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不同含水率红砂岩静动态劈拉试验及细观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03 02:58

  本文选题:岩石力学 + 水-岩耦合作用 ; 参考:《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研究水-岩耦合作用下岩石力学特性及细观结构,对减少由地下水造成的深部岩体工程病害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直径为100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与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进行不同含水率下砂岩试件的动静态劈裂抗拉试验,而后对试件破坏断口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分析断口形貌特征,依靠SEM图像数字处理技术,进一步得出红砂岩拉伸破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红砂岩的劈拉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有明显的遇水软化现象;相比于静态抗拉强度,动态抗拉强度大幅提升,且有显著的应变率强化效应;随着含水率的提高,砂岩试件拉伸破坏时,碎块数量逐渐增多,尺度逐渐减小;饱水岩样的动态劈裂拉伸破坏相比于干燥岩样表现出一定的塑性特征。对断口微裂隙的面积等信息进行定量化处理,分析动态劈拉破坏中的水-应变率效应,得出水在不同应变率下砂岩试样的动态劈拉破坏裂纹扩展中具有均衡作用;微裂隙数量与面积随应变率的提高有增加趋势,破坏断口细观形貌特征存在应变率相关性。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eso-structure of rock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water and rock to reduce the deep rock mass engineering diseases caused by groundwater. Th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 device with a diameter of 100 mm and the electro-hydraulic servo pressure tester 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static and static splitting tensile tests of sandstone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 and then the fracture surface of the specimens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fracture morphology was analyzed and the tensile failure rule of red sandstone was obtained by means of SEM image digit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of red sandston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and has obvious water softening phenomenon, and the dynamic tensile strength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static tensile strength, and has obvious strain rate strengthening effect.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the number of fragments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scale decreases, and the dynamic splitting tensile failure of saturated rock samples shows certain plastic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dry rock samples. The information of fracture surface area is quantitatively processed and the water-strain rate effect in dynamic splitting failure is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water plays a balanced role in the crack propagation of sandstone specimen under different strain rates. The number and area of microfracture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机场建筑工程系;中国人民解放军94940部队;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497)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元;天水上磨水库磨拉石建造红砂岩的工程特性[J];甘肃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2 黄杰;;东常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基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28期

3 江凌;;红砂岩地质段公路设计与施工[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03期

4 ;新垦红砂土田种稻夺高产的几项技术[J];科技简报;1978年19期

5 郑泽厚;鄂东南红砂岩棕红壤岗地的合理利用问题一以崇阳县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6 周美林;;红砂岩填石路基的沉降稳定特性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年03期

7 高社林;;皖南山区某高速公路红砂岩特性及其路基施工工艺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年03期

8 张锦纯;邓琳;;红砂岩路基施工技术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21期

9 安建林;;红砂岩分布区挖方路基处理与防护[J];科技资讯;2009年10期

10 唐红波;汪千;;浅谈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多文;熊承仁;;红砂岩的渐进崩解特性试验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王孟华;;红砂岩路堑边坡的水害与防治对策[A];广东省公路学会道路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3 冯义卿;邓经国;陈国强;游思权;;红砂岩填筑路基的冲压补强探讨[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邓觐宇;赵明华;;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基修筑技术[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5 孙敦华;;红砂岩对钻孔桩桩壁摩阻力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胡昕;洪宝宁;周宇泉;;从微细结构角度分析红砂岩的强度特性[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谢强;;扫描电镜下红砂岩破裂过程的连续观察[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刘燕;红砂岩再受不起风吹雨打[N];东莞日报;2009年

2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丽谯楼:千年不语历沧桑[N];西江日报;2012年

3 黄建新 罗仲尤;红砂岩地带路基修筑技术获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2年

4 黄建新;红砂岩路基修筑技术获重大突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5 张勇 陈景柏;以色列专家到修水指导裸露红砂岩综合治理[N];九江日报;2006年

6 杨辉柏 杨光华 鄢明民;科技创新铸坦途[N];湖南日报;2009年

7 罗仲尤 李璀 记者 李伦娥;湖南大学要做地方经济“助推器”[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肖尚德;恩施盆地红砂岩斜坡变形破坏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蒋建清;红砂岩粗粒土加筋挡墙力学机理和地震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周斌;湘西红砂岩顺层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和风险评估[D];中南大学;2010年

4 陆华;冲击荷载下红砂岩流固耦合的动力响应及损伤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龚囱;分级加卸载条件下红砂岩蠕变破坏声发射特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6 宋立伟;西北地区冻结岩石力学特性及爆破损伤评价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清林;水对泥质红砂岩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叶胜建;轻量级满夯冲击荷载在红砂岩土中的作用效应及能量消耗规律[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彭勃;红砂岩土静力压实特性及能耗规律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4 艾鹏;红砂岩土在两点冲击荷载下的作用效应及能量消耗与传递规律[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5 黎寒冰;多点冲击对红砂岩土的作用效应及能量消耗和传递规律[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6 潘泽真;单点冲击荷载下红砂岩填土的变化规律与能量消耗规律[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7 刘德克;单轴冲击及一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红砂岩力学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贺其;红砂岩单轴加卸载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9 刘翰辞;娄衡高速公路红砂岩崩解实验及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10 余立群;瑞寻高速公路红砂岩的工程特性及边坡稳定性分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92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92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3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