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和GPRS的无缆地震仪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选题:地震勘探法 + 无缆地震仪 ; 参考:《吉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如何从地壳深部获得更多的资源是我国经济长远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点问题。地震勘探法在众多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中具有探测深度大和精度高的特点,因此地震勘探法是当前深部探测最重要和有效的手段之一。有缆地震仪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地震勘探仪器,但是大量的线缆使得其在野外布设困难,难以满足高密度、大道数、三维结构和复杂地形环境的深部资源勘探需求。无缆地震仪摆脱了沉重的电缆束缚,通过无线传输加自存储的工作方式完成地震勘探作业,这样能提高仪器在野外工作的灵活性,降低人力成本,然而由于其缺乏实时的远程监控手段,仪器在野外现场采集数据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所以无缆地震仪还没有被普遍推广应用。 本文通过对无缆地震仪野外现场监控需求的分析,根据其对功耗、成本、实时性、可靠性和覆盖范围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北斗卫星通讯和GPRS网络通讯技术的无缆地震仪远程质量联合监控方案。本系统以ARM9处理器为核心控制器件,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为应用软件设计平台,完成通信用户单元的软硬件设计。在系统中嵌入超低功耗的430协处理器,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远程控制仪器各个模块及仪器的工作状态,,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功耗。远程数据监控管理平台软件基于Microsoft Visual C++6.0软件设计平台编写完成,实现了同时对多台无缆地震仪的远程状态监测、运行过程控制、采集参数设置等功能,并能通过Google Earth地图显示软件,实时监测分析仪器的位置信息。 通过在野外对无缆地震仪远程质量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和稳定性进行测试,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与国内外同类仪器相比,本系统的引入使得无缆地震仪具有监控覆盖范围广、施工调度灵活性高和仪器待机时间长等特点,同时仪器野外采集数据的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demand for human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How to obtain more resources from the deep crust is the key problem in the long-ter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So the seismic prospecting metho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methods in the current deep exploration. The cable seismograph is a widely used seismic exploration instrument at home and abroad, but a large number of cables make it difficult to set up in the field.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eep resource exploration for high density, number of roads,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complex terrain environment. The seismograph gets rid of the heavy cable tie and completes the seismic exploration operation through wireless transmission and self storage. This can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instrument in the field and reduce the cost of manpower. However, because of its lack of real-time remote monitoring means, the quality of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is difficult to be guaranteed effectively. So no cable seismograph has not been widely applied.
Based on the demand of field monitoring in the field of cable - free seismograph,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power, cost, real-time, reliability and coverage, a joint monitoring scheme for remote quality of cable - free seismograph based on Beidou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GPRS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proposed. This system is based on ARM9 processor as the core control device and embedded in Linux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of the communication user unit is completed for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design platform. The ultra low power 430 co processor is embedded in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struction stages, the working state of each module and instrument is remotely controlled, 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is reduced to the maximum limit. The remote data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software is based on Micro. The software design platform of soft Visual C++6.0 is completed. It realizes the functions of remote state monitoring, operation process control, collection parameter setting and so on, and can monitor the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the analysis instrument in real time through the Google Earth map display software.
By testing the performance index and stability of the remote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of cable free seismograph in the field, the correct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scheme are verified. Compared with the same kind of instru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system makes the cable free seismograph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de monitoring coverage, high flexibility in construction and long standby time of instrument and so on. The quality of field acquisition data has also been effectively guaranteed.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31.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乱保,王利兵,王西龙;763地震仪标定软件[J];华北地震科学;2002年01期
2 胡朝炜,刘益成,易碧金;用软件实现地震仪测试系统中的高精度定时[J];物探装备;2002年03期
3 ;国际地震仪器与紧急救助设备技术展览会集锦[J];防灾博览;2003年06期
4 韩晓泉;张在陆;;新一代地震仪器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物探装备;2006年04期
5 葛华;;VSP仪器技术要求初探[J];物探装备;2006年04期
6 桂杉;张朝生;;地震仪器排列中铅酸电瓶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9年06期
7 王文先;;探讨地震仪器核心部件的发展[J];煤炭技术;2010年02期
8 罗福龙;王建功;赵汀;夏颖;祝彩霞;;新引进地震仪器的功能开发与创新应用[J];物探装备;2010年05期
9 夏颖;;地震仪器使用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的探讨[J];物探装备;2011年01期
10 姚光凯;陈治庆;王春田;孙苗苗;;428XL地震仪器传输光缆故障排除方法[J];石油仪器;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沈梦培;;中国数字化地震仪器及其测试结果[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2 李守才;宗遐龄;马国庆;王辉明;;勘探用地震仪的发展与研制建议[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陆其鹄;;65型地震仪与测振仪[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4 吴海;江浩;张庆庆;;矿用本安型自记式地震仪研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李守才;王辉明;马国庆;宗遐龄;;基于MEMS传感器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6 王怀秀;朱国维;彭苏萍;;基于RS-485总线的分布式多波地震仪的研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王广福;欧润生;徐礼国;郝维城;;我国地震观测仪器的发展[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40周年所庆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莉敏;湖北中震地震仪器项目开工[N];咸宁日报;2008年
2 记者 谭晔;东方物探无线射频技术助推地震仪器高效管理[N];中国石油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黄普根 通讯员 王峰;地震仪器“守护者”[N];中国石油报;2010年
4 通讯员 马伟宁 记者 马永;国产大型地震仪现场试验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丁建国邋特约记者 谭晔;先进地震仪提高采集精度速度[N];中国石油报;2007年
6 通讯员 熊学东;填补SERCEL408仪器维修空白[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贾言;国产大型地震仪主机研制成功[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8 王海坡 张丙合;创新技术为生产提速[N];中国石化报;2012年
9 记者 马永邋通讯员 吕青莉 罗丹;装备专业化磨砺市场利器[N];中国石油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陆振华;新“地动仪”[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毅超;大规模陆上地震仪器中高速可靠数据传输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谢明璞;大规模陆上地震仪器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杨泓渊;复杂山地自定位无缆地震仪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广滨;428x1仪器在压裂测试中的应用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2 李艳军;新型地震仪地震数据传输协议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李晓旭;48道集中式地震仪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蒋立兵;408UL地震仪器电子班报的设计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5 庞永贵;408XL地震仪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探究及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6 刘婷婷;宽频地震仪测试与应用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汪庆华;408UL地震仪器排列设置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8 林守刚;基于ARM的宽频地震仪数据采集模块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赵玉江;基于北斗和GPRS的无缆地震仪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5年
10 王松;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地震仪网络性能模拟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73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7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