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考虑群桩加筋效应的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30 08:23

  本文选题:群桩沉降 + Poulos弹性理论法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06期


【摘要】:基于弹性半空间的Mindlin位移解的数值积分,结合叠加原理的Poulos弹性理论方法,对群桩进行沉降分析,但在工程应用中,对大型群桩的沉降结果偏大。为了得到合理的桩基沉降值,提出了三桩模型方法,该模型考虑了群桩加筋效应。为了进一步提高群桩加筋效应的计算效率,提出了加筋系数的概念,并推导了群桩加筋系数的矩阵表达式,进而提出了考虑遮拦-群桩加筋效应的群桩加筋系数分析法,并进行了相关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分析小型群桩沉降时,文中方法与Poulos法和Butterfield的边界元解结果均吻合较好;分析上海中心大厦的大型群桩沉降时,与Poulos法相比文中方法更接近实测值。
[Abstract]:Based on the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Mindlin displacement solution in elastic half-space and the Poulos elastic theory method based on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the settlement of pile group is analyzed. However,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 settlement of large pile group is larger. In order to obtain a reasonable settlement value of pile foundation, a three-pile model method is proposed, which considers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pile group.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of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pile group, the concept of reinforcement coefficient is put forward, the matrix expression of reinforcement coefficient of pile group is derived, and the analysis method of reinforcement coefficient of pile group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blocking and reinforcement of pile group is put forward. An example is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Poulos method and Butterfield's boundary element solution, and the method is closer to the measured value when analyzing the settlement of large pile groups in Shanghai Central Mansion compared with the Poulos method.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01B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522)
【分类号】:TU473.1;TU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茂松;江杰;梁发云;顾倩燕;;层状地基中桩基础的竖向荷载位移关系非线性分析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2 杨敏;基于变形控制设计原则的减少沉降桩基础研究(英文)[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卫东;王阿丹;吴江斌;黄昱挺;;考虑群桩加筋效应的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06期

2 肖俊华;孙剑平;;阳光小区住宅楼桩基质量问题与加固设计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3 王瑞芳;王克宇;;桩承式加网复合地基桩土共同作用分析[J];人民长江;2015年23期

4 严敏;李波;李炜;;循环荷载下单桩-土-桩帽共同作用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年12期

5 周峰;屈伟;郭天祥;林树枝;;基于沉降控制的端承型复合桩基工程实践[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6 左宏亮;刘尧;王常清;许成云;;钻孔压浆混凝土预制管复合桩竖向承载力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7 刘莹;黄茂松;李帅;;海上风电桩基础竖向承载力循环弱化简化分析[J];岩土力学;2013年09期

8 唐颖栋;刘建华;吉乔伟;张革强;叶盛华;;疏桩基础在滨海污水厂的设计实践研究[J];特种结构;2013年02期

9 纠永志;黄茂松;木林隆;连柯楠;;多向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刚性桩筏基础分析[J];岩土力学;2013年03期

10 江杰;顾倩燕;黄茂松;;船坞坞室基坑开挖后单桩的竖向荷载位移关系非线性简化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江杰;黄茂松;梁发云;顾倩燕;;桩筏基础相互作用非线性简化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2 李早;黄茂松;戴兵;;层状地基中刚性承台群桩竖向力学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梁发云;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地基土变形模量估算方法[J];岩土力学;2004年07期

4 陈仁朋,梁国钱,俞济棠,陈云敏;考虑桩土相对滑移的单桩和群桩的非线性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6期

5 杨敏;基于变形控制设计原则的减少沉降桩基础研究(英文)[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小健;顾明;;基于群桩振动方程组的群桩基础阻抗函数求解及比较[J];力学季刊;2006年04期

2 熊辉;尚守平;;轴、横向力作用下土-群桩动力效应简化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12期

3 张向东,李永靖,赵伟;群桩作用机理的数值试验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5年01期

4 王幼青;衣北宇;;低承台群桩基础工作性能数值模拟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5 陈静;;保定矿区群桩基础的沉降计算与分析[J];煤炭技术;2011年01期

6 魏新江;影响群桩动力特性的单因素规律研究[J];力学与实践;1999年06期

7 张稳;于曼军;;用PKPM软件进行群桩基础补桩的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0期

8 林智勇;戴自航;苏美选;;群桩竖向荷载-沉降特性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冯建川;陈泉;;群桩基础沉降性状及沉降量计算的简要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10 徐亚利;刘增荣;;黄土地基中大直径超长群桩基础受力特性的模型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

本文编号:2085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85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5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