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及其赋存状态

发布时间:2018-05-30 22:41

  本文选题:有机岩石学 + 显微组分 ; 参考:《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32井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开展了有机岩石学精细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反射光、透射光特征,烃源岩有机质赋存形式划分为有形态有机质、无形态有机质和次生有机质,有机显微组分划分为5组12组分,以腐泥组无结构藻类体和沥青质体为主,次生组含量普遍较高,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壳质组含量极少;依据有机质组分荧光性、含量、形态等特征,有机显微组分在岩石矿物中具有5种赋存状态,有机显微组分类型及含量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与所赋存的岩石岩性组分、结构、构造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腐泥组无结构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等富氢有机组分与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呈正相关关系,为该区主要的生烃有机组分。
[Abstract]:By means of core observation, 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geochemical parameter analysis, the source rocks of the Permian Lucaogou formation in Ji 32 well in Jimusar depression, Junggar Basin, were studied in detail by organic petr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of the source rock can be divided into organic matter of form, organic matter without form and secondary organic matter, and organic macerals can be divided into 5 groups and 12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flected light and transmitted light. The unstructured algal bodies and asphaltenes of the saprophyte group are the main ones, the secondary group is generally high, the vitrinite and inertinite are low, and the crustaceous group has very little. According to the fluorescence, content and morphology of the organic matter, and so on, Organic macerals have five occurrence states in rock minerals, and the types and contents of organic macerals have obvious heterogeneity, which have obvious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isting lithologic components, structures and structures. The hydrocarbon-rich organic components, such as unstructured algae and amorphous bodi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and are the main hydrocarbon generating organic components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化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
【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2014CB23900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ZR2014DQ016)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延春;陈世加;路俊刚;石正灏;杨国平;陆林超;;扎哈泉凹陷烃源岩特征及演化史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年04期

2 董义龙,刘勇;南泥湾地区烃源岩可溶组分地球化学特征[J];西北地质科学;1998年02期

3 ;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烃源岩地球化学”专题交流论文题目及作者[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年01期

4 焦翠华;王清辉;徐怀民;赵磊;易震;李林;吴坚;;准东地区北部二叠系致密油藏烃源岩测井评价[J];新疆石油地质;2013年05期

5 袁文贤,李天明,陈红,刘增仁;齐姆根——桑株河地区烃源岩特征[J];新疆地质;2002年S1期

6 陈立军;师愉航;冷丹凤;何文忠;段玉良;;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7 袁波,朱建伟,刘招君;松辽盆地布海—合隆地区天然气烃源岩特征及资源量计算[J];世界地质;2003年04期

8 郭小文;何生;;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恩平组烃源岩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1期

9 王明艳;郭建华;旷理雄;朱锐;;湘中坳陷涟源凹陷烃源岩油气地球化学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5期

10 曹高社,宋明水,刘德良,周松兴,李学田;合肥盆地寒武系底部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汪建国;陈代钊;王清晨;严德天;王卓卓;;中扬子地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转折期台—盆演化及烃源岩形成机理[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2 伍新和;夏响华;汪锐;周惠;;伦坡拉盆地烃源岩特征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3 李荣西;朱瑞静;刘海青;张艳妮;朱德明;;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古生代烃源岩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4 张青;何希鹏;;六盘山盆地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油源对比[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刘得光;;准噶尔盆地烃源岩特征和油气成藏规律[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廖玲玲;基于全岩的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留—排烃的实验模拟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2 王俊涛;大兴安岭中南部石炭-二叠纪地层、岩相古地理与烃源岩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3 牛嘉玉;渤海湾盆地深部层系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4 李红;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油气地质条件综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景跃;查干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及有机质富集机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2 徐晨光;烃源岩油气藏评价模拟系统设计与软件初步[D];西北大学;2001年

3 厚刚福;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昌30井区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源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何方;白音查干凹陷油气成藏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郑卉;靖边油田南部延9油藏石油富集规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57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57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4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