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储层特征与资源潜力研究
本文选题:页岩气 + 储层 ; 参考:《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下古生界筇竹寺组与龙马溪组是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产能层系,具有横向展布范围广、纵向厚度大、连续性好、有机碳含量及热演化程度高、孔隙发育、脆性好等特征,资源潜力巨大。论文以滇东北昭通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整理、野外地质调查、实验测试分析等手段,从地质背景、沉积环境、源岩-储层特征、赋存特征与保存条件四个方面,对页岩气储层特征、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并预测有利区,得出如下成果与认识:(1)筇竹寺组系深水陆棚相沉积,平均厚度在200m-400m范围内,埋深在3000~4500m左右。龙马溪组系浅水陆棚相沉积,平均厚度为l00m,最大可达350m。北部的绥江县、东部的威信县地区埋深皆大于3000m,而中部盐津县及大关县龙马溪组埋深在2000m以内。(2)两套页岩热演化程度高,二者均处于过成熟阶段。(3)筇竹寺组脆性矿物含量大于龙马溪组,龙马溪组粘土矿物含量大于筇竹寺组,龙马溪组碳酸盐矿物含量大于筇竹寺组。(4)下古生界页岩发育丰富孔裂隙,主要孔隙类型为粒内孔、晶间孔、粒间孔和有机质孔等类型。压汞实验表明过渡孔及微孔是组成筇竹寺组与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的主要部分。(5)两套页岩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深埋作用,已进入成岩作用后期,其粘土矿物主要为伊/蒙混层及伊利石,且含有经系列矿物转化后的绿泥石,矿物转化形成的孔隙大量发育,岩石中也有裂缝发育,可以为页岩气赋存提供有效空间。(6)滇东北页岩气有利区资源量为6188.9×108m3;滇东北页岩气远景区资源量为4736.74×108m3;滇东北页岩气预测区资源量为14800.15×108m3。论文字数约5.3万,图件69幅,表格27张。
[Abstract]:The Lower Paleozoic Qiongzhusi formation and Longmaxi formation are the main productivity strata for marine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China, with wid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large longitudinal thickness, good continuity, high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thermal evolution, and pore development. Brittleness is good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resources. This paper takes the Lower Paleozoic marine shale in Zhaotong area, northeastern Yun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means of data collection, field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experimental test and analys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ource rock-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 potential of shale gas reservoir are analyzed in four aspects of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favorable areas are forecasted. The results and understandings are as follows: 1) Qiongzhusi formation Deep-water shelf facies deposits,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which is within the range of 200m-400m. The depth of burying is about 3000m ~ 4500m. The shallow water shelf facies of Longmaxi formation are deposited with an average thickness of 100 m and 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350 m. In Suijiang County in the north and Weixin County in the east, the buried depth is more than 3000m, while the buried depth of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Yanjin County and Daguan County is within 2000m. The brittle mineral content of Qiongzhusi form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Longmaxi formation, the clay mineral content of Longmaxi formation is higher than Qiongzhusi formation, and the carbonate mineral content of Longmaxi formation is higher than Qiongzhusi formation. The main pore types are intragranular pore, intergranular pore and organic pore. Mercury injec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transition pore and micropore are the main part of shale pore in Qiongzhusi formation and Longmaxi formation. The two sets of shale have experienced deep burial in geological history and have entered the late diagenesis stage. The clay mineral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Iraq / Mongolia layer and Illite, and contain chlorite after the series of minerals have been transformed. The pores formed by mineral transformation are abundant and the cracks are also developed in the rocks. It can provide effective space for the occurrence of shale gas.) the resources of the favorable area of shale gas in northeast Yunnan is 6188.9 脳 10 8 m 3, the resource amount of shale gas remote area in northeast Yunnan is 4736.74 脳 10 8 m 3, and the resource quantity of shale gas prediction area in northeast Yunnan is 14800.15 脳 10 8 m 3. The paper has about 53000 words, 69 pictures and 27 tables.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林晔;李政;朱日房;;页岩气的形成与开发[J];天然气工业;2009年01期
2 张利萍;潘仁芳;;页岩气的主要成藏要素与气储改造[J];中国石油勘探;2009年03期
3 李新景;吕宗刚;董大忠;程克明;;北美页岩气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4 聂海宽;唐玄;边瑞康;;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J];石油学报;2009年04期
5 张抗;谭云冬;;世界页岩气资源潜力和开采现状及中国页岩气发展前景[J];当代石油石化;2009年03期
6 刘洪林;王莉;王红岩;魏伟;孙爱;;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适用技术探讨[J];油气井测试;2009年04期
7 张金川;姜生玲;唐玄;张培先;唐颖;荆铁亚;;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J];天然气工业;2009年12期
8 杨镱婷;唐玄;王成玉;汪天凯;任珠琳;谢忱;;重庆地区页岩分布特点及页岩气前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王祥;刘玉华;张敏;胡素云;刘红俊;;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成藏影响因素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2期
10 陈尚斌;朱炎铭;王红岩;刘洪林;魏伟;罗跃;李伍;方俊华;;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石油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叶舒阳;;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吴西顺;;世界各国页岩气政策综述[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5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6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10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白晶 史丰蕾;决策层力推页岩气科技攻关[N];中国能源报;2011年
2 克利福德·克劳斯 汤姆·策勒(美) 王可 译;页岩气开发改变了这里[N];中国化工报;2011年
3 记者 杨晓宇;页岩气开发“十二五”决意提速[N];中国化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窦克林;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新支点:页岩气勘探开发[N];中国矿业报;2011年
5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宪;页岩气或将改变美能源结构[N];人民日报;2011年
6 史蒂凡·尼克拉 王晓苏 编译;德国能复制美“页岩气神话”吗[N];中国能源报;2011年
7 汪陵;页岩气领域的合作令人期待[N];中国工业报;2011年
8 范力 许新峰 顾家瑞;美国页岩气开发提速[N];中国石化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秀强;页岩气勘探开发 必须走“中国道路”[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滕艳 本报通讯员 李凤;你好,页岩气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为;页岩储层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金吉能;页岩气地球物理建模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3 张宏学;页岩储层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梁顺;长壁开采区内垂直页岩气井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赵群;蜀南及邻区海相页岩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目标优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郭晶晶;基于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李建青;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选区评价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李亚男;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及其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9 翟常博;川东南綦江—仁怀地区页岩气成,
本文编号:1970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70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