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回线海底三维瞬变电磁响应规律分析
本文选题:海底探测 + 瞬变电磁 ; 参考:《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5期
【摘要】:首先分析了中心回线装置在海底环境中的瞬变响应特征与规律,探讨了海水深度、装置尺寸及海底电性对于瞬变响应和分辨能力的影响;然后采用矢量有限元法对全空间三维海洋地电模型进行正演,通过与数值滤波解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最后依据深海与浅海探测目标的不同分别设计模型,采用三维矢量有限元法对深海热液硫化物矿体模型与浅海小型目标体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正演结果异常明显、边界清晰,通过总结并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了有价值的认识。研究成果进一步验证了中心回线瞬变电磁装置在海底环境的探测能力,为勘探的最优化设计和资料处理解释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Abstract]: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the transient response of the central loop device in the seabed environment are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epth of seawater, the size of the device and the electrical property of the submarine on the transient response and resolution ability are discussed. Then vect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forward the 3D ocean geoelectric model in full spac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lgorithm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numerical filtering solution. Finally, the model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xploration targets in the deep sea and shallow water. The forward modeling of deep-sea hydrothermal sulphide orebody model and shallow sea small-sized target body model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ree-dimensional vect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forward modeling results are very obvious and the boundary is clear. Through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 valuable understanding is obtained. The research results further verify the detection ability of the central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device in the seabed environment and provide a valu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explor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data processing.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404365)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青年英才计划项目联合资助
【分类号】:P631.3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建美;李貅;戚志鹏;;浅水域各向异性地层中的瞬变电磁响应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6年04期
2 席振铢;李瑞雪;宋刚;周胜;;深海热液金属硫化物矿电性结构[J];地球科学;2016年08期
3 刘颖;李予国;;层状各向异性介质中任意取向电偶源的海洋电磁响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5年04期
4 杨军;刘颖;吴小平;;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非结构矢量有限元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8期
5 赵越;李貅;王yN鹏;;大回线源瞬变电磁全域视电阻率定义[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年04期
6 朱克超;任江波;王海峰;陆红锋;;太平洋中部富REY深海粘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REY富集机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7 李丽;席振铢;王鹤;李瑞雪;;海底钴结壳TEM的响应规律[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3期
8 李建慧;朱自强;鲁光银;曾思红;;回线源瞬变电磁法的三维正演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2期
9 周逢道;林君;刘长胜;孙彩堂;;中心回线关断时间对海洋电磁响应影响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李予国;Steven CONSTABLE;;浅水区的瞬变电磁法:一维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英文)[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智庆全;MTEM波场变换与偏移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越;许枫;李貅;刘金鹏;;中心回线海底三维瞬变电磁响应规律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5期
2 闫国翔;尹秉喜;杨勇;;电性源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定义[J];物探与化探;2017年05期
3 严波;李予国;韩波;梅晓勇;贺少波;许思维;;任意方位电偶源的MCSEM电磁场三维正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4期
4 岳明鑫;吴小平;;浅海可控源电磁法数据一维时频联合反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3期
5 王汾连;何高文;姚会强;邓希光;;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矿产资源研究进展[J];中国地质;2017年03期
6 李艳;张亮;刘少军;唐达生;;高海水围压条件下多金属硫化物的破碎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7 王汾连;;太平洋深海粘土的REE和Nd同位素特征及物源意义[J];地质论评;2017年S1期
8 林晓晖;张国鸿;;张量CSAMT法二维建模正演的应用实践[J];现代矿业;2017年03期
9 王若;王妙月;底青云;薛国强;殷长春;雷达;;伪随机编码源激发下的时域电磁信号合成[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12期
10 李瑞雪;王鹤;席振铢;龙霞;侯海涛;刘愿愿;蒋欢;;深海热液硫化物矿体3D瞬变电磁正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友强;瞬变电磁三维建模及软件开发[D];长安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志鹏;智庆全;李貅;孙怀凤;;隧道瞬变电磁任意点垂直分量全域视电阻率解释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2 朱克超;任江波;王海峰;陆红锋;;太平洋中部富REY深海粘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REY富集机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3 李勇;吴小平;林品荣;;基于二次场电导率分块连续变化的三维可控源电磁有限元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3期
