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ANP-模糊聚类分析法的岩溶塌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7 21:55

  本文选题:岩溶塌陷 + 网络层次分析法 ; 参考:《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采用ANP与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考虑采矿活动、矿体特性、岩溶条件、上覆盖层、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6大影响因素,在大量工程实测资料基础上,利用ANP计算出各影响因素权重;运用模糊聚类分析进行岩溶塌陷危险性分区,并成功应用在古丹铅锌矿矿区岩溶塌陷分区预测中,其研究结果表明:采矿活动是影响矿区岩溶塌陷的最主要因素,其他因素也是影响矿区岩溶塌陷的主要因素;将研究区域分成了高危险区与低危险区两类;研究所得结果与经验值和实测值基本符合,可为古丹铅锌矿矿区岩溶塌陷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为矿区岩溶塌陷的评价和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与思路。
[Abstract]:Using ANP combined with fuzzy cluster analysis, considering six major factors, such as mining activity, orebody characteristics, karst condition, upper overburden, geological structure, hydrological condition, etc.,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amount of engineering measured data. Using ANP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each influence factor, using fuzzy cluster analysis to carry out karst collapse risk zoning,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prediction of karst collapse zoning in Gudan lead-zinc mine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ning activ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karst collapse in mining area, other factors are also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karst collapse in mining area, the study area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high risk area and low risk area.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ence values and the measured values,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karst collapse in Gudan lead-zinc mine area, and provide a new method and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karst collapse in the mining area.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2022) 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KDL201604) 广西高校科研项目(KY2015YB119) 桂林理工大学博士后启动基金项目资助
【分类号】:P64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宝臣,宋庆生,陈学军,包惠明;桂林市西城区岩溶塌陷特征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3期

2 杨海燕;桂林市地面岩溶塌陷预测图件编制[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冯佐海,梁金城,李晓峰,王春增;桂林市岩溶塌陷成因类型与时空分布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3期

4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岩溶塌陷试验、评估与管理方法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1期

5 张丽霞,熊大军,王集宁,方庆海,韩祥银,付东叶;莱芜市岩溶塌陷原因分析与评价[J];山东地质;2002年02期

6 朱庆杰,刘挺权,张秀彦;唐山市岩溶塌陷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陈静,马亚杰,朱庆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岩溶塌陷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2期

8 万志博;武雄;徐晟;李元仲;杨蕊英;陈鸿汉;高明显;张顺风;;枣庄市中区岩溶塌陷特征与成因分析[J];中国岩溶;2006年02期

9 王滨;于开宁;;河北省岩溶塌陷的分布与形成特征[J];工程勘察;2006年03期

10 杨胜权;;贵州省岩溶塌陷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大荣;;地面岩溶塌陷的高分辩地震勘查[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岩溶塌陷研究新进展[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二[C];2002年

3 雷明堂;;贵州省六盘水市岩溶塌陷评价预测信息系统[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4 魏爱华;马凤山;邓清海;郭捷;巩城城;;广东省某隧道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5 ;抽水触发岩溶塌陷的耦合机理与临界条件模型试验研究[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6 熊灵阳;石丙飞;;山区铁路建设中岩溶塌陷、沉降的基本特征及成因[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梁伟福;;奇特的岩溶塌陷[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郑彦华;李昌存;;唐山市典型岩溶塌陷概述[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冯克印;齐孔让;王集宁;刘妍芬;;临沂市城区岩溶塌陷特征及预警预报研究[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杨胜权;;岩溶塌陷的环境效应及防治对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苏橹萱 通讯员 王埏;我国启动重点地区岩溶塌陷调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2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王夫之;江夏法泗地陷系岩溶塌陷[N];湖北日报;2014年

3 特约记者 苏橹楦;我国将建岩溶塌陷监测预警体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4 雷明堂;我国重点地区岩溶塌陷有加重趋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5 晏丽 朱大耀 邹薇;武汉城市圈当加强岩溶塌陷监测预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6 记者 曹妍;宜宾出现26个大坑,或与干旱有关[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永杰 实习记者 胡珉琦;地陷之灾[N];北京科技报;2010年

8 记者 汪洋 实习生 孙竞雄;溶洞吞人悲剧,如何不再重演[N];湖北日报;2014年

9 本报通讯员 谭萍 龚容;多处现天坑 专家释疑团[N];中国气象报;2012年

10 张晓松 韩洁;地下水超采:千年大雁塔严重倾斜[N];西部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邓启江;重大工程岩溶塌陷防治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黄立勇;江山市岩溶塌陷机理及易发性模拟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陈冬琴;武汉市青菱乡岩溶塌陷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肖明贵;桂林市岩溶塌陷形成机制与危险性预测[D];吉林大学;2005年

5 姜伏伟;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防护区岩溶塌陷灾害防治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晟;枣庄市岩溶塌陷特征及其构造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肖金水;证据权法在岩溶塌陷风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陈邦松;湖北省武汉市某区岩溶塌陷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李国峰;安徽省沿江地区岩溶塌陷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杨雪;武汉市某岩溶塌陷地区地下水位监测网密度优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杨洋;凤冈新建乡岩溶塌陷机理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7 张鑫;覆盖型岩溶塌陷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8 赵正君;福建省龙岩市岩溶塌陷风险评估[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9 辛宝东;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李源;昆明新机场岩溶塌陷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92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92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f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