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巷道直流电阻率法探测技术
本文选题:地面—巷道直流电阻率法 + 偶极源电场 ; 参考:《煤炭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针对目前直流电阻率法在巷道及工作面周围隐蔽致灾源精细探测方面不足这一现状,结合地面和矿井直流电法工作特点,提出在地面布设场源,巷道内进行接收的地面—巷道直流电阻率法探测技术。在对地面—巷道直流电阻率法基本原理和观测系统设计原则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偶极源电场及不同深度归一化电位差曲线分布特征。根据煤系地层典型地质构造地电特征建立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地面—巷道相比于地面和矿井直流电阻率法具有更高的探测精度,且以对低阻异常体探测效果最为明显;提出采用调节偶极距观测异常幅值变化规律快速确定隐蔽致灾源空间位置的方法。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地面—巷道直流电阻率法可有效解决巷道及工作面周围隐蔽致灾源全方位探测难题,指出其场源与观测系统相分离的布测方式在矿井、交通、水利等工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eficiency of DC resistivity method in fine detection of hidden disaster sources around roadways and working faces at present, combined with the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and mine direct current methods, it is proposed to set up field sources on the ground. The surface-roadway DC resistivity detection technique is carried out in the roadway.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ground-roadway DC resistivity method and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observation system,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pole source electric field and the normalized potential difference curve of different depth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geo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coal measure strata, the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laneway has higher detection accuracy than the ground and mine DC resistivity method, and the detection effect is the most obvious for the low resistivity abnormal body. A method of quickly determining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hidden disaster sources by adjusting the amplitude variation of dipole observation is propose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tunnel DC resistivity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omni-directional detection of hidden disaster sources around roadways and working fac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eparation of field sources from observation system is in the min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azards such as water conservancy have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第五地质勘查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3CB227900)
【分类号】:TD17;P631.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华平;;我国地电阻率法研究[J];地震学刊;1988年01期
2 底青云,王妙月,许琨,张美根,安勇,连长云;电阻率成像在堤坝勘察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1期
3 底青云,倪大来,王若,王妙月;高密度电阻率成像[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2期
4 于庆坤;高分辨地电阻率法在工程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4年01期
5 罗维斌,白宜诚,杨学顺;用交流电阻率法探测煤矿导(含)水构造[J];物探与化探;2004年02期
6 杨云见,米晓利,何展翔,宋喜林,何兰芳;电容耦合电阻率法介绍及其应用效果初探[J];物探装备;2004年01期
7 唐元江;电阻率法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8期
8 李天成;牛滨华;孙春岩;慕洪涛;;跨孔电阻率法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反演[J];地质与勘探;2008年03期
9 李华;张寰;;高分辨地电阻率法在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J];陕西煤炭;2008年04期
10 杨云见;米晓利;宋喜林;何展翔;张振恒;;应用电容耦合电阻率法检测道路隐患[J];物探与化探;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永利;孔祥儒;底青云;高立兵;陈刚;;浅层电阻率法成像及其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底青云;倪大来;王若;王妙月;;高密度电阻率成像[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3 李秉生;金焕东;张世同;;“形变电阻率法”的初步探讨[A];全国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79年
4 昌彦君;黄力军;罗延钟;;时间谱电阻率法可行性研究[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谢忠球;温佩琳;;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的分辨率问题[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胡水根;;高密度直流电阻率法技术及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昌彦君;罗延钟;田鹏飞;;双极源时间谱电阻率法的一维算法[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吕玉增;阮百尧;;堤坝渗漏中的电阻率影像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杨飞;;高分辨地电阻率法在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10 查甫生;刘松玉;杜延军;崔可锐;;电阻率法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探讨[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贾正元;井—地电阻率法探测金属矿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马欢;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不同装置组合数据三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并行算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张刚;电阻率法层析成像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韩江涛;起伏地表三维电阻率法数值模拟与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桦;矿山岩土体导电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建平;带地形的三维复电阻率电磁场正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邓小康;隧道直流电阻率法超前聚焦探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刘斌;基于电阻率法与激电法的隧道含水地质构造超前探测与突水灾害实时监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兆祥;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电阻率和极化率二维同步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曹强;巷道间电阻率法三维正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王佳;油田水力压裂裂缝监测的井地电阻率法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4 王磊;井地电阻率法三维正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宋滔;2.5维、三维直流电阻率法有限元数值模拟[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6 汤磊;井地阵列电阻率法2.5D正反演技术与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7 曹书锦;直流电阻率法边坡勘探地形影响问题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09年
8 金忠宝;三维电阻率法物理模拟与数据处理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张继锋;井—地电阻率法确定油气藏边界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10 陈宁;直流电阻率法正反演对比解释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40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4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