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应变软化变形特性及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本文选题:岩石 + 三轴压缩 ; 参考:《岩土力学》2017年10期
【摘要】:对滇藏铁路三江段的花岗岩进行了单轴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岩石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及其损伤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该岩石压缩变形过程中,内部裂隙的演化经历了无起裂、起裂并稳定扩展、加速扩展、扩展变缓以及扩展停止5个阶段,且围压对岩石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有损微元生成的损伤演化模型,建立了三轴压缩条件下岩石应变软化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统一描述岩石峰前及峰后全部变形特性及其损伤演化规律,且损伤方程形式简单、参数物理意义明确。理论结果和试验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参数分析结果也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Abstract]:The uniaxial and conventional three axis compression tests of granite in Sanjiang section of the Yunnan Tibet railway are carried out.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amage evolution laws of rocks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 a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l fissure in the process of compress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rock has experienced no crack, cracking and expanding steadily, accelerating expansion and expanding and slowing down. And the expansion stop is 5 stages, and the confining pressure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On this basis, a damage evolution model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damage microelement is proposed, and a constitutive model of strain softening damag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ree axis compression is established. Law, and the damage equation is simple in form, and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parameters is clear.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results of the parameter analysis also show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odel.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704298) 北京市共建专项资助项目(No.800448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o.2015QB01)~~
【分类号】:TU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石;;高温高压岩石变形实验的发展及其在构造地质学中的意义[J];世界地质;1990年04期
2 郑在胜;;岩石变形中的能量传递过程与岩石变形动力学分析[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0年05期
3 王方正;试论现代岩石学的学术思想[J];地学前缘;1994年Z1期
4 黄理兴;;岩石动力学研究成就与趋势[J];岩土力学;2011年10期
5 刘听成;矿山岩石机械性研究之现状及主要方法简介[J];北京矿业学院学报;1957年01期
6 金振民;高温高压岩石变形实验及其地球动力学的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1988年03期
7 余尚江;李玮;董云鹏;杨源祯;刘稳航;;岩石变形研究方法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03期
8 马金宝;张毅;马向前;;岩石(体)应力扩容试验及本构进展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9 贺智慧;;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J];山西焦煤科技;2012年07期
10 刘钧;根据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组分析岩石变形破坏的数值方法[J];地质科学;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增朝;赵阳升;段康廉;;非均质细胞元随机分布对岩石峰前变形特性的影响[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俊英;杜丽芳;王立民;段保谦;;某几种岩石实验室内变形过程的测定[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刊(第1号)[C];1985年
3 胡江春;祝彦知;何满潮;孙晓明;;深部岩石隐性裂纹的电化学检测机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高红梅;梁冰;兰永伟;;高温下岩石非达西渗流规律的探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王绳祖;;岩石的脆性—延性转变:力学行为、微观机制和宏观结构[A];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92年
6 黄理兴;;岩石动力学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7 周思孟;;关于岩石变形的基本偏微分方程[A];陈宗基论文选[C];1994年
8 肖建华;;岩石的多相本构方程及其物性参数与几何形态的演化[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潘一山;袁旭东;章梦涛;;岩石失稳破坏的应变梯度模型[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10 冯增朝;赵东;王江芳;;静水压力状态下岩石的应力分布特性[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勇成;地下水封油库岩石变形破坏机制及围岩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杨阳;低温作用下岩石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3 张志镇;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演化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4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5 胡柳青;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动态断裂过程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赵衡;岩石变形特性与变形全过程统计损伤模拟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刘巍;高温高压下几种岩石的弹性纵波速度及其动力学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8 朱杰兵;高应力下岩石卸荷及其流变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9 赖勇;岩石(体)宏细观复合损伤理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刘冬桥;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及变形破坏过程的混沌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厚坤;花岗岩试样岩爆弹射破坏过程的三维离散元模拟[D];广西大学;2015年
2 王义;基于FLAC3D岩石裂纹扩展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孙晓婷;铁磁质岩石挤压破坏过程磁感应强度异常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白林;岩石Biot系数试验分析及二氧化碳地质处置工程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5 崔晨光;冲击荷载下岩石非线性变形与损伤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6 戴笠;高应力条件下岩石变形全过程统计损伤模拟方法[D];湖南大学;2016年
7 叶金生;岩石统一弹脆性损伤模型及其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李冰峰;三维复杂颗粒状岩石建模方法及其破裂机理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9 贾sビ,
本文编号:1956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5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