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美姑河流域泥石流分布规律及危险区范围评价
本文选题:美姑河流域 + 泥石流 ; 参考:《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泥石流是我国发生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其暴发突然、破坏力强。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加之地震作用,山体岩石破碎,使得泥石流在该地区频繁发生。本文所研究的美姑河流域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深切峡谷之中,两侧山谷受断裂影响,山岭总体呈NW~SE向展布,该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泥石流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本文结合美姑河流域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对美姑河流域内泥石流空间分布特征、泥石流灾害孕灾背景、成生机制以及泥石流灾害堆积区危险范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数值模拟软件CFD中的CFX对约乌乐泥石流沟流动过程的速度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出了约乌乐泥石流危险区范围和速度场分布情况。本文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在大量的现场调查分析以及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美姑河流域内发育的90条泥石流沟。根据泥石流发育区地形地貌、形成原因及流域内降雨情况,从不同角度对泥石流进行了分类总结出了不同类型的泥石流。(2)结合流域内年均降雨分布情况和流域内断层分布规律两方面,对美姑河流域泥石流空间分布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说明,得出流域内泥石流分布规律的原因。(3)通过对影响流域内泥石流堆积扇堆积形态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最终选取流域高差、物源量两个影响因子,建立了确定美姑河流域内泥石流危险范围的函数模型。(4)基于现场勘查,首先运用雨洪法对研究区约乌乐泥石流流量进行计算,然后运用RHINO软件建立约乌乐泥石流三维地形模型,基于CFD软件中的CFX模块对约乌乐泥石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 50年一遇的大暴雨条件下的泥石流的发生、运动及堆积情况,得到约乌乐泥石流的速度流场云图和泥石流堆积扇的堆积形态,验证前文计算得到的泥石流危险范围的函数模型。
[Abstract]:Debris flow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neotectonic movement, the topography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very complex in southwest China. In addition, the rocks of mountain body are broken up by earthquake, which makes debris flow happen frequently in this area. The Meigu River Basin studied in this paper is located in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Sichuan Province. It is located in the deep canyon. The valleys on both sides are affected by the faults, and the mountains are generally distributed in the direction of NWSe. The natural disasters, especially the debris flow disasters, occur frequently in this area. It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local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In this pap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 in Meigu River basin, the background of debris flow disaster occurrence,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and the dangerous range of debris flow accumulation area are studi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geological hazard investigation project of Meigu River basin. Combined with CFX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CFD, the velocity field of the flow process of the debris flow gully in Jowhulle is simulat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velocity field and the range of the dangerous area of the debris flow in Jowulle are obtained.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90 debris flow gullies developed in Meigu River basin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landform and landform of the debris flow development area,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and the rainfall situation in the basin,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bris flow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e paper summarizes different types of debris flow and summarizes two aspects: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distribution in the basin and fault distribution law in the bas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 in Meigu River basin are further analyzed, and the causes of debris flow distribution law in the basin are obtain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ebris flow accumulation fan accumulation in the basin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hape of debris flow accumulation fan in the basin. Finally, two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asin height difference and source quantity are selected, and the function model of determining the dangerous range of debris flow in Meigu River basi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field survey, the flow of debris flow in the study area is calculated by using rain flood method. Then using RHINO software to set up the three-dimensional terrain model of Jowulle debris flow. Based on the CFX module of CFD softwar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debris flow in Jowhulle is carried out, and the occurrence, movement and accumulation of debris flow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eavy rain in 50 years are analyzed. The velocity flow field cloud map and accumulation shape of debris flow accumulation fan are obtained, and the function model of debris flow hazard range calculated above is verified.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42.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东;王道永;吴德超;邓江红;;美姑河断裂活动性研究及对水电工程影响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4期
2 尹洪峰;薄景山;裴向军;;美姑河某水电站库区岸坡稳定性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谢洪,钟敦伦,韦方强,李泳;泥石流信息范畴与信息收集[J];地理科学;2000年05期
4 刘兴昌;陕西省秦岭西部泥石流区域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0年01期
5 王协康,敖汝庄,方铎;白龙江流域泥石流沟形态的非线性特征[J];四川水力发电;2000年S1期
6 祁龙;泥石流沟活跃程度的评价方法[J];山地学报;2000年04期
7 袁万钟;论泥石流流动过程中的失水现象[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3期
8 徐世光,李长才,王明珠;云南小江泥石流与泥石流滩地开发[J];地学前缘;2001年02期
9 王自成,白立新,王孝明,王海港;库池法治理泥石流的探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1年S1期
10 魏建功;浅谈我国山地环境与泥石流[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璧玉;;成昆铁路北段峡谷区潜在型泥石流[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2 田孝诚;徐勤;;对我国北方山区铁路泥石流的初步认识与选线体会[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3 杨俊杰;;泥石流地区隧道位置选择[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4 王宇丰;;遥感技术在成昆铁路沙湾至泸沽泥石流普查与动态研究中的效果[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5 周陈生;杨晓莉;白金玉;郭会川;;近坝区泥石流(群)沟的危险性及其对电站的影响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崔鹏;庄建琦;陈兴长;张建强;周小军;;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泳;陈晓清;胡凯衡;;泥石流活动与流域特征曲线[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重存;;国道212线泥石流、滑坡的分类与分级[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9 崔鹏;韦方强;谢洪;钟敦伦;杨坤;何易平;胡凯衡;;西部开发中的泥石流问题与其减灾[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十[C];2002年
10 刘希林;苏鹏程;李秀珍;;四川德昌县纸房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舫;1.12亿元支持美姑河水电开发[N];凉山日报(汉);2006年
2 本报记者 沈虎子;6.7万尾珍稀鱼苗放进美姑河[N];凉山日报(汉);2011年
3 本报记者 陶祥;美姑河梯级水电站开发完成投资16.4亿元[N];凉山日报(汉);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崇宁;柳洪水电站三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N];凉山日报(汉);2007年
5 本报记者 舒萍;“减轻泥石流的灾害,,重在防预!”[N];四川科技报;2007年
6 黄星高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周金星;多措并举 预警为先 科学防治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9年
7 彭丽 顾华宁;要为泥石流留下一定空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8 水电顾问集团 范俊喜;水电工程如何避免泥石流影响?[N];中国能源报;2013年
9 靳怀成;北京科学防治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3年
10 徐连欣;泥石流瞬间暴发的灾难[N];兰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翠容;泥石流堵塞大河判据及沿河线减灾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单广宁;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的民族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程思;都江堰市龙溪河流域震后多沟同发泥石流危险性及易损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汉辉;泥石流预报预警先进技术及其在示范区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郭鹏;白龙江流域降雨型泥石流成因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张宁;单体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及其在四川地震灾区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黄晓虎;泥石流降雨启动机制及早期预警模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史明远;北京市南窖小流域泥石流灾害预测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王硕楠;沟道泥石流堆积体复活启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10 曹琛;北京市房山区西区沟小流域山洪泥石流灾害预测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刚;川西南美姑河流域泥石流分布规律及危险区范围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2 许声夫;美姑河火洛古地震滑坡的动力学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蒋庆丰;山坡泥石流的风险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宗源;泥石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钟盈;特大型泥石流淤埋路段公路快速修复技术[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6 苟印祥;泥石流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吴雨夫;地震对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降雨条件影响的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陈宁;泥石流发生降雨条件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华伟;太原西山虎峪沟泥石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10 解琛;泥石流远程监测系统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99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9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