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南北地震带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0 13:34

  本文选题:地磁加卸载响应比 + 日变幅 ; 参考:《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4期


【摘要】:强震前孕震体环境由于应力变化引起介质电导率等电磁性质的改变,区域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曲线会出现相位和幅度变化,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是识别幅度异常的有效方法。计算了南北地震带及邻区18个显著地震事件前震中周边地磁台站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地震前后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在排除空间天气、台站周边观测环境、仪器及监测系统等因素的前提条件下,部分中强地震前,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出现异常,占比44.4%。(2)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阈值受纬度影响,同经度条件下,纬度越大、阈值越小;经过反复调试与对比,计算结果显示南北地震带北段响应比阈值为3.0、南段及西南地区为3.1。(3)一般情况下,异常出现后6个月内,发生中强以上地震,异常台站数量越多,对应的地震震级越大;中强地震震中位于阈值线附近可能性较大。
[Abstract]:The phase and amplitude of the daily variation curve of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will appear due to the change of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such as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medium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stress in the seismogenic body before the strong earthquake. The response ratio of geomagne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dentify the amplitude anomaly.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response ratio of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geomagnetic station around the epicenter before the earthquake event is calculated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geomagne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response ratio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magnetic loading / unloading response ratio is abnormal before some moderate strong earthquakes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excluding the space weather, the observation environment around the stations, the instrument and the monitoring system, etc. The threshold value of the geomagne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response ratio is affected by latitude. Under the same longitude condition, the greater the latitude, the smaller the threshold value; after repeated debugging and comparis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ponse ratio threshold of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is 3.0, and that of the southern segment and southwest region is 3.1.In general cases, within 6 months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the anomaly, the more moderate earthquakes occur, the more the number of anomalous stations is, and the larger the corresponding magnitude is;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epicenter of the moderate earthquake lies near the threshold line.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
【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161704);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专项工作任务(2016010411)
【分类号】:P315.7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洪吉 ,孙惠文;中国中部南北地震带的统计分区[J];地质科学;1973年02期

2 马宗晋;华北和南北地震带近期地震危险研究成果交流会在九江召开[J];中国地震;1985年02期

3 雍幼子;;中国南北地震带的划分及其意义[J];四川地震;1988年01期

4 雍幼予;;中国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的丛集性研究[J];四川地震;1990年04期

5 崔中元;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壳微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1986年02期

6 秦卫平;;南北地震带中段地震发生的统计特征[J];四川地震;1986年03期

7 程万正;南北地震带地震转移图像与趋势预测[J];地震;2005年01期

8 王双绪;张希;张四新;张晓亮;薛富平;;南北地震带区域形变异常特征与地震关系研究[J];地震;2006年01期

9 李海华;南北地震带北段地震活动的有序性和层次性[J];地球物理学报;1987年06期

10 徐纪人,,尾池和夫;南北地震带南段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J];地震学报;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治平;薛丁;程建武;雷芳;;中国8级地震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永华;潘佳铁;吴庆举;丁志峰;;南北地震带南段壳幔S波速度结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九专题论文集[C];2013年

3 郑建常;林梅;王鹏;王峰吉;;南北地震带对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影响的统计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非;梁恕信;师水月;张必敖;;南北地震带北段硅热流值[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5 闵祥仪;周民都;张元生;;南北地震带北段S波速度结构及介质泊松比二维分布[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6 葛粲;郑勇;谢祖军;杨英杰;熊熊;;南北地震带岩石圈三维S波波速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闵祥仪;盛国英;;南北地震带北段现代构造应力场及其地震活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张希;王双绪;王文萍;张晓亮;薛富平;张四新;;南北地震带近期地壳运动与构造变形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会平;张培震;袁道阳;郑文俊;郑德文;;南北地震带中段地貌发育差异性及其与西秦岭构造带关系初探[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10 雍幼予;;中国南北地震带的分段性[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杨君;未来两年地震可能减少[N];光明日报;2013年

2 马宗晋;东亚巨灾为何频频发生?[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马宗晋;东亚巨灾为何频频发生?[N];大众科技报;2011年

4 林治波 曹树林 银燕 隋欣 高翔 苗亮军 王生元;震中直击[N];人民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小明;南北地震带壳幔结构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时成相;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严珊;利用噪声成像方法研究南北地震带北段强震前后的波速变化[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6年

3 罗文行;南北地震带南段震源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壳物性结构的关系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4 李成帅;南北地震带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本文编号:1955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55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6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