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沈坝一带柳坑金矿段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规律
本文选题:南秦岭 + 花岗岩 ; 参考:《长安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以中国地质调查局“陕西石泉-旬阳金矿整装勘查区长沟一带重点工作区找矿预测研究”项目为依托,选取安康市汉滨区沈坝一带柳坑金矿段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区构造-蚀变岩相填图、矿脉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岩浆岩脉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等方法,分析了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岩浆岩脉与金成矿的关系,总结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提出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并圈定有利靶区。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进展和成果:(1)汉阴北部地区发育多期新生面理,主要可分为S1、S2、S3,其中属S2期面理最为发育,总体产状以北倾为主,不同地区倾角变化较大。研究区及周围发现的金矿床(点)与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柳坑矿段矿体产出严格受DSZ3(RF5)的控制,研究认为韧性剪切带内的扩容空间不仅有利于流体与围岩之间发生物质交换,也为金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空间与物理化学条件。(2)研究区内石英脉可分为三个期次,其中S2期石英脉包裹体显示中低温、低盐度特征,S3期石英脉包裹体显示中高温与相对较高的盐度特征,总体显示低密度流体特征,计算得出矿床应属浅层次成矿深度范围,金矿化与S2期石英脉关系密切。(3)矿石中黄铁矿分为浸染状与拔丝状两种类型,拔丝状黄铁矿含金性好,应为主成矿期黄铁矿,晶型以五角十二面体为主,反映成矿期黄铁矿的形成环境具有中低温、高硫逸度、冷却缓慢、物质供应充分等特点。黄铁矿总体显示S亏损Fe富集的特点,微量元素组合特征也反映中低温、流体成分复杂的形成环境。(4)研究区及周围区域内广泛发育酸性侵入岩脉,多顺S2面理方向产出,延伸长度与露头宽度各异。经鉴定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新鲜色浅灰-深灰色,细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组成有黑云母,长石(部分已风化),石英等。化学成分上属准铝质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与强不相容元素。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76±1.9Ma,代表了花岗岩结晶年龄,为燕山早期成岩。成岩类型显示为I型花岗岩,显示壳幔混源特征,综合认为此次岩浆作用与成矿时代基本吻合,岩浆岩脉与区内金矿的形成存在一定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5)通过对柳坑金矿段区域构造背景、矿床成矿特征以及金属硫化物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应属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床。(6)柳坑矿段的金矿体、矿化蚀变带多呈透镜状、细脉状分布,具向南西向侧伏发育的特征。研究认为3-7号勘探线的中部空间以及现有矿体的南部区域存在其他透镜状、细脉状矿体或矿化蚀变带。(7)金易富集部位可总结为:韧性剪切带叠加面理变化处、岩石中褶皱及微细裂隙发育部位、有利岩石组合及岩性转换界面、拔丝状金属硫化物发育地段、青灰色石英脉发育或石英脉密集发育地段,可作为区内找矿标志。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gmatic dike and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deposit , the geological geochemistry of the quartz vein fluid inclusions and the isotopic dating test . ( 4 ) In the area and surrounding area , it is widely used to develop acidic intrusive rocks .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at it is biotite , feldspar ( partially weathered ) , quartz , etc . The main minerals are biotite , feldspar ( partially weathered ) , quartz , etc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osit should be ductile shear zone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 .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绍伟 ,戴自希;卡林金矿带深部找矿大有潜力——美国卡林矿带深部发现高品位、大吨位的金矿[J];四川地质学报;1988年01期
2 刘连登,陈国华,吴国学,颜秉蓬,郑树新,李斌,陈志民,郑新烟;中国金矿地质研究与评述——为贺庆《黄金》创刊20周年而作[J];黄金;2000年01期
3 陈国华,刘连登,吴国学,杨峰,仇广乐,张辉煌;胶东脉型金矿定量统计模型[J];黄金地质;2001年04期
4 伊丕厚;宋明春;;加强深部找矿开辟胶东金矿第二找矿空间[J];山东国土资源;2008年01期
5 马华东;涂其军;张玉萍;;新疆天山金矿可持续发展建议[J];陕西地质;2008年01期
6 葛良胜;邓军;张文钊;雷时斌;卿敏;郭晓东;张艳春;;中国金矿床(Ⅱ):金矿地质勘查新突破[J];地质找矿论丛;2009年01期
7 邓江;鲁佳;黄庆;;微细浸染型金矿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1期
8 刘士钊;;找金方法的新进展和金矿研究的新动向[J];湖南冶金;1981年04期
9 范永香;关于我国金矿成因类型划分的几个问题[J];地质科技情报;1982年03期
10 孙培基;;赴加金矿考察纪行[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治华;;燕辽金矿带区域重、磁场特征[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侯明兰;丁昕;蒋少涌;;胶东蓬莱河西金矿床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毋瑞身;;我国金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1年
4 叶伯丹;朱家平;;广东清源-肇庆地区金矿带的金矿成矿时代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9)[C];1994年
5 刘秉光;;焦(家)-望(儿山)金矿田断裂与金矿[A];2002中国—南非黄金技术、设备引进暨项目融资经贸洽谈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黄诚;张德会;;浅析热液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何方;曾高福;刘峰;;澳大利亚阿兰达域金矿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方向分析[A];依托国家资源战略、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做大做强域内企业、共谋中西部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2013(桂林)第六届中西部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刘建中;刘全军;游彬;李柱云;雷德堂;舒家荣;胡基明;;贵州省兴仁县太平洞金矿金的赋存状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晓春;谢巧勤;陆三明;任升莲;陈天虎;;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带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皮明建;;光山县薄道岭—凉亭一带金矿成因探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谭向杰;中国金矿相对比较“年轻”[N];中国黄金报;2014年
2 宋维国;非法金矿的湮灭[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鹏;中国第一金矿开发陷僵局[N];经济参考报;2006年
4 金宣;我国去年新增金矿储量逾650吨[N];中国黄金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马忠良;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董福鸿;青山作证[N];甘肃经济日报;2011年
7 ;一方企业造福一方[N];民主协商报;2012年
8 记者 邓其锋 通讯员 吕伟民;遂昌金矿10余万元奖金重奖科研能手[N];丽水日报;2009年
9 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305项目办公室供稿;天格尔金矿成矿带[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10 徐虞利;去年国内新增金矿储量逾650吨[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美娟;河北省崇礼县东坪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陈耀煌;云南省元阳县大坪金矿成矿条件与金富集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卫晓锋;新疆乔夏哈拉—阿克塔斯一带金矿成因及找矿方向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4 翟德高;黑龙江省三道湾子碲化物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李亮;吉林省夹皮沟—海沟金成矿带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深部成矿潜力评价[D];吉林大学;2016年
6 孟银生;胶东招平金矿带厚覆盖区深部矿床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模型与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7 张W歐,
本文编号:1928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28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