流体中的无机碳氢化合物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9 王曙光;宁杰远;;地幔橄榄石非均匀成核率方程的修正及其对俯冲带流变结构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宁杰远;臧绍先;;日本海俯冲带的热结构及热源的影响[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斌;马里亚纳俯冲带分段性及其成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姜辉;俯冲带断层粘滑运动机制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年

3 段永红;中国东北西太平洋俯冲带火山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4 尚继宏;马尼拉海沟中北段俯冲带特征对比及区域构造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5 刘鑫;西北太平洋俯冲带构造特征及其对弧前大地震成因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夏琼霞;大陆俯冲带变质脱水与部分熔融:南大别低温/超高压变质花岗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郝彦春;俯冲带地震动特性及衰减规律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2 毛伟;俯冲带热结构的动力学模型约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徐永江;俯冲带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的元素活动性[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22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22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5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