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辽东湾坳陷北部异常压力及其控藏特征

发布时间:2018-07-16 10:22
【摘要】:辽东湾坳陷北部地区超压段多分布于埋深大于2200m的东营组、沙河街组,不同构造单元超压分布不同。该区超压主要由泥岩欠压实作用所致,有机质生烃作用也有一定贡献。研究区纵向上发育三个压力系统,以新近系为主的浅部正常压力系统、以东营组为中心的中部超压系统、以沙河街组为主的下部超压系统。中部超压系统以东三段为主,平面上超压中心在辽中北洼,主要向辽西低凸起辐射,压力优势传递通道为西北JZ9-3和西南JZ25-1构造方向。下部超压系统以沙三段为主,平面上超压中心在辽中北洼和中洼,超压幅度比东营组大,但范围变小,该层位发育巨厚优质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层位。中超压系统的存在加强了下超压系统超压的保存,促进了压力的侧向传递。研究区多发育超压油气藏,油气沿着剩余压力减小的方向,由凹陷中心向凸起部位侧向运移聚集成藏。古近系发育的超压为下伏层段提供了封闭作用和充足的油气成藏动力,从而使得古近系超压带周围是石油的有利聚集场所,作为油气成藏重要驱动力的异常压力在研究区影响并控制着石油的的空间运移和聚集,与油气分带分区富集有密切关系。同一层段中不同构造单元超压发育情况差异巨大,剩余压力低的构造高部位是油气侧向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区,但断层的垂向输导对这一趋势有干扰。
[Abstract]:The overpressure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undercompaction of mudstone, and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lso contributes. The existence of medium overpressure system enhances the preservation of overpressure in lower overpressure system and promotes the lateral transfer of pressur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波;郝芳;邹华耀;;辽东湾地区辽中北洼超压的发育演化及油气幕式成藏[J];地质论评;2013年06期

2 张震;杨朋;步少峰;敬乐;;辽中北部东营组地层压力预测及超压成因分析[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3年05期

3 王利波;李军;赵京涛;翟滨;;辽东湾周边河流沉积物碎屑矿物组成及其物源意义[J];沉积学报;2013年04期

4 黄晓波;徐长贵;王丽君;李果营;江尚昆;;辽东凸起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模式[J];特种油气藏;2013年05期

5 吴奎;吴俊刚;张中巧;金小燕;柳永军;于茜;;辽中凹陷北部湖底扇沉积模式及地震响应特征[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6 周东红;李建平;郭永华;;辽西低凸起及辽中凹陷压力场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J];断块油气田;2012年01期

7 邓津辉;武强;魏刚;徐长贵;柴永波;;辽东湾海域锦州27构造区局部异常超压成因机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年06期

8 万桂梅;周东红;汤良杰;;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4期

9 李潍莲;刘震;代春萌;刘俊榜;夏庆龙;周心怀;;辽东湾JZS油气田西侧边界断层输导性能分析[J];现代地质;2009年02期

10 丁增勇;王良书;钟锴;张鹏;刘绍文;;渤海湾盆地新生界残留地层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莉莉;环渤中地区地层压力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鹏;辽中凹陷优质烃源岩分布及油气资源量潜力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云;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下组合异常压力与油气聚集[D];西北大学;2012年

4 陈景阳;准噶尔盆地异常压力演化及成藏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260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260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b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