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河流下切行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
本文选题:末次冰期 + 河流阶地 ; 参考:《现代地质》2017年02期
【摘要】:末次冰期是距离人类最近的一次冰期,气候异常寒冷且存在高频高幅波动,河流系统如何响应冰期气候的变化值得关注与研究。基于河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传统的经典地貌理论认为河流下切在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流的下切行为发生在间冰期或者冰期向间冰期的过渡阶段,堆积行为发生于冰期,然而近年来最新的河流地貌研究成果表明,末次冰期河流下切较为普遍。首先对河流阶地形成的传统模式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单纯的构造驱动模式存在不合理性,气候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单一的气候变化无法驱动多级且高差较大阶地的形成,地壳抬升往往是必要因素;气候变化是引发河流堆积-下切行为转换形成河流阶地的关键因素。其次通过前人的研究案例总结出末次冰期河流下切行为响应气候变化的三种模式:(1)气候的高度不稳定性引发大规模的洪水事件驱动河流快速下切;(2)快速隆升区气候高频波动叠加构造抬升驱动河流下切;(3)沿海平原地区海平面大幅度下降驱动河流下切。这三种模式对于理解末次冰期河流系统对短尺度高频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对河流阶地成因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last glacial age is the closest ice age to human being. The climate is extremely cold and there are high frequency and high amplitude fluctuations. How the river system responds to the climate change of the glacial period deserves attention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e sensitive response of river system to climate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lassical geomorphological theory holds that river undercutt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river terraces. The undercutting behavior of rivers occurs in the interglacial or the transition from interglacial to interglacial, and the accumulation occurs in glacial period. However,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river landforms in recent years show that the last glacial river undercutting is more common. Firstly,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river terrace formation i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imple tectonic driving model is irrational, and climate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formation of multi-level and high-difference terraces, a single climate change can not drive the formation of multi-level and high-difference terraces. Crustal uplift is often a necessary factor, and climate change is a key factor in the formation of river terraces. Secondly, through previous research cases, three models of river down-cutting behavior in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were summarized. (1) the high instability of climate caused large-scale flood events to drive the rapid down-cutting of rivers. 2) the rapid uplift of gas in the region. The high frequency fluctuating superimposed tectonic uplift drives the river to cut down. (3) the sea level in the coastal plain area drops sharply and drives the river to cut down. These three model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response of the last glacial fluvial system to short-scale high-frequency climate change and in judging the origin of river terraces.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基金】:内蒙古国土资源厅2014年地质遗迹保护专题“内蒙古巴彦淖尔狼山晚更新世(Qp3)以来构造运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BSZFCG2015-HW-00403)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金沙江流域河谷区第四纪地质环境调查”(12120114001501)
【分类号】:P5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东兴,吴桑云,郁彰;末次冰期以来黄河变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3年02期
2 李从先,张桂甲;末次冰期时存在入海的长江吗?[J];地理学报;1995年05期
3 刘锡清;末次冰期陆架古环境新说——《陆架沙漠化》一书评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7年02期
4 叶玮,董光荣,袁玉江,马英杰;新疆伊犁地区末次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J];科学通报;2000年06期
5 胡思辉,袁胜元;黄土高原西缘地区末次冰期气候不稳定事件[J];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王运生;黄润秋;段海澎;韦猛;;中国西部末次冰期一次强烈的侵蚀事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郑妍;郑洪波;王可;;末次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反映的海平面变化[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8 李保生,董光荣,祝一志,李森,任秀生,靳鹤龄,金炯,高尚玉;末次冰期以来塔里木盆地沙漠、黄土的沉积环境与演化[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3年06期
9 黄镇国,,张伟强,蔡福祥,徐起浩;华南末次冰期盛期最低海面问题[J];地理学报;1995年05期
10 夏东兴,刘振夏,吴桑云,崔金瑞;末次冰期黄河解体事件初探[J];海洋与湖沼;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党皓文;翦知nc;成鑫荣;BASSINOT Franck;;西菲律宾海末次冰期以来的浊流沉积及其古环境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江;汪卫国;毛建利;;福建北部沿海层序地层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全球海平面变化[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徐建;KUHNT Wolfgang;HOLBOURN Ann;ANDERSEN Nils;;末次冰期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地区表层海水温度和氧同位素变化及其古气候学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徐生;杨达源;房迎山;;末次冰期鄱阳湖风成沙丘及其风尘衍生堆积序列[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李彦彦;王建;周晓华;白世彪;曹光杰;;流速断面法在长江古流量估算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刘强;顾兆炎;刘嘉麒;吕厚远;储国强;;湛江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植被演化与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响应关系[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7 党心悦;杨欢;谢树成;;末次冰期以来渭南黄土类脂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平中;Kathleen R.Johnson;陈发虎;B.Lynn Ingram;Hai Cheng;庞福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石笋记录的末次冰期亚洲季风变化[A];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何潇;李清;李廷勇;王建力;王昕亚;林玉石;张美良;;重庆地区末次冰期短尺度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石笋记录[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 曹兵武;马年说马:怀念马[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葛倩;晚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古环境和古气候记录[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管清玉;末次冰期旋回气候高度不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钟艳霞;末次冰期以来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环境变化的黄土有机地球化学记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陈安东;云南大理点苍山末次冰期冰川地貌与冰碛物特征及其发育时代[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侯红明;末次冰期以来南沙海区古环境演变研究[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建武;青海天峻木里冻土区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徐传奇;赣北地区末次冰期粉尘沉积记录的古气候演化信息[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于涛;末次冰期北京西山黄土中高分辨率的植被演化过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维明;川西高原黄土记录的末次冰期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08年
5 高志远;四川螺髻山末次冰期与环境演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许善洋;靖远黄土记录的末次冰期旋回气候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于英鹏;沙漠边缘末次冰期旋回黄土记录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兰州大学;2011年
8 贾玉芳;末次冰期以来鄱阳湖沙山沉积及其环境意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类延斌;江河源区希门错岩芯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张贤芳;苏北里下河地区末次冰期中晚期气候与环境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44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4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