4 冯许魁;王X鹏;曹辉;蓝星;;井海电磁法一维正演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年06期
5 殷长春;贲放;刘云鹤;黄威;蔡晶;;三维任意各向异性介质中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正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12期
6 周建美;张烨;汪宏年;杨守文;殷长春;;耦合势有限体积法高效模拟各向异性地层中海洋可控源的三维电磁响应[J];物理学报;2014年15期
7 张霄宇;邓涵;张富元;章伟艳;杜泳;江彬彬;;西太平洋海山区深海软泥中稀土元素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稀土学报;2013年06期
8 李建慧;胡祥云;曾思红;路金阁;霍光谱;韩波;彭荣华;;基于电场Helmholtz方程的回线源瞬变电磁法三维正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12期
9 汪建勋;汪宏年;周建美;杨守文;刘晓军;殷长春;;用改进的传输线算法计算水平层状横向同性地层中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J];物理学报;2013年22期
10 孙怀凤;李貅;李术才;戚志鹏;王yN鹏;苏茂鑫;薛翊国;刘斌;;考虑关断时间的回线源激发TEM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正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增林;瞬变电磁三维成像技术在煤矿采空区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3年
2 沈梅芳;瞬变电磁虚拟波场的偏移成像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李创社,张鹏飞,包松清,宋建平;高性能瞬变电磁仪的研制及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0年01期
2 李实,李创社,张彦鹏,张鹏飞,宋建平;工程勘探瞬变电磁仪关键技术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1期
3 谭国贞;付志红;周雒维;罗强;;瞬变电磁发射机控制系统设计[J];电测与仪表;2006年03期
4 张根良;;瞬变电磁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J];河北煤炭;2007年04期
5 李亚南;张小路;;瞬变电磁信号的分形特征及其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孙吉益;;瞬变电磁技术在邢台矿井下应用效果[J];河北煤炭;2008年02期
7 高级;崔若飞;刘伍;;矿井瞬变电磁数据处理解释及显示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07期
8 王学振;;降低铁路对瞬变电磁探测干扰的试验[J];中州煤炭;2009年08期
9 赵立松;;瞬变电磁技术在含水地质体探测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2011年04期
10 姚小帅;申青春;杨培;郝会安;伊晓子;;瞬变电磁技术在井下水文孔选址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戚志鹏;李貅;;瞬变电磁脉冲压缩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貅;戚志鹏;刘银爱;汝亮;吴琼;马炳镇;;航空瞬变电磁合成孔径快速成像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郭文波;李貅;薛国强;刘银爱;;瞬变电磁相关合成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史渊;肖恒训;;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在煤矿水患探测中的应用[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苏茂鑫;李术才;李貅;张庆松;薛翊国;邱道宏;;瞬变电磁三维成像技术在地质预报中的应用[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6 陈卫营;薛国强;李海;周楠楠;闫述;李梅芳;;电性源瞬变电磁近场区响应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怀凤;李术才;李貅;戚志鹏;苏茂鑫;薛翊国;;隧道瞬变电磁三维探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丁世荣;;地下阶跃磁偶极源激发下球形地质体的瞬变电磁响应[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林君;于生宝;嵇艳鞠;王忠;李慧;王艳;;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杜木民;李玉宝;;井下瞬变电磁探水技术初探[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总局物探院完成三个瞬变电磁勘探项目[N];中煤地质报;2010年
2 文物;保水采煤,鱼与熊掌兼得[N];中国煤炭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琳琳;半航空瞬变电磁发射机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焦险峰;地面—巷道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赵越;航空瞬变电磁三维成像解释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4 李大俊;基于时频变换实现矩形大定源瞬变电磁数据三维频率域反演[D];吉林大学;2017年
5 陈魁奎;煤矿复杂采空区瞬变电磁响应及解释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陈曙东;直升机瞬变电磁系统响应计算与地回线标定[D];吉林大学;2012年
7 梁庆华;矿井全空间小线圈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周逢道;海洋瞬变电磁探测发射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戚志鹏;瞬变电磁三维合成孔径延拓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万玲;地下水磁共振与瞬变电磁联合反演方法及探测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磊;考虑激电效应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刘二萌;瞬变电磁时域有限差分正演模拟[D];长安大学;2015年
3 姚伟华;瞬变电磁法矢量有限元三维正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韩自强;磁源瞬变电磁拟大地电磁二维反演方法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马玉龙;瞬变电磁合成孔径成像方法分辨率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储韬玉;矿井孔中瞬变电磁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周嗣辉;煤矿典型致灾水源瞬变电磁三分量响应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朱宁军;地面巷道瞬变电磁探测一维正反演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易秋田;中心回线瞬变电磁2.5维正演及反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王鼎鸿;瞬变电磁专用信号源的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05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05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