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碳酸盐岩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岩阶段划分

发布时间:2018-08-06 21:33
【摘要】:通过精细岩石学特征研究和阴极发光技术,研究珠江口盆地珠江组碳酸盐岩阴极发光特征并进行成岩阶段划分。结果表明:①珠江组碳酸盐岩总体具有较弱的阴极发光,海相流体在成岩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少数样品具有强—极强的阴极发光,表明其局部受到非海相流体的强烈改造;②在相同的阴极发光条件下,不同的岩石类型显示出不同的阴极发光特征:生物礁灰岩具有极弱—不发光和强—极强阴极发光2个极端端元式的分布特征,白云岩化礁灰岩总体表现为极弱的阴极发光,生物碎屑灰岩以极弱—不发光特征为主,少数陆源碎屑矿物含量高的显示出极强的橘黄色阴极发光,白云岩化生物碎屑灰岩大多表现为白云岩化部分具有极弱—无阴极发光,而未白云岩化部分具有中等—强阴极发光;③方解石胶结物生长期次为纤维状/叶片状方解石—马牙状方解石—粒状(或块状)方解石—充填裂缝或沿缝合线分布方解石,其中纤维状、叶片状环边方解石普遍无阴极发光;④根据不同成岩环境胶结物组构类型及其相应的阴极发光特征分析,将珠江组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划分为准同生—同生阶段、早成岩阶段和中—晚成岩阶段。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fine petrology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technology, the cathodo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ate rocks of Zhujiang formation in Zhujiang River mouth Basin are studied and the diagenetic stages are divid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ate rocks of the Zhujiang formation have weak cathodoluminescence, marine fluids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diagenesis process, and a few samples have strong to very strong cathodic luminescenc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arbonate rocks of the Zhujiang formation have been strongly modified by non-marine fluids. (2) under the same cathodoluminescence conditions, different rock types show different cathodo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the reef limestone has two extreme end-elemen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extremely weak-nonluminescent and strong-strong cathodoluminescence. The dolomitization reef limestone generally shows very weak cathodic luminescence, and the bioclastic limestone is mainly weak-nonluminescent. A few continental clastic minerals with high content show extremely strong orange cathodoluminescence. The dolomitization bioclastic limestone is mostly characterized by very weak cathodoluminescence in dolomitization part and moderate to strong cathodoluminescence in undolomized part. (3) the growth stages of calcite cementation are fibrous / leaf-like calcite, horse tooth calcite, granular (or massive) calcite filling fracture or distribution of calcite along suture line, in which fibrous, The diagenetic stages of the Zhujiang formation carbonate rocks are divided into quasi-syntectic and syngenic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diagenetic environment cement fabric typ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athodo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Early diagenetic stage and middle-late diagenetic stage.
【作者单位】: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矿业工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珠江口盆地碳酸盐岩识别与储层评价”(2011ZX05025-003) 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黔教合KY字[2015]504)
【分类号】:P588.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隆伟;刘昤;师政;张红臣;;基于残余岩溶指数的表生岩溶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区带预测——以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6期

2 孔祥鑫;姜在兴;韩超;郑丽婧;杨叶們;刘雅萍;;束鹿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细粒碳酸盐纹层特征与储集意义[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4期

3 李红凯;康志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溶蚀孔洞分类建模[J];特种油气藏;2015年05期

4 韦东晓;沈安江;王莹;乔占峰;朱永峰;;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充填方解石的阴极发光特征及对成岩环境的指示意义[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4期

5 鲁新便;胡文革;汪彦;李新华;李涛;吕艳萍;何新明;杨德彬;;塔河地区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特征与开发实践[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3期

6 宋传真;刘传喜;徐婷;曹丽丽;丁一萍;杨森;;低渗孔隙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发对策——以叙利亚O油田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2期

7 吕优良;曹思远;李永臣;谢晓媛;苗青;;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表征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5年02期

8 曹中宏;张红臣;刘国勇;任苗颂;付江;王恩泽;;南堡凹陷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分布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1期

9 何江;冯春强;马岚;乔琳;王勇;;风化壳古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J];石油实验地质;2015年01期

