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植物碳和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Abstract]:Peat, a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recor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terrestrial carriers for the study of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especially in isotope geochemistr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aleoclimate studies of peat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in China are not verified by modern process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odern processes of cellulos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of peat plan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paleoclimate research, including material selection of peat plants for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 cellulose carbon from vascular and non-vascular plants.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indicative meaning of oxygen isotopes. The problems of peat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in previous studies were further analyzed,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aleoclimate studies on peat plant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in China was analyzed, which provided a guide for future peat related work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GJHZ201315)资助
【分类号】:P532;P5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正杰;莫建兵;张维;陈敬安;曾艳;;贵州草海沉积物纤维素氧同位素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J];地球与环境;2010年01期
2 刘宗秀;顾兆炎;许冰;吴乃琴;;夏季风降水对黄土高原现生蜗牛壳体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06年04期
3 毛绪美;罗泽娇;刘存富;刘江霞;李永勇;;细菌反硝化法同时分析天然水中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6年05期
4 万德芳;李延河;;硫酸盐的氧同位素测量方法[J];高校地质学报;2006年03期
5 李玉梅;刘东生;洪业汤;朱咏煊;董丽敏;彭建华;韩家懋;万国江;;动物牙釉结构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测试方法的比较[J];高校地质学报;2006年03期
6 高建飞;丁悌平;;激光熔蚀微量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其地质应用[J];地质论评;2008年01期
7 刘晓燕;袁四化;徐海;;氧同位素古高程计研究新进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年02期
8 李振涛;刘汉彬;金贵善;李军杰;钟芳文;;碳酸盐中碳、氧同位素快速制样装置研制[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1年02期
9 万德芳;李延河;秦燕;;碳还原法分析硫酸盐的氧同位素组成[J];矿床地质;2011年04期
10 顾兆炎,刘东生,陈明扬,郑淑蕙,陈成业,刘妍;中国南海沉积物中有孔虫的氧同位素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晓斌;刘耘;;氧同位素质量依赖分馏线的理论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建飞;丁悌平;;激光熔蚀微量氧同位素分析方法[A];2007年全国质谱学会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质谱仪器和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铁军;;氧同位素在岩石成因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科技支撑系统[C];2014年
4 胡超涌;夏开慧;刘浴辉;何璐瑶;曹振华;熊志方;马仲武;王明达;李琴;史郁;黄俊华;谢树成;;石笋碳酸盐氧同位素的影响因素——来自湖北清江和尚洞的监测报告[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东;汉景泰;;东北四龙湾玛珥湖现代硅藻氧同位素组成与水体温度的热力学分馏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6 韩友科;;磷酸法制备碳酸盐氧同位素样品中的分馏效应及其校正计算[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8年
7 吴元保;郑永飞;龚冰;赵子福;唐俊;;北淮阳新开岭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静淑;王成玉;;泥灰岩中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9 李思亮;刘丛强;李军;刘小龙;;长江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和影响因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祥忠;刘卫国;;德令哈尕海胖真星介碳、氧同位素的环境指示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本源;揭示青藏高原季风气候变化[N];中国矿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秦燕;新疆吐—哈地区硝酸盐矿床氮、氧同位素研究及矿床成因[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2 刘伟;阿尔泰若干花岗岩体矿物—水氧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998年
3 陈忠;冰消期晚期以来德令哈尕海湖气候环境演变的碳、氧同位素记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程红光;四川龙门山地区泥盆纪腕足化石碳、氧同位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2 王玉娟;碳酸盐矿物的氧同位素交换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3 周丽芹;西藏文布当桑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牙形石SHRIMP微区原位氧同位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孙义程;熔融SiO_2中氧同位素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南京大学;2012年
5 郭延伟;河南鸡冠洞岩溶记录的氧同位素现代过程监测及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杨邦;大气降水—洞穴滴水—现代碳酸盐沉积氧同位素传递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68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6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