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微地震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8-06-04 20:21

  本文选题:科学可视化 + 地震数据 ; 参考:《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微地震通常是利用水力压裂或常规注水、注气等石油工程作业时引起地下应力场变化而产生,是分析油气储层分布走向的重要依据。微地震监测技术是通过对收集的微地震信号采用可视化技术进行压裂裂缝成像,对储层流体运动进行监测的技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可视化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工作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技术已经成为地质研究的前沿技术,也是目前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关键核心,因此,设计一套地震数据三维图像系统也极为迫切。将原始数据以图像这一可视方式直接显示则更加直观,并且可以依此揭示隐藏在数据内部的规律,为处理人员提供准确、可靠并且直观的处理依据。本文首先通过对石油勘探行业中最为普遍的地震数据格式——三维地震数据(SEGY格式)进行分析,正确地解析出SEGY格式数据的文件头和数据体,并能够正确的读取各个字段的数据,为地震数据三维图像系统绘图提供了基础。其次利用解析出来的三维地震数据,根据不同的读取策略读取数据,绘制数据体各个方向上剖面图,其中为保证图像的质量,在绘图过程中使用了双线性插值算法,再利用OpenGL纹理贴图技术,将图像映射到三维场景中,实现了地震数据三维数据场整体显示、各个方向的切片显示。最后,设计了三维图像系统的部分交互功能,包括三维场景的坐标系变换,旋转,缩放,色标标注,图像透明度设置等。
[Abstract]:Microearthquakes are usually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underground stress field in oil engineering such as hydraulic fracturing or conventional injection of water and gas injection etc. I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ike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is a technique to monitor the fluid movement of reservoir by using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to image fracture fracturing and collecting microseismic sign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the position of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especially the 3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of seismic data has become the frontier technology of geological research. It is also the key point of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 so it is very urgent to design a 3D seismic data image system. It is more intuitionistic to display the raw data directly in the visual way of image, and can reveal the rules hidden in the data according to this, and provide accurate, reliable and intuitionistic basis for the processing personnel. Firstly, by analyzing the most popular seismic data format in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dustry, the 3-D seismic data format, the paper correctly analyzes the file header and data body of the SEGY format data. And the data of each field can be read correctly, which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3D image system drawing of seismic data.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ading strategies, we read the data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and draw the section map in every direction of the data bod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image, the bilinear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is used in the process of drawing. Then using OpenGL texture mapping technology, the image is mapped to 3D scene, and the whole display of 3D data field of seismic data and slicing display in all directions are realized. Finally, some interactive functions of 3D image system are designed, including coordinate system transformation, rotation, scaling, color labeling, image transparency setting and so on.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海涛;;战场可视化关键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36期

2 周慧娟;贾利民;李红艳;秦勇;;检测数据全息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年01期

3 张静;张作香;;基于三维GIS技术的配电网可视化系统设计[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年01期

4 李定,周连第;计算流体力学的可视化系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3年03期

5 周振红,杨国录,周洞汝;基于组件的水力数值模拟可视化系统[J];水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6 杨斌;葛忻声;;Visual Basic在有限元软件数据处理可视化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9期

7 郝延锦,胡东宏,杨可明;矿山可视化技术关键问题探讨[J];东北测绘;2000年02期

8 周杨;徐青;康宁;张勇;;月面形貌的3维可视化算法[J];测绘学报;2009年06期

9 王军;邓开艳;;网络环境下海量数据存储与3维可视化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年03期

10 周炳喜;周坚华;王珂;;基于ArcGIS Flex API的电网企业信息可视化系统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彦忠;曹轶;李伟;;一个跟踪驾驭式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2 沈云秋;张寅生;赵韶平;;基于射频技术的战场维修资源可视化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陈卓;刘晓平;吴宜灿;;面向放射治疗领域的可视化系统通用接口标准的研究与应用[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曹轶;姚彦忠;李伟;;远程分布式跟踪驾驭可视化系统的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5 南明星;;水下三维空间声线管束轨迹可视化[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章卫忠;陶照耀;;反坦克导弹作战环境可视化的实现[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邓莉琼;吴玲达;谢毓湘;;基于时间信息的可视化表现方法研究[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8 耿子秋;;通防监测综合可视化系统[A];第六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文集[C];2005年

9 赵斌;;分布式仿真中通用态势可视化系统的开发研究[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10 王小强;邓文平;曹华阳;吴侃;朱培栋;;路由安全监测与态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广明;春兰构建大型可视化系统[N];证券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谭向杰 通讯员 邓敏亮;自动化与可视化的创举[N];中国黄金报;2011年

3 黄松祥;大力发展可视化技术 加快推动档案信息化[N];中国档案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雷鸣剑;走进可视化保障[N];战士报;2004年

5 李永胜;可视化提高油田勘测决策水平[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6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赵艳斌;“航天可视化系统”为“玉兔”导航[N];光明日报;2013年

7 欧阳怡升 本报特约记者 王道升 申进科 ;“可视化后勤”改革一波三折[N];解放军报;2003年

8 李梅;让你看得更明白,,想得更透彻[N];计算机世界;2004年

9 宋庆 记者 王志祥;我军战场可视化系统平台研制成功[N];解放军报;2000年

10 明欣;从灵活性到可视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康健;面向工程与科学计算的分布式可视化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顾海洋;金属卟啉类嗅觉可视化传感器反应机理及其在鱼新鲜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宁;城市空气质量可视化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卫晓;基于Prefuse的社会网络可视化系统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3 韩琪玮;三维多箱异构货物装载优化及其可视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林;微地震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胡冲;农机调配可视化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6 尹红亮;准实时关系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牛晓龙;关系网络可视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山西大学;2013年

8 许天宇;中国区域空间规划历史演进(1979-2012)可视化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伟峰;基于Oracle的引航排班及可视化[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10 王树志;军事训练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78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78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e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