10 郑荣才;赵灿;刘合年;吴蕾;陈仁金;李凤杰;;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阴极发光性及其研究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剑发;孙崇浩;王振宇;吉云刚;李浩;陈军;;塔中隆起碳酸盐岩叠合复合岩溶模式与油气勘探[J];地球科学;2017年03期

2 赵春明;张建民;李祖兵;;渤中28-1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年01期

3 徐守余;路研;王亚;魏海军;王淑萍;;塔河油田七区碳酸盐岩的成岩特征[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4 刘惠民;孙善勇;操应长;梁超;张春池;;东营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细粒沉积岩岩相特征及其分布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年01期

5 兰叶芳;黄思静;黄可可;周小康;卫哲;;珠江口盆地珠江组碳酸盐岩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岩阶段划分[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年01期

6 常少英;朱永峰;曹鹏;戴传瑞;刘炜博;闫晓芳;;地质工程一体化在剩余油高效挖潜中的实践及效果——以塔里木盆地YM32白云岩油藏为例[J];中国石油勘探;2017年01期

7 谢菲;谷旭;李成刚;;托甫台区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注水构建井组能量平衡探索与实践[J];石化技术;2016年12期

8 苏成鹏;谭秀成;刘宏;唐浩;黎虹玮;王高峰;唐雪松;张琪业;廖义沙;;环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台缘礁滩相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J];中国地质;2016年06期

9 鲁金凤;陈玮;徐晓冬;蔺重庆;方正一;;分组裂缝预测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年35期

10 鄢宇杰;汪淑敏;罗攀登;李永寿;;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控缝高酸压选井原则[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祥;牛成民;李慧勇;茆利;姚城;;渤海湾盆地渤中21-2构造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2期

2 兰朝利;廖保方;王志坤;刘丹江;杨明慧;;南堡滩海潜山古岩溶发育特征及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2期

3 李红凯;康志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溶蚀孔洞分类建模[J];特种油气藏;2015年05期

4 伍岳;樊太亮;蒋恕;李一凡;张俊鹏;丁怀宇;;四川盆地南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矿物组成与脆性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4期

5 师政;邱隆伟;田琨;杨勇强;王晔磊;畅通;;南堡凹陷下古生界表生岩溶特征及识别[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6 和虎;冯海霞;蔡忠贤;;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表生岩溶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2期

7 曹中宏;张红臣;刘国勇;任苗颂;付江;王恩泽;;南堡凹陷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分布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1期

8 何江;冯春强;马岚;乔琳;王勇;;风化壳古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J];石油实验地质;2015年01期

9 师政;邱隆伟;张阳;冯磊;曲希玉;;基于地震属性聚类的岩相分析方法及应用——以南堡凹陷奥陶系潜山储层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10 赵永刚;陈景山;李凌;古永红;张春雨;张栋梁;张文强;周通;;基于残余岩溶强度表征和裂缝预测的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以塔中西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媛;;阴极发光在翡翠研究中的应用[J];光谱实验室;2011年01期

2 田洪均;;阴极发光技术在沉积学中的应用[J];岩相古地理;1989年05期

3 宋志敏;阴极发光在古生物地层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地质;1994年01期

4 张绍平;;阴极发光技术及其应用[J];大自然;1990年03期

5 刘洁,皇甫红英;碳酸盐矿物的阴极发光性与微量元素的关系[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0年03期

6 李耿;蔡克勤;余晓艳;刘燕;赵海云;;养殖珍珠的阴极发光特征[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李敬敬;张希雨;;阴极发光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孙国忠,王伟锋,马玉新,林承焰;阴极发光实验技术研究及其在岩矿教学中的应用[J];石油教育;1994年S1期

9 周颖;翡翠的阴极发光结构及其宝石学意义[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2年03期

10 徐叶邦;活断层中断层泥的阴极发光显微特征研究[J];地震地质;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应凤祥;王衍琦;;矿物的元素组成与阴极发光颜色[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2 陈振宇;周剑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中的阴极发光技术在地质学中的某些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谱;水晶及其合成品在阴极发光下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2169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69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5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