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不同水压与初始卸荷水平下砂岩的力学特性及卸荷本构模型

发布时间:2018-08-09 20:53
【摘要】:为研究深埋高水压条件下岩石卸荷力学特性,以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水压及初始卸荷水平条件下的三轴加、卸荷试验,研究了卸荷下砂岩的应力-应变特征、强度变形特征等,并推导了卸荷本构模型。研究表明:对于卸荷试验,当初始卸荷水平n降低或者水压p增大时,砂岩的卸荷极限强度和轴向应变ε1降低,表现出更明显的脆性特征,侧向应变ε3增大,扩容特征越明显。相对于常规加载试验,卸荷试验的峰值黏聚力c最大降低59.78%,峰值摩擦角最大增加54.72%,初始卸荷水平n每降低0.1,峰值c(φ)约多减少10%(10%~15%)。将卸荷应力-应变曲线划分为4段,选取Mohr-Coulomb屈服准则,对参数a_f,a_r,b_f,b_r进行了一元、二元函数拟合,获得了各参数的变化规律,最后得到了卸荷条件下的本构关系。结果表明,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unloading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eep buried and high water pressure, the triaxial loading and unloading tests under different water pressure and initial unloading level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stress-strain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 under unloading were studied.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derived, and the unloading constitutive model is deri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initial unloading level n decreases or the water pressure p increases, the unloading ultimate strength and axial strain 蔚 1 of sandstone decrease, showing more obvious brittleness, while the lateral strain 蔚 3 increases and the expansion capacity becomes more obviou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loading test, the maximum cohesive force c of unloading test decreases 59.78%, the maximum friction angle increases 54.72%, the initial unloading level n decreases 0.1, the peak c (蠁) decreases about 10% (1015%). The stress-strain curve of unloading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and the Mohr-Coulomb yield criterion is selected to carry out one-element fitting and binary function fitting to the parameter AffU / rsquhbsp _ bsp _ r. Finally,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under unloading condition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oretical model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2011DA105287—MS201208)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6JQ4009) 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资助项目(cstc2013jcyj A30005)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04年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S1期

2 ;第五届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汉召开[J];人民长江;2008年23期

3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2008年7月28-30日 山东威海)第二号通知[J];岩土工程界;2008年02期

4 本刊编辑部;;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将在山东召开[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年03期

5 ;2008年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青年学者论坛在京举行[J];岩土力学;2008年06期

6 ;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第1号通知)[J];岩土力学;2008年09期

7 ;第10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第2号通知)[J];岩土力学;2009年02期

8 ;第七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一号征文通知[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9 本刊编辑部;;河海大学召开工程岩石力学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年03期

10 ;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J];岩土力学;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冰骏;;对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 王可钧;李焯芬;;我国岩石力学现状与发展初探[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A];第一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4 张伯崇;;从美国地调局岩石力学实验室看我国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验室的建设[A];第一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5 牛锡倬;;岩石力学发展的前景[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6 孙钧;;前言[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7 ;提词[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黄锦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论文作者浅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序[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10 ;面向未来的岩石力学与工程研讨会(第1号通知)[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2 华凌;慢地震动态可通过岩石力学观测[N];科技日报;2013年

3 马占云 陈军海;大陆架一实验室 完成系统升级[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记者 赵晓霞;第一次由中国科学家当选海归首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军;围压条件下含水砂岩的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尹宏雪;高温后花岗岩岩爆的真三轴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3 赵攀;围压下砂岩基本性能参数扩展研究及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4 华敏杰;3D打印技术在岩石力学试样制备方面的应用探讨[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75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75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e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