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土水气迁移与相变:两类“锅盖效应”的发生机理及数值再现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physical process and internal mechanism of water and gas migration in unsaturated soil, the pot cover effect is divided into two cases. The first kind of "pot cover effect" is defined as the condensation process of unsaturated soil water gas, while the second "pot cover effect" is defined as the process of water vapor migration and ice formation.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the second kind of "pot cover effect" will cause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soil under the cover to be greatly increased, and the existing theories of hydrothermal gas migration in unsaturated soil cannot be reasonably explained.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coupled migration of hydrothermal and gas in unsaturated frozen soil wa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ree phases of water evaporation, condensation and freezing, and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second kind of "pot cover effect" was reappear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gaseous water migration and ice formation under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will cause the soil under the overburden close to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and in a certain surface depth, there are two steep rise sections in the increase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Since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design seldom considers the prevention of gas and gas, it is necessary to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second kind of "pot cover effect"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cold and dry area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 7 3”计划)项目(2014CB047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578)
【分类号】:TU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三强;刘涛;马淑红;谭忆秋;;干旱荒漠区路面覆盖效应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5期
2 赵天宇;王锦芳;;考虑密度与干湿循环影响的黄土土水特征曲线[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马巍;王大雁;;中国冻土力学研究50a回顾与展望[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4 李保雄;牛永红;苗天德;;兰州马兰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J];岩土力学;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钊;彭建兵;冷艳秋;;泾阳南塬Q_2黄土物理力学特性[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2 姚仰平;王琳;王乃东;贾峻峰;;锅盖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J];工业建筑;2016年09期
3 梁燕;程昌梦;杜鑫;李同录;;晚更新世黄土脱湿-吸湿全过程土水特征曲线研究[J];公路工程;2016年04期
4 王青志;朱鑫鑫;刘建坤;吕鹏;刘振亚;;寒区高速铁路路基粗颗粒填料大型直剪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16年08期
5 王飞;李国玉;穆彦虎;张鹏;吴亚虎;范善智;;干湿循环条件下压实黄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08期
6 任佳;简文星;陈小龙;崔宇鹏;;树坪滑坡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6年04期
7 刘新荣;李栋梁;王震;张梁;;酸性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强度特性劣化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8期
8 于啸波;孙锐;袁晓铭;孟上九;王淼;孙义强;;负温对土动剪切模量阻尼比的影响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7期
9 张明礼;温智;薛珂;陈良致;李德生;;降水对北麓河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影响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4期
10 董志浩;;含盐冻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华少年;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远明;张耀;张淑娟;金龙;常小晓;;超饱和含水率和温度对冻结砂土强度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9年12期
2 汪东林;栾茂田;杨庆;;重塑非饱和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3期
3 任朝霞;杨达源;;近50a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对荒漠化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4 王铁行;卢靖;岳彩坤;;考虑温度和密度影响的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1期
5 赖远明;李双洋;高志华;常小晓;;高温冻结粘土单轴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及强度分布规律[J];冰川冻土;2007年06期
6 徐茜;赵景波;;新疆沙尘暴活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2期
7 卢靖;程彬;;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8 张鹏程;汤连生;;关于“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和张力吸力”的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9 马小杰;张建明;常小晓;郑波;张明义;;高温 高含冰量冻土蠕变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10 李志清;李涛;胡瑞林;;非饱和土水分特征曲线特性[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汉,卢再华,朱元青;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01年05期
2 凌华;殷宗泽;蔡正银;;非饱和土受荷后的单向初期变形和固结变形[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陈建斌;孔令伟;赵艳林;吕海波;;非饱和土的蒸发效应与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1期
4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二、三维固结方程简化计算方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年02期
5 缪林昌;;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6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7 赵义诚;王钊;;非饱和土沉降计算的简化公式[J];岩土工程界;2007年07期
8 查甫生;刘松玉;杜延军;崔可锐;;非饱和黏性土的电阻率特性及其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9 曹雪山;殷宗泽;凌华;;非饱和土受压变形的简化计算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雄威;冯欣;陈建斌;;大气作用下非饱和土湿热性状的计算模型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泽佳;李锡夔;;非饱和土化学-水力-力学耦合行为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卞祚庥;白云;叶为民;陈宝;朱合华;;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韦昌富;李幻;王吉利;;考虑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滞回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性状耦合的弹塑性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正汉;;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丙印;王昆泰;;非饱和土污染物抽气清除法及有限元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王成华;李广信;王真;;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间接方法简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李向东;罗晓辉;吴瑞麟;;非饱和土损伤模型与应用[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赵成刚;蔡国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涂平晖;赵慧丽;张弥;;饱和度的变化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晓冬 阳雄 郑明朗;陈正汉:厚木板钻二十年[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育青;非饱和黏土动态力学特性及其本构关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李纪伟;非饱和土水力耦合模型理论分析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凌华;非饱和土强度变形实用计算方法[D];河海大学;2006年
5 徐炎兵;非饱和土两相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6 蔡国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土体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本构建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徐明江;非饱和土地基与基础的动力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幻;考虑任意干湿循环变化历史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韩晓雷;非饱和沙漠地基土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汪东林;非饱和土体变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必雄;降雨入渗下非饱和土填方路基的渗流特性与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帅;非饱和原状黄土三轴增湿剪切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辉;川西山区崩坡积混合土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动本构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蒋振宇;非饱和土中地铁站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小慧;魏家沟滑坡滑带土非饱和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5年
6 霍攀;两种应力路径的非饱和CH_3COOH污染土强度与变形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毛清志;石家庄地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三轴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祁晓翔;杭州典型非饱和砂质粉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9 马璐;重庆地区极端气候对非饱和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沈宏亮;非饱和红壤土降雨入渗与强度变化特征试验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41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4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