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古生代冰室到早中生代温室的气候转变:兼论东特提斯低纬区的沉积记录与响应
[Abstract]:The climate change from the ice room to the greenhouse in the late Late Palaeozoic and early Mesozoic era is an important window to understand the climate change such as the melting of glaciers and global warming in the future. The sedimentary records and climate models of this period reveal that there is a complex coupling and inverse between the glacial activity, the large gas pCO_2 and the climate state. Feed mechanism, accompanied by land surface vegetation replacement and biological migration. With glacial ablation, the atmospheric pCO_2 rises and global warming, the low latitude continental region droughts and seasonal rainfall increases, the monsoon climate and the Permo Triassic greenhouse after the ice room prevail. Southern China and North China are the main continent in the low latitude region of East Tethys and its Carboniferou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mian and the tropical zone of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Pangea supercontinent is significant in the Permian.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ults, the Carboniferous Triassic sedimentary records in the low latitude region of East Tethys a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achievements. The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prospect.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087,4157207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UG160604)~~
【分类号】:P5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钦琦;对于早、晚古生代年的识别——“天地生人”系列讲座(十六)[J];化石;2002年03期
2 吴根耀;攀枝花-西昌古裂谷晚古生代的演化[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3 胡宝全;包瑞民;张文聪;李茂松;;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晚古生代板块汇聚带的主要特征[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3年05期
4 赵富有;张晓博;曹成润;李晓英;;东北地区及邻区晚古生代晚期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J];吉林地质;2007年04期
5 Jason R.ALI;Jonathan C.AITCHISON;Haz M.C.CHEUNG;Sam S.Y.CHIK;SUN Ya-dong;;晚古生代冈瓦纳的演化:长逾13500km的基墨利超级地体的裂离及其向亚洲的漂移(英文)[J];地球学报;2012年S1期
6 孔宪祯,李润兰,常江林,,刘陆军,赵修祜,张遴信;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及其生物群[J];中国煤田地质;1995年01期
7 刘永江;张兴洲;金巍;迟效国;王成文;马志红;韩国卿;温泉波;赵英利;王文弟;赵喜峰;;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J];中国地质;2010年04期
8 黄文辉,杨起,汤达祯,赵志根,唐修义;华北晚古生代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学报;1999年04期
9 高山林;张进;;贺西地区中-晚古生代盆地性质刍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年01期
10 王成文;孙跃武;李宁;刘欢;赵国伟;;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分布规律[J];地层学杂志;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邝国敦;吴浩若;;桂西晚古生代深水相地层[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蒋汉朝;王明镇;张锡麒;李增学;;山东济宁煤田(东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王惠初;赵凤清;李惠民;;华北陆台北缘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对中亚造山带造山过程的制约[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4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成果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2中英文合订本)[C];1985年
5 张照伟;李文渊;;新疆北部晚古生代集中成矿的构造岩浆条件约束[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成源;Amarjargal Altansukh;;蒙古南部索仑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时代的修订及地质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张志亮;刘钦甫;石松林;余雄威;;平朔露天矿区晚古生代风化粘土特征及成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晚古生代潘吉亚超大陆(Pangea)裂离—解体的时空过程——区域构造)—热事件和显生宙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制约[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9 牛贺才;单强;杨武斌;罗勇;李宁波;于学元;;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岩浆作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谢士稳;吴元保;刘小驰;;燕山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源区和华北北缘抬升过程的制约[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房强;晚古生代冰期末期米兰科维奇旋回在华南的记录及环境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周安朝;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盆地演化及盆山耦合关系[D];西北大学;2000年
3 张拴宏;燕山构造带内蒙古隆起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年
4 李洁;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层序充填特征与物质分布规律[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建峰;内蒙古林西—东乌旗地区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D];吉林大学;2009年
6 刘兵;大兴安岭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彦军;新疆达坂城一带晚古生代地质特征及其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杨雪;广西北部湾北缘晚古生代—新生代烃源岩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汪扬;新疆东准噶尔晚古生代玄武岩流体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兰州大学;2015年
4 丁凌;内蒙古东部地区晚古生代地层构造演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马玉涛;恰库尔图地区晚古生代岩浆系列及大地构造背景分析[D];新疆大学;2013年
6 吴元伟;北山与银额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沉积背景对比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7 郭桦;湘桂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杨r
本文编号:2140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4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