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整合面上底砾岩控制油气运聚的流体证据
[Abstract]:There are regional unconformities between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Qingshuihe formation in the hinterland of Junggar Basin. Lack of fluid evidence. In order to restore the oil and gas filling process of Qingshuihe formation in the basin, a typical well Moshen 1 in the Mosuowan uplift basin of Shen2 well area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asin was selected as a typical well.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geological results, 12 lithic cuttings samples were tested with quantitative particle fluorescence (QF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ture crude oil of Fengcheng formation and Wuerhe formation was charged in Cretaceous period, and the bottom (gravel) sandstone of Qingshuihe formation existed paleooil layer and late Paleogene. The Himalayan tectonic movement caused the oil and gas to leak out QGF-E and TSF spectra also proved that the oil and gas have obvious trace of displacement, Jurassic mature source rocks are likely to fill the bottom (gravel) sandstone again. The maturity of crude oil in the present studied formation varies greatly, and the bottom (gravel) sandstone reservoir of Qingshuihe form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embodiment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djustment, and rechar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cess of reservoir formation is restored from the dynamic point of view, which provides fluid evidence for the bottom (gravel) sandstone as a high quality reservoir and an advantage migration channel.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2011ZX05001)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登发;;不整合面的结构与油气聚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2期
2 Hamon Youri;刘春;高贵冬;;沉积不整合中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J];海洋地质动态;2008年04期
3 薛巨丰;;不整合的控藏作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2期
4 陈杨;;不整合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J];才智;2011年25期
5 官大勇;王昕;刘军钊;张友;张海义;;庙西北凸起不整合面结构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J];海洋石油;2013年01期
6 翟裕生;;不整合面对内生成矿作用的意义[J];地质论评;1965年05期
7 程日辉,林畅极,刘景彦;盆地研究中不整合成因分析[J];世界地质;1998年03期
8 李朝阳,刘玉平,管太阳,皮道会,叶霖;不整合面中的成矿机制与找矿研究[J];地学前缘;2004年02期
9 郑宽兵,邓军,李浩,冯彩琴,唐晓川;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的淹没不整合面[J];现代地质;2004年04期
10 王振平;尹清洋;陈秀营;;含有不整合面的钻井剖面中酸解烃的垂向分布规律[J];物探与化探;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谭开俊;卫平生;姚清洲;牟中海;孙东;刘震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不整合类型与油气成藏关系[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2 郭进京;;五台山区甘泉砾岩归属及甘泉不整合[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6-27)[C];1992年
3 曲永强;孟庆任;马收先;李林;武国利;;华北地块北缘中元古界几个重要不整合面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4 马德龙;何登发;李涤;唐洁云;刘政;;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不整合运动学特征及其构造运动意义[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5 仇祥凯;;中国华北等地石炭系与奥陶系不整合带的工程地质特征[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6 吕修祥;;塔里木盆地不整合面石油运移散失量的实验研究[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7 李朝阳;刘玉平;叶霖;皮道会;;有关贵州成矿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讨论[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仕华;;川西义敦地区中上三叠统不整合的发现及意义[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贺彦 李启桂;大型不整合面科研攻关斩获丰厚[N];中国石化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涛;不整合面型铀矿流体系统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2 赵乐强;[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层序地层与关键不整合面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邱春光;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杜广义;白音查干凹陷桑合次洼断裂和不整合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杨亮;新疆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主要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5 刘伟;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区域不整合特征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朱俊;与不整合有关的源藏空间关系及其成藏过程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7 高茜;黄土沿第三纪不整合面滑坡机理及防治措施[D];长安大学;2014年
8 范昌育;东濮凹陷浅层砂体、不整合输导能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张快乐;准南前陆盆地中浅层砂体—不整合输导能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薛艳梅;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关键不整合面特征及其对储层分布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2188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88088.html