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增量损伤谱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3 09:56

  本文选题:主余震序列 + 增量损伤谱 ; 参考:《工程力学》2017年03期


【摘要】:为定量评估余震对主震损伤结构所造成的二次损伤,该文对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增量损伤谱进行了研究。挑选533条真实主余震序列作为输入,采用Park-Ang(1985)损伤指数定义地震损伤,通过计算结构在主震和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损伤差值,定量评价余震对结构所造成的增量损伤。研究结果表明:余震对主震损伤结构所造成的增量损伤的变异性较强。某些主余震序列会对结构造成非常显著的增量损伤,而某些主余震序列却不会对结构造成明显的增量损伤。相比于短周期结构,中长周期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增量损伤更大。若主震卓越周期高于余震卓越周期,则该主余震序列可视为不利主余震序列,对结构可能造成较大增量损伤。
[Abstract]: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secondary damage caused by aftershocks to the damaged structure of the main shock, the incremental damage spectrum of the main aftershock sequence type ground motion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533 real aftershock sequences are selected as input, and the damage index of Park-Angn 1985) is used to define earthquake damage. By calculating the dama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in shock and the main aftershock sequence, the incremental damage caused by aftershock is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of incremental damage caused by aftershocks on the damaged structure of the main shock is strong. Some major aftershock sequences will cause very significant incremental damage to the structure, but some major aftershock sequences will not cause obvious incremental damage to the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short period structure, the incremental damage of the medium and long period structur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main aftershock sequenc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hort period structure. If the dominant period of the main shock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ftershock, the sequence of the main aftershock can be regarded as the unfavorable sequence of the main aftershock, which may cause large incremental damage to th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162,5140815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2013BAJ08B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M551251) 黑龙江省博士后项目(LBH-Z14114)
【分类号】:P3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Y.Moreno;A.M.Correig;J.B.Gomez;A.F.Pacheco;邵辉成;;一种复杂的余震序列模型[J];世界地震译丛;2003年01期

2 张林;杨武年;冯茵;;汶川地震余震序列时空格局分析[J];测绘;2013年05期

3 王婷;马丽;李勇;黄建平;;改进的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J];中国地震;2006年03期

4 沙海军;刘冬英;;汶川8级地震余震序列的分形特征及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2008年11期

5 刘赛君;通海地震余震活动与发震机理——利用余震序列的一种尝试[J];地震研究;1983年02期

6 王碧泉,王春珍;余震序列的时空特征[J];地震学报;1983年04期

7 范增节,牛志仁;余震序列分维特征的初步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1990年04期

8 刘维贺,肖丽珠,姚同福;1990年10月20日景泰6.2级地震余震序列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1992年03期

9 吴培稚,刘文龙,陈宇卫;用不等间距统计法对唐山余震序列的研究[J];地震;1996年03期

10 秦嘉政,钱晓东;丽江地震余震序列分维的时间活动图象[J];中国地震;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学正;严锋;沈旭锋;刘文学;;封闭爆炸余震序列事件频度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周蕙兰;;对余震序列时间特征的初步解释[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陈翰林;赵翠萍;周连庆;陈章立;;芦山余震序列精定位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陈晨;胥颐;;芦山7.0级强震及其余震序列的重新定位[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郑钰;刘莎;姜旭东;徐志强;田宝峰;杨建思;;用双差定位法精确测定玉树地震及其余震序列[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6 房立华;吴建平;吕作勇;王未来;王长在;杨婷;蔡妍;;芦山地震余震序列精定位及其发震构造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陈晨;胥颐;;芦山M_s7.0级地震余震序列重新定位及构造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4年

8 谭毅培;陈继峰;曹井泉;邓莉;;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余震序列时域衰减特征分析[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论文集[C];2014年

9 王伟涛;王宝善;;汶川地震余震序列中重复地震的聚类识别[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林碧苍;张天中;吴忠良;;昆仑山口西M_w7.8地震余震序列的性质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邓安华;康定余震序列衰减正常[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文军;用余震序列的数字地震资料对卢龙地区活动构造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包丰;大陆地震快速准确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韵;震源机制和余震序列在地震应急烈度快速判定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5年

2 陶静;主余震序列作用下SDOF体系的增量损伤与抗倒塌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温卫平;基于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损伤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邬成栋;用近源数字化资料对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应力场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本文编号:1924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24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6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