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9储层差异化成岩与烃类充注过程研究
本文选题:差异化成岩作用 + 烃类充注 ; 参考:《地质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储层非均质性极大地影响储层内流体的流动和分布,在油气运移成藏和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广受关注。储层内发生的差异化成岩作用是层内非均质性的重要成因,与烃类充注事件的相互关系也是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储层为例,研究储层内砂岩所表现出的差异化成岩作用及其影响下的流体活动过程。系统的显微观察发现,长9储层主要由机械压实致密型砂岩、钙质胶结致密型砂岩、含水砂岩和含油砂岩等四类岩石组成。利用显微岩相学、紫外荧光光谱、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盆地模拟等技术综合分析表明,机械压实致密型砂岩在早成岩期即在压实作用影响下强烈塑性变形致密化;钙质胶结致密型砂岩在早成岩期就发生强烈的碳酸盐胶结作用而致密化。这两类砂岩在成岩中后期基本不能为流体活动提供孔隙空间。含水砂岩和含油砂岩均经历了复杂的差异化成岩过程,含油砂岩内可以辨识出至少三期沥青,含水砂岩则未见沥青残留。以含油砂岩中沥青质所对应的烃类充注为标志,重建了长9储层的成岩序列,划分出三期流体流动过程,烃类充注与成岩作用交替进行。含水砂岩大致可划分出相似的成岩过程,但未发生烃类充注。
[Abstract]:Reservoir heterogeneity greatly affects the flow and distribution of fluid in the reservoir. The differential diagenesis occurring in the reservoir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the heterogeneity in the reservoir,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hydrocarbon filling and injection events is also the core of the study on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of tight sandstone. Taking Yanchang 9 reservoir of Upper Triassic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 of Ordos Basin as an example, the differential diagenesis of sandstone in the reservoir and the process of fluid activity under its influence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systematic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shows that Chang 9 reservoir is mainly composed of four types of rocks: mechanically compacted tight sandstone, calcareous cemented tight sandstone, water-bearing sandstone and oil-bearing sandstone.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icrolithology, ultraviolet fluorescence spectrum,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test of inclusions and basin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mechanical compacted tight sandstone is strongly densified by plastic deformation during early diagenesis, i.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mpaction. Calcareous cemented dense sandstone is densified by strong carbonate cementation during early diagenesis. These two types of sandstone can not provide pore space for fluid activit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diagenetic stage. Both water-bearing sandstone and oil-bearing sandstone have undergone complex differential diagenetic processes. At least three stages of bitumen can be identified in oil-bearing sandstone, but no bitumen residue is found in water-bearing sandstone. Based on hydrocarbon filling corresponding to asphaltene in oil-bearing sandstone, the diagenetic sequence of Chang 9 reservoir is reconstructed, and three stages of fluid flow process are divided. Hydrocarbon filling and diagenesis are alternately carried out. The water-bearing sandstone can be divided into similar diagenetic processes, but no hydrocarbon filling occur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8005-004,2016ZX0500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2151)联合资助成果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诸葛月英;王向公;杜宝会;胡涛;陈俊;刘萍;;华北大王庄复杂砂岩储层钙质校正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06年05期
2 夏国朝;;段六拨油田深层砂岩储层的预测[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高玉巧;刘立;;含片钠铝石砂岩的基本特征及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07年01期
4 肖军;王华;袁立川;姜华;陈少平;;深埋藏砂岩储层中异常孔隙的保存机制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5期
5 巴凯;杨德冰;唐直平;;灰关联分析在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年02期
6 刘先珊;张林;李栋梁;秦鹏伟;;射孔围压对储层出砂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7 张书平,何玉忠,金]/;江汉油区盐间非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和认识[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郭艳东;赵英杰;李治平;;大庆油田萨零组粉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1期
9 巴凯;杨德冰;唐直平;;灰关联分析在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吐哈油气;2011年02期
10 张卫东,葛洪魁,唐治平,宋丽莉;疏松砂岩储层粒度分形分布研究及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寿建峰;朱国华;;中国西部油气盆地构造侧向挤压对砂岩储层性质的控制作用[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王飞;潘保芝;;渗透性砂岩储层胶结指数m的确定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吴品成;李强;易刚;陈桂阳;王雪芹;杨亚涛;杨萍;江国旗;;随钻电阻率成像技术在致密薄砂岩储层中的运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北合作区为例[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寿建峰;张惠良;朱国华;;西部盆地山前地带构造与有利砂岩储层预测[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罗小平;沈忠民;陈义才;;含油气砂岩各相态烃在油气成藏史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王震亮;高潮;范昌育;;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超低渗砂岩储层的形成与油、水分布规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黄强;石元会;叶应贵;;江汉盆地盐间非砂岩储层的录井综合评价[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梁海龙;姜岩;秦月霜;;他拉哈地区薄互层砂岩储层横向预测技术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刘洛夫;赵建章;张水昌;方家虎;肖中尧;;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因类型及特征[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情报室;英国地质调查:开展学科交叉与合作项目[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继龙;塔北西部玉东地区古近系薄层砂岩储层地球物理特征与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夏显佰;准噶尔盆地马桥凸起白垩系、侏罗系砂岩成岩演化机制与成岩模式[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3 段林娣;高含泥薄层砂岩储层精细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曲希玉;CO_2流体—砂岩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在CO_2气储层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5 刘娜;砂岩对CO_2的矿物捕获能力[D];吉林大学;2011年
6 万友利;低渗透沥青砂岩储层致密化成因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7 朱春俊;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8 王瑞飞;低渗砂岩储层微观特征及物性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杨晓宁;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侏罗系砂岩成岩演化机制与天然气成藏效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智强;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邹涛;川西北中泥盆统油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胡海燕;白云凹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砂岩储层成岩演化—烃类充注过程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4 孙婧;典型薄层砂岩储层沉积相分析及多点地质统计建模[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5 蒋圣群;不同围压条件下砂岩渗透破坏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海燕;鸡西盆地城子河组、穆棱组露头砂岩与岩芯砂岩成岩作用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7 马洪涛;泥质粉砂岩对改善窄薄砂体油田开发作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8 王泫懿;丘陵油田三间房组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殷硕;基于毛管模型的泥质砂岩储层导电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田圆圆;海上油田疏松砂岩储层地应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本文编号:1948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4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