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岩浆熔体包裹体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8-12 21:00
【摘要】:近现代对于熔体包裹体的研究已经有50余年,但它们在反映岩浆系统特征方面的价值是直至最近10~15年间才逐渐被火山学家、岩石学家和包裹体学者所意识到。熔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之所以难以被接受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缺乏可靠的分析技术;2)熔体包裹体捕获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3)包裹体中熔体存在不均匀的现象;4)较高的均一温度,很难测定。但随着分析方法的改进和熔体包裹体的系统研究,学者们逐渐确定了熔体包裹体在解开岩浆系统复杂性方面的实用性,可以这么说"熔体包裹体的研究正值当年"。例如:现代的研究提供了岩浆中溶解和出溶的挥发分含量的不可否认的证据,并且从熔体包裹体中得到的气相、盐类卤水和岩浆不混溶信息证明岩浆的相分离远比从结晶相图中推论得到的要复杂得多;包裹体岩相学已详细地描绘了熔体包裹体捕获之后经历的特定变化——结晶,挥发分的扩散,气相出溶,以及泄露等。因此,如果有细致的包裹体岩相学的观察以及精确的测试分析,那么,从熔体包裹体中得到的成分数据是有用且可靠的。
[Abstract]:Melt inclusions have been studied for more than 50 years in modern times, but their value in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gmatic system has been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volcanologists, petrologists and inclusionists until the last 1015 years. The main reasons why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elt inclusions are difficult to be accepted are as follows: 1) lack of reliable analytical techniques. 2) A series of changes will occur after the melt inclusions are captured. 4) higher uniform temperature, It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However,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analytical methods and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melt inclusions, scholars have gradually determined the practicability of melt inclusions in solving the complexity of magmatic system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study of melt inclusions is in the same year". For example, modern research provides undeniable evidence of dissolved and exsoluble volatile matter content in magma, and gas phase derived from melt inclusions, The information of salt brine and magmatic immiscible solution proves that the phase separation of magma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inferred from the crystal phase diagram. The petrography of inclusions ha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specific change-crystallization after the capture of melt inclusions. The diffusion of volatile matter, gas phase dissolving, and leakage, etc. Therefore, the composition data obtained from melt inclusions are useful and reliable if detailed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 and accurat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魁北克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2087)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311、201405)联合资助
【分类号】:P58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怎样区分原生、次生、假次生包裹体?[J];地质与勘探;1977年01期

2 G.J.罗萨斯科 ,汤福奎;激光激发拉曼光谱在矿物气液包裹体中各个相的不打开部分分析中的应用[J];地质地球化学;1978年05期

3 单林;;熔融包裹体的特征及其测温方法的研究[J];抚州地质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4 李秉伦;研究矿物中气液包裹体的问题[J];地质科学;1981年02期

5 单林,张文智;熔融包裹体的特征及其测温方法的研究[J];地质科学;1981年02期

6 余平;使用Gandolfi X-射线技术鉴定液包裹体的子矿物[J];地质与勘探;1983年08期

7 卢焕章;;国外包裹体研究的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4年02期

8 卢焕章;;热力学在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学习班在武汉地质学院举办[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4年04期

9 卢焕章;包裹体研究的现状[J];中国地质;1985年07期

10 张德义;侯连珍;;激光显微光谱法测定矿物包裹体成份[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俊英;倪培;饶冰;张林松;;盐水包裹体的人工系统合成[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斌;;烃类包裹体热动力学参数计算软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斌;;油气领域中包裹体研究的某些进展和存在问题[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4 倪培;饶冰;丁俊英;张林松;;人工合成包裹体的实验研究及其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谢奕汉;范宏瑞;胡芳芳;;人造蓝宝石熔融包裹体研究[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陶士振;;包裹体方法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张恩;彭明生;;红、蓝宝石中的包裹体致色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迪;欧光习;张敏;邱林飞;黎琼;;歧南次凹储层天然气包裹体成分特征及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牛贺才;单强;张海祥;;云南鹤庆苦橄岩熔融包裹体物质组成的研究[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10 张鼐;张水昌;罗平;肖廷荣;;有机包裹体成份色谱分期测试[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江其勤 张美珍;单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马伟蓝;肉眼鉴定蓝宝石[N];中国矿业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鹏雷;大别山甘家岭超高压不纯净大理岩:变质演化与大陆俯冲带的碳循环[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葛云锦;碳酸盐岩烃类包裹体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响应[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潘雪峰;储层流体包裹体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4 宫色;储层有机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5 徐仕海;黔桂地区古生界储层流体与成藏成矿的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于增慧;冲绳海槽火山岩中岩浆包裹体及气体同位素组成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7 代军治;燕辽成矿带钼(铜)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动力学背景[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桃;南大西洋中脊19°S附近玄武岩与斜长石斑晶熔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岩浆作用的指示意义[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李桐林;包裹体对软岩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刘伟;四川盆地北缘MVT型铅锌矿床中热液流体的形成与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胡旭刚;若尔盖地区510-1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林鑫;西藏龙玛拉铅锌矿流体包裹体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伟;查干凹陷白垩系储层油气包裹体特征、流体分析及其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吴大伟;四川雪宝顶钨锡铍矿床包裹体研究及其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吴建;新疆东准拉伊克勒克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邢永亮;塔中26-82井区良里塔格组烃包裹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赵瑞华;塔中45井区奥陶系储层烃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厘定[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2180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80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8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