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后撤式逆冲推覆断层成因机制及物理模拟——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16 18:53
【摘要】: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段的克-百断裂带,晚二叠世以来发育了一系列后撤式逆冲断层。长期以来,关于克-百断裂带高角度逆冲断层的成因机制一直处于争论当中,后撤式逆冲断层的物理模拟在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论文通过地震解释研究了克-百断裂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演化阶段;应用断层"活动性系数"理论,半定量地描述了挤压条件下断层"活动性系数"、摩擦系数与断层倾角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挤压条件下也能形成高角度逆断层;结合"造山楔"理论解释了后撤式逆冲断层的成因机制。研究认为,克-百断裂带后撤式逆冲断层是印支期、燕山期持续挤压和扎伊尔山隆升效应综合作用的产物:挤压过程中发生"泊松效应",随着断层倾角增大,断层面上的正压力迅速增大、"活动性系数"降低,当倾角增大到一个临界值后断层停止活动,形成高角度的逆断层;同时扎伊尔山隆升造成挤压应力上移,为断层的后撤奠定了基础。最后利用砂箱物理实验模拟了克-百断裂带后撤式逆冲断层的形成过程。
[Abstract]:Since late Permian a series of retreating thrust fault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Ke-Bai fault zone locat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For a long time,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high-angle thrust fault in the Ke-Bai fault zone has been in dispute, and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of the withdrawal thrust fault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domestic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stage of Ke-Bai fault zone are studied by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the theory of fault "activity coefficient" is appl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vity coefficient"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dip angle of the fault under the extrusion condition is described, and it is proved that the high angle reverse fault can also be formed under the extrusion condition. Combined with the orogenic wedge theory, the origin mechanism of the recoil thrust fault is explain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recoil thrust fault of the Ke-Bai fault zone is the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ntinuous compression of the Indosinian period, the Yanshanian period and the uplift effect of the Zairian Mountains: the Poisson effect occurs during the extrusion process,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ault dip angle, The positive pressure on the fault plane increases rapidly, and the "activity coefficient" decreases. When the dip angle increases to a critical value, the fault ceases to be active and forms a high-angle reverse fault. At the same time, the uplift of the mountain of Zaire causes the up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compressive stress. It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back-down of the fault. Finally,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withdrawal thrust fault in Ke-Bai fault zone is simulated by sand box physical experi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116) 中国石油集团科技重大专项(2014E-32-09)联合资助
【分类号】:P5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强;陈彰贵;;某滑坡的成因机制数值模拟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年01期

2 谢云峰;;湖南省郴州市梨树山滑坡的成因机制及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年03期

3 吴银亮;岳全贵;陈银生;;沪蓉线大支坪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J];路基工程;2009年04期

4 关义涛;徐宗苏;张海军;朱文彩;;毛坝1号隧道涌水成因机制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4期

5 刘涛,李渝生,汪波;贵州水城曾家包包大型基岩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J];山地学报;2005年03期

6 杨伟,朱继良,唐小平;芦家沟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1期

7 王凯;王龙;;住宅小区后山崩塌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评价[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8 谢轲;巨能攀;魏燕珍;夏刚;;某缓倾角膨胀土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的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9 贾志斌,田新琦,孟祥顺,禹金营,王小山,谷维成,宋治霞;渤海湾盆地成因机制与油气评价[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年01期

10 朱继良,王运生,李渝生,王士天,严明;某工程岩体的成因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迟洋;王清;杨静;;吉林省乾安县“泥林”成因机制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钟辉亚;肖远;牛宏建;;向家坝水电站岸坡裂缝类型及成因机制探讨[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周小军;杨强国;;雅都滑坡的成因机制浅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4 赵谊;;东北地区地震对成因机制研究[A];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暨中国东部地区震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冉涛;文宝萍;苏昌;陈刚;卞学军;;湖北五峰赵家岩崩塌活动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A];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含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九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相海;;霍山地区频发弱小地震及其成因机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7 谢山立;梁东;杨奇超;;河南省地裂缝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8 钟湖平;龙吉勇;;卡拉水电站选坝河段滑坡群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马国庆;王辉明;李守才;;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周学年;罗伍;;李嘴孜矿小断层分布规律[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杜建军;渭河盆地东南缘主要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及灾害效应[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2 张丽芬;不同因素对于断层动力学破裂过程复杂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卓燕群;断层亚失稳阶段变形场时空演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5年

4 邓虎成;断层共生裂缝系统的发育规律及分布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胡峰;非平面断层与等效平面断层的破裂动力学及辐射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王亚民;乌尔逊凹陷断层垂向封闭性时空演化及与油气关系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7 张春生;冲积体系及三角洲物理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8 崔殿;准噶尔盆地克夏断裂带成岩作用对断层输导性能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郭玲莉;断层失稳滑动瞬态过程的实验观测与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通;汶川地震震中区斜坡崩塌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程盟;大渡河卡卡滑坡成因机制及工程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何龙;龙门山北段唐王寨向斜构造特征及其物理模拟[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新宇;泥岩涂抹变形机制的物理实验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魏家鸣;缓倾顺层岩质边坡变形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禹林;二氧化碳深部盐水层地质封存物理模拟探索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余业;反倾岩质滑坡成因机制及动力响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熊靖辉;黄河羊曲水电站下坝址集中卸荷带成因机制及其工程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9 费先明;基于GPS数据与PCAIM模型的断层运动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吴镇禹;大庆萨尔图油田南三区西部断层成因机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27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27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